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德镇抬鼓”考察报告(2)
2013/11/20 9:47:4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但声音很稳很厚重。后来变为二人一鼓,鼓面直径90公分,所以叫抬鼓。如果鼓槌太短,就着不了鼓;如果太粗,人费力气,所以改进成了细长的。鼓锤的另外一点改进就是鼓锤是有一定的弧度的,一方面着鼓点小声音响亮,另一方面有弧度的鼓锤在着鼓的瞬间和手之间有一定的缓冲,不至于震手。鼓锤的外面除了缠花花绿绿的布条外,还缠有被染了各种颜色的鸡毛,一亮鼓锤,鸡毛满天飞,此时的鼓锤更像是鸡毛掸子。当鼓敲起来的时候,齐刷刷的,毛茸茸的,甚是好看。现在不愿意费事,偷工减料,没了鸡毛,改榆木为桑木。
每段鼓曲要以五声鼓开头,三声鼓结尾,它的寓意是五谷丰登、三阳开泰。鼓谱分九路,开头一小段是开鼓,每一路的结束都归结到开鼓,再由开鼓开始进行下一路。鼓谱没有一路鼓谱,从第二路开始到第十路鼓谱结束后又回到开鼓,这是一遍,寓意九九归一。武德镇抬鼓最大的特点在于有套路,表现急缓有致,时而犹如万马奔腾,时而犹如春风拂面,旋律扣人心弦。现在表演的只是二路、三路以及四路,因为这3路鼓谱大伙最熟悉。每次表演前,都要专门组织大伙学习鼓谱、练习打鼓。大多数人对鼓谱是“半盆糊涂半盆浆,打着打着就迷糊”。打鼓的看指挥,由指挥来揣摩时间。时间差不多了,不管3路鼓有没有表演完,就草草收场。个别人明了没打完,大多数人也不知道完没完,反正是结束了。观众看的是热闹,领导看的是形式。抬鼓最大的特点就是很粗犷,所以过去打鼓的大都是些“二蛋”,现在的鼓打起来斯斯文文,远没有表现出鼓的特点。
当我们用历时性对比的眼光来看待武德镇抬鼓,可以发现它的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表演形式多样化且具有地方特色,道具及服饰风格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一层不变的深刻的鼓谱寓意却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沉默,成了时代的见证,成了“遥远”的历史。【原标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德镇抬鼓”考察报告】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第一论文网 20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