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花鼓戏的演唱形式及表演特点

2011/5/5 17:31:57 点击数: 【字体:


    河阳花鼓戏是河南地方稀有剧种之一,由清同治年间孟州市赵和镇大马沟村刘同德、王世芝等人,根据宋、元以来流行于中原一带的踩高跷、划旱船等民歌小调,自设唱腔,所创的具有浓郁地方民歌风格的一种戏曲剧种。花鼓戏班成立之后,逐渐向外传播扩大,至清末民初时,此剧种已有相当规模。每逢演出,观众人山人海,喝彩声接连不断。花鼓戏在孟州境内家喻户晓,妇孺能吟,普及率颇高,从家庭院舍到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听到花鼓戏的哼唱声。至今还流传着“人们去锄地,唱的是花鼓戏;在家纺线条,哼的是花鼓调”等俗语。

    河阳花鼓戏的唱腔多用“哼”音唱出,按照曲调填词,凡是一字多个唱音时,各字音的连接用“哼”音唱出,因此,花鼓戏亦称“哼哼戏”、“哼曲戏”。其唱腔、话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曲牌主要有:叠落、满舟、太平年、银扭丝、剪剪花、背宫、阳调、满江红、靛花调、叠断桥、磕瓜子等14种,每一首曲子都如同一首风情浓郁的民歌,曲调细腻、规范、抒情、委婉动听,大都取材于民歌小调,根植于民间,宜于传唱,属于联曲体的戏曲音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河阳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等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艺术也有所丰富,如吸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充实了武功表演。【原标题:花鼓戏的演唱形式及表演特点】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温县司马懿得胜鼓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