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得胜鼓构思精巧新颖,题材结构完整,文化内涵深邃,艺术表现力丰富。
首先,司马懿得胜鼓将易文化阴阳五行哲理、天体运行自然规律和军事学等传统文化,有机巧妙地融于鼓乐之中,具有文化内涵的深邃性。在乐器选配上,她选用了5种各具特色的打击乐器配伍演奏。该鼓乐每一回均用5声响鼓开头,俗称“老五锤”。五与吾谐音,寓意着以我为本,将士们闻之,遂产生一种自尊、自信、自荣和自豪之感。同时,她代表着五声(宫、商、角、徵、羽)、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东、西、南、北、中)、五季(春、夏、秋、冬、中夏),寓意着五声同歌、五行和谐、五季俱荣、五方归一,寄望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天下太平、华夏腾飞。从曲式结构上看,该鼓乐共十二回,每一回表示一个月,且每一鼓班的大鼓置数为12面。它们均代表一年的12个月和一天的12个时辰,象征着月月打胜仗、年年奏凯歌之意。
第二,司马懿得胜鼓所在区域,在司马懿故里安乐寨村及其周围村庄,具有乐种区域的独特性。据《晋书·宣帝》记载:“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南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该区域坐落在温县城西南13公里处的清风岭上,是三国末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修建的晋王城。该城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城内有10余个村庄,今仍沿用当年的名称。晋王城分内城外城,安乐寨村位于内城,原名安乐宫,为司马氏家族及王妃们居住的王宫。安乐寨村西百余米处的上苑村,是司马氏游玩的上花园。安乐寨村东1公里处是禅房村,是司马氏禅定修行、顶礼膜拜和晋佛上香的地方。村东北1公里处的东、西招贤村,是司马懿设立的招贤馆,用于广集天下贤才招贤纳士的地方。村东北1.5公里处的辛庄村,为司马氏练拳习武和狩猎处。村北1.5公里处的护庄村,原名护驾庄,为护卫和保驾晋王城的驻军之地。此外,安乐寨村南3公里处的小营村,为司马氏镇守黄河渡口的驻军营地。村东3公里处的作礼村,是司马氏设立的读书讲学、育人说教和作乐习礼的场所。
第三,司马懿得胜鼓参演乐器种类较多,数量较大,非常适宜组织宠大的表演队伍参加宏大场面的庆典演出。演员少则百余人,多则数百人,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表演,又可以走村串乡沿街做行进表演,十分便于众多的民众观看。演员和观众同欢同乐,既美化生活,又陶冶情操,因而形成了表演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和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第四,该鼓乐已形成了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千百年来,司马懿得胜鼓以顽强的生命力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大舞台和民众的沃土。通过历朝历代的文化积淀,依赖民风民俗逐步得以传承和发展,已成为温县安乐寨村及周边地区民众参加节庆、庆典、祭祀、社火、庙会等传统节日组织文化娱乐活动时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项目,形成了该鼓乐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