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孟州黄河河务局职工在该市黄河开仪风景区演练喊唱黄河号子的情形。那高亢雄浑的歌声就是黄河文化的一枝奇葩——黄河号子。黄河号子是人们在抗洪抢险施工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而喊唱的一种民歌。它不仅是黄河文化的产物,而且也是治黄和抗洪抢险施工的动力。黄河号子号种有骑马号、绵羊号、小官号和花号四种,包括船工号子、土硪号子、抢险号子等。其内容丰富多彩,号词大多取自生活中的一些笑料及民间故事,题材很广,可随编随唱。上世纪70年代以前,在紧张、繁忙的抢险工地,常伴随着高亢激昂的抢险号子。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老河工”的逐渐退役,两岸除骑马号尚在流行外,其余号种几乎失传。
面对黄河号子高高挂起的濒临消逝的“红灯”,无数黄河子孙开始忙碌起来,决心挖掘、保护、拯救这一文化瑰宝。黄河号子的传人、时任孟州黄河河务局局长的李富中,作为三代黄河河工的后人,他从小是在爷爷喊唱的号子声中长大的,对黄河号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成为挖掘、保护黄河号子这支队伍的代表人物和黄河号子申遗的中坚力量。为了让黄河号子重新唱响,甚至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李富中都在练唱黄河号子,一方面记词儿,一方面揣摩韵味儿。掌握了全套黄河号子的唱法后,他还“利用职权”调用得力人员走山陕、下齐鲁、串河南,在退役老河工中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形成了相对完备且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为保护黄河号子这一原生态文化瑰宝、丰富黄河文化内涵作出了巨大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2月省政府公布《黄河号子》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作为候选项目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由此实现了从民间采集、保护、传承到国家专项保护的重大转折。
“黄河号子一定会再次唱响,成为气贯黄河两岸的一道风光。”畅想黄河号子的未来,李富中心中充满自信。(本栏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杨帆摄)【原标题:让黄河号子再度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