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坐落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的清风岭上。走在黄河岸边这座普普通通的小村庄里,人们很难相信这里就是蜚声国内外的太极拳发祥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都透着怀川平原特有的质朴,只是村里的汉子们显得更加健壮,姑娘、媳妇们更加勤劳和热情。步入陈家沟,就如同到达了太极文化的圣地。这里有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享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杨露禅学拳处。每天,这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参观、游览的人,但面对这普通的村庄、普通的庄稼人,他们心中少了一些陶醉,多了几分遐想、几分思索、几分敬仰。
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家沟陈氏家族的第9代传人陈王廷(1600年~1680年)。他自幼聪颖好学,刻苦自励,文武双修,孜孜不倦;成年后学识渊博,武功超群,尤善轻功绝技;晚年,陈王廷立志造拳。他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博采民间多种拳术之长,依据《河图》《洛书》《太极图》《太极八卦图》之太极阴阳学说,融道家和中医经络学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创编了一套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的新拳术——太极拳。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陈王廷还创立了太极拳理论,包括柔中寓刚、避实击虚、随机应变、以意行气、劲力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等内容。
在此后3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陈氏后裔在继承“独家之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这朵武林奇葩日臻完美,闻名遐迩,其间出现了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陈氏14世传人陈长兴(字云亭,1771年~1853年)。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108式太极长拳)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化繁为简,精心创编了流传至今的陈氏太极拳老架(大架),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理论,从理论上将太极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陈长兴令人敬佩之处,是他为人豁达大度,无狭隘偏见。自古以来,武术界有“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规矩,陈氏家族也有“太极拳不传外姓”的族规。而他毅然打破“拳不外传”的祖训族规束缚,在村里开办武学,破例收河北广平府人杨福魁(字露禅,1799年~1872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为徒,尽心传授。这便出现了许多小说影视中传为美谈的“偷拳”的故事,也为我们来自异乡和他国的人能学习、继承和发扬太极拳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太极拳成为“世界第一运动”
太极拳在陈家沟发源后,在传承中又逐渐衍变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流派,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外功拳”和“内功拳”两大类。外功拳以少林拳为代表,内功拳以太极拳为代表。就其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而言,因太极拳具有搏击、健身、表演、陶冶性情等多种功能,且不需场地设备,老少皆宜演练,所以很快传遍全国,风靡世界。其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他武术,当今有人把太极拳誉为“世界第一运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太极拳爱好者到陈家沟寻根问祖、拜师学艺,表达他们对太极宗师的敬仰和对太极圣地的心慕神往,从源头上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奥。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术,它内涵丰富,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中医学等多学科的深厚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其理论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在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预防保健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太极拳的点穴和捏骨技法与中医的正骨和针灸一脉相承。
太极拳健身与技击并重,动静相依,快慢相间,在人们慢慢地体会和感悟中,毅力、自信、坚强的品质都会得到培养和强化。由无极而生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的太极文化,要求练拳者心胸开阔而无杂念,这便是太极拳修身养性功能之所在。“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佛在我心”“心静无我”等心经都是太极拳带给世人宝贵的人生财富,这与《黄帝内经》上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防病保健理念是一致的。
太极拳祛病健体的功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国际武术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而焦作市,每两年都要举办一届高规格、规模宏大的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
太极拳从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沟发源,能打出国门并走向世界,何尝不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又何尝不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境界与功夫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