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朱载堉文化遗产的特色及其开发初探

2013/4/16 16:14:14 点击数: 【字体:

    【摘要】朱载堉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历学家、算学家。他人生经历坎坷却又多才多艺,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富有特色的文化遗产。文章建议借助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战略,以朱载堉的人生和其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作为内容支撑,借鉴河南省的一些成功演艺品牌成长经验,对朱载堉文化遗产进行开发。

  【关键词】朱载堉 文化遗产 特色 开发

  朱载堉(1536~1611),出生于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沁阳市),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历学家、算学家。他对中国古代律学、乐学、历学、算学、舞学造诣精深,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人物”。

  朱载堉留下的文化遗产

  朱载堉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少年时在沁阳世子府邸享受皇族“金食玉膳,高车驷马”的生活待遇。15岁时,因父亲被同族陷害而革爵幽禁,他愤而筑土室于宫门外独居19年。此间,他把王族家务交给弟弟处理,自己则专注于学术,同时对人生、生命有了切肤的体验和深刻领悟,心理、学识、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这对他此后的心理发展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极大影响。1567年父亲复爵,但他仍专注于学术研究,力求在学术殿堂里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王位。面对家族内部的倾轧、世态炎凉和人人看重金钱地位的社会现实,他产生回避这种纷扰的人情世态的想法,隐居到怀庆府城外的九峰山上。直至去世,他基本上都过着隐居著书的生活。朱载堉的戏剧人生和不慕权贵专注学术的高贵品格是一个真正学术家的情操体现,是值得我们积极弘扬的。

  朱载堉一生的学术活动涉及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文学创作等诸多领域,体现了百科全书式的时代特点。朱载堉在音乐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乐理和律制、乐器的制作和考证、作曲、记谱及音乐教学等,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十二平均律”,解决了困扰中国古代音乐几千年的“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音乐理论著作主要有《瑟谱》、《律学新说》、《律吕精义》等。其著作《历学新说》对我国天文历法的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最后代表。数学著作《算学新说》,最大贡献是找到了求解等比数列的方法和用珠算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舞蹈著作有《小舞乡乐谱》、《灵星小舞谱》等,首创“舞学”概念。文学方面主要是词曲的创作,被后人辑录在《郑王醒世词》一书中。朱载堉对我国古代多个领域中的理论研究,推进了当时科学研究的进步。

  另一方面,朱载堉作为一个科学家最可贵的精神就是他极其注重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例如,他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古乐器进行系统研究,并从理论到实践加以反复论证,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朱载堉不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研究者,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丰富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使他对多种艺术门类都有很高的鉴赏能力。他参与创作或改编的各种民间艺术,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留存至今的主要有高抬火轿、郑王词曲、舞谱、鼓经、唢呐艺术、怀梆艺术、古歌谣等,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娱乐节目。

  朱载堉文化遗产的特色

  朱载堉遗留的文化遗产不仅有承前启后的理论研究,更留下了大量适合大众娱乐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广泛的群众性特色。沁阳九峰山下的万善古镇居民自古有在新春时踩高跷、抬花轿的习俗,朱载堉把这两种民间艺术大胆结合设计出“高抬火轿”,并增加了表演的人数,成为人们在节日时必定观看的节目;他的词曲创作思想是为了醒世教人,写作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写作语言用的是村言俚语,这些曲词朴实动人、贴近生活,为人们喜闻乐道;他还成立金鼓会,对民间硬乐器进行研究与改进,为打击乐器创作了十二个套路的《金鼓经》鼓谱,用于为自编的民间舞蹈伴奏,为群众喜爱。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朱载堉把自己的创作活动深深地扎根于民间,从而获取创作灵感,又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因而具有较强的群众性。

  二是大众娱乐性特色。“踩高跷、抬花轿”原本是沁阳民间两种互不相关的文艺演出形式,朱载堉对它们加以融合并进行创新:他让轿夫踩上高跷,又在花轿四周插上蜡烛,轿子顶部镶嵌上能喷射彩色火焰的龙头,把演出时间由白天改为晚上,以唢呐、金鼓经作为伴奏乐器,演出时,轿中的艺人唱着他写的《醒世词》,抬轿的轿夫配合演唱。这样改进增加了表演难度、增强了观赏性,最终形成了“高抬火轿”这一当地特有的并流传至今的群众娱乐活动,很适合重大节日或大型舞台表演。另外,朱载堉还编创了多种大型的团体舞蹈。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天下太平”字舞,参与者人数众多、队形变化多样,具有较大的表演难度。这些娱乐形式既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也有较强的大众娱乐性。

  三是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高抬火轿”舞蹈以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经历四百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百里怀川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项民间艺术。在整个中国北方只有沁阳市万善村有这样一种“踩高跷抬火轿”的民间舞蹈,影响了方圆近五百里;朱载堉汲取民间音乐的精华,借助当时的“响器班”、“金鼓会”促进了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为后来的板腔体“怀梆”剧种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朱载堉还深入到黄河沿岸民间唢呐班子里潜心研究民间音乐,并进行挖掘整理和校勘研究,整理出诸如《叫句子》、《百鸟朝凤》、《抬花轿》等几十个唢呐代表曲牌,至今仍活跃于舞台,沁阳也成为全国有名的“唢呐之乡”;他的歌谣《豆叶黄》,表现了古代沁阳的文化气息、民风。这一系列的文化遗产是朱载堉曾经生活过的沁阳市所独有的,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

  朱载堉文化遗产的开发

  借助建设中原经济区新战略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在河南省引发巨大反响,其中明确指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求河南省要大力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朱载堉作为我国晚明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虽然在世界上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人物”,但几百年来,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和应享有的历史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发扬光大。朱载堉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是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情、民俗的真实反映,是最具地域性、原创性的特色文化。文化部门决策者应借助建设中原经济区和文化强国新战略的政策支持,到基层去了解情况,从地域历史文化中找亮点,组织各方力量深入挖掘并利用好“朱载堉”这一文化品牌,制定措施,进行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给中原文化增光添彩。

  以朱载堉的悲情人生和丰富文化遗产作为演艺品牌的内容支撑。朱载堉是一个极有才华和抱负的知识分子,但是受当时皇族不准参政的限制,他只能在自己钟爱的学术著述中抒发自己的情怀。他的苦行僧式的科学研究活动和成果又不被当朝者重视,最终使他成为悲情的、孤独的东方文化先驱者。他的悲情人生的心路历程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他鄙视高官厚禄、潜心治学的忘我精神以及不羡权贵、甘于淡泊的精神情操是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朱载堉坎坷的人生经历,没有阻碍他进行科学研究的决心。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才能在多门类、多学科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并传承至今。因此,朱载堉悲情人生和他留下的富有特色的文化给创作者提供了充分的创作基础和发挥想象的创作空间,是创编现代大型演艺剧本的不可多得的故事脚本。

  借鉴河南省已成功的演艺品牌经验走自己的品牌建设之路。近年来,河南省文化部门在宣传推介中原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品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比较成功的品牌有《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河秀典》、《风中少林》、《大宋·东京梦华》等。其共同特征是:一是政府给予极大重视与支持,为项目顺利运行提供了行政保障。二是有文化企业的投资,使项目的运作成为可能。三是有高水准的创作团队,世界级和国家级大师的加入是节目拥有高水准的重要保证。四是依靠区域旅游文化特色。这些演艺品牌从不同角度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成为演艺品牌成功运作的典范之作。朱载堉的名人效应和文化遗产如果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鼓励文化企业进行投资,聘请一流创作团队,依托沁阳的区域文化旅游特色,以文化娱乐产品体系的形式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生动直观地还原,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品牌建设之路,使厚重的文化底蕴转变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必定会成为河南省又一文化旅游大品牌。

  注重建设“朱载堉”文化品牌,推动名牌与文化产品的结合。目前,“朱载堉”商标已由焦作市政府在国家商标总局成功注册。围绕“朱载堉”商标可以开发与朱载堉相关的音乐教育、音乐培训、学术研讨会、文娱演出、文物展览和节目制作文化品牌项目,根据朱载堉的原创作品创造出更多真正商业化的艺术产品,使“朱载堉”走上文化品牌的轨道,以吸引更多的学者研究和发展名人文化特色旅游产业,促进中原文化产业大发展。(作者为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50395)作者:张艳红【原标题:朱载堉文化遗产的特色及其开发初探】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网 2013-2-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