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作为沁阳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戏种,始于明,兴于清,至民国达到成熟,其唱腔慷慨激昂,表演粗犷奔放,广泛流传于豫西、晋南一带,有“五府怀梆”之美誉,历500年而不衰。虽时过境迁,今日怀梆不复往年之盛,但民间影响力依旧。我市民间怀梆剧的传承者、王召乡前兴福怀梆剧团团长严富华,讲述民间怀梆剧团几十年的风雨沧桑。
前兴福怀梆剧团的前身是前兴福村的“严家戏班”,组建于1947年,是沁阳地区最早的民间戏班之一,也是至今还在坚持的为数不多的民间怀梆剧团。演员基本上是本村严姓村民,但其他姓氏的怀梆艺人也可以加入。1951年开始正式搭台唱戏,几十年来没有间断过,到现在剧团仍有40多人的规模。
剧团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建国到1958年。1949年当时的村支书严福堂和严有德、严琴堂、严中奎等几位老会首以“严家班”为班底开始筹建剧团,主要演员有杜天新、严孝仙、严守元等。聘请当时的著名怀梆老艺人赵怀印为“说戏”老板。他在剧团教戏十余年,一共排了50多部戏,全部是古装老戏。如杨家戏《杨令公碰碑》、《穆桂英挂帅》,其他的有《虎丘山》、《青龙山》、《豹头山》、《五凤岭》等。1951年剧团更名为沁阳前兴福民众怀梆剧团,正式登台唱戏。我当年只有十一二岁,在剧团里面跑龙套,也跟着组织一些演出活动。
文革“十年”是剧团的第二个主要时期,主要排演的是现代戏,偶尔也会唱几部古装戏。那个时候我已经是村支书了,也负责剧团的具体事务。当时,我冒着风险,聘请了当时被误打为“右派”下放回乡的木楼公社张庄大队的杨饶做导演。杨饶毕业于中国戏剧学院,是戏剧方面的专业人才。他在剧团六年多,为我们排了十几本现代戏,如《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应该说,杨老师为我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对整个剧团素质的提高起了关键作用。我们很感谢他、很怀念他。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形势开始好转,剧团也逐渐进入了缓慢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在前两个时期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继续排演传统剧目,另一方面积极适应时代条件,推陈出新。为更好的保留传统、培养新人,剧团已经开始着手整理剧本,千方百计地把优秀剧目保存下来。
前兴福剧团刚刚成立的时候,没有经费来源,从行头到乐器等都是演员自己捐资购买。而且经常是父子、夫妇、叔侄同台唱戏,这些情况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剧团成立后在沁阳、博爱、济源、温县等地营业演出,但也只是挣一些饭钱和化妆费,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形势搞活了,很多剧团里的演员开始做生意或者外出打工,好的演员也离开剧团参加工作或调到县剧团,结果往往导致准备好了一部戏,因为缺了一两个关键角色而不能演。
困难总是暂时的,而且也能够克服。没有经费,我们演员把自己做生意、盖房子的钱都拿出来,村里的群众也有捐粮食的。当时,严秀花、严重喜就和几位演员拉着平车把捐到的小麦拉到集上兑换成钱买戏装、做幕布。没有演员,我们自己慢慢培养,很多演员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唱功、身法都很好。有一次我们到博爱去唱戏,当时下着大雪,演员们自己背着道具和铺盖步行,有群众看见剧团里演员老的老,小的小,都纷纷摇头,说:“老‘严家班’这样也能唱戏?”但演员们一登台亮相,从唱功到场面都不比专业剧团差,立刻台下齐声喝彩。
当然,最主要是演员们的敬业精神,虽然是农民,一年四节都不闲着,但只要剧团排戏和演出需要,他们都是义不容辞。几代人,几十年都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今天总算有了一定的名气。严秀华、严春雷、严聚同、严高川、严重喜等都是目前剧团里的优秀人才。
记得大概是67、68年春节的时候,因为 “文革”,已经不让唱传统戏了。有一次我从电视上看到由国家组织演出的传统戏曲节目,我就想:“既然中央能唱,我们也能唱。”恰好大年二十九晚上有村民问我今年唱不唱戏,我当即表态一定能唱。但当时什么条件也没有,别说演员凑不齐,连身戏服也没有一件。当时我打听到邻近的龙涧村有两套戏服,就软磨硬泡借了过来,一套红蟒,一套绿靠。拿回村里,又花了七天时间仿制了七套蟒袍和绿靠。同时把演员能组织的都组织起来,大年三十晚上开始排戏。就那样老戏、新戏连续唱了三天。演出时观众有几千人,一台戏一唱就是七八个小时,这样的盛况即使现在都很难见到了。
一方面我们继续整理剧本,目前已经整理出二十多本,经常唱的还有十几本;另一方面组织排练,定期安排演出。剧团现在每年在春节、庙会以及“三月三”期间都会安排古装、新戏大型演出,其他时间不定期安排小型的折子戏。
当了36年的村支书,但剧团至今没有放下,这源于我对怀梆戏的热爱。我自己不会唱戏,但喜欢听戏,喜欢和演员、戏迷们呆在一起,每逢大型演出都是几天不回家。剧团里其他人也一样,倪慧君、严明生、严聚喜等老演员,几十年如一日地演出、整理剧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宁愿少吃点,少喝点,再苦再累也要把剧团办下去,而且还要办好。
怀梆有几百年的历史,兴福剧团也有60多年的历史。虽然剧团的第一代、第二代基本上都已经不在人世或者不能唱戏了,但剧团的根基还在,通过不断地整理剧本,培养年轻人,剧团还能进一步发展下去,满足群众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开始重视文化方面的建设,市非保中心已经把前兴福村确定为怀梆传承基地,并准备在我村成立沁阳市怀梆研究会前兴福分会,通过研究和教学,培养更多的怀梆人才,不断扩大怀梆的影响力,为怀梆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文 字:王长东 李海莉)【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