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发源于博爱县月山寺,故又称“月山八极拳”。200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8月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评审工作正在进行。
月山八极拳由月山寺第二代主持崇苍(苍公)始创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传承历史。与其他寺院武术一样,月山八极拳原为月山寺看寺护院、寺僧强身健体所用。明永乐年间传入民间,清末民初由河南怀庆、山东庆云、河北沧县传至北京、天津一带。从八极拳祖师崇苍(苍公)始,八极拳历代掌门人全为月山寺僧。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共历二十四代。民国二十七年,月山寺毁于战火,八极拳由俗家弟子马连升传承,至今亦已三代。月山八极拳僧俗相传经历了二十七代共800余年的传承发展历史。
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因发源于月山寺也称“岳(月)山八极拳”。所谓“开门”,是以六种开法破对方门户之意;所谓“八极”,乃沿用“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闳,八闳之外有八极之意”。
月山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六大开指顶、抱、单、提、挎、缠六种基本技法,为各种技法之母。八大招是: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雄鹰双抱爪,立地通天炮。徒手套路有八极拳小架、八极拳大架、八极拳对接等;器械套路主要是六合枪对练。
月山八极拳经过8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下基本特征:其步型要求:丁不丁、八不八、弓不弓、马不马、以利于实战。其技击手法要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发力瞬间要动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急如闪电,以刚劲为主。行气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多为跺碾步、踊搓步,气要下沉忌浮。身法要求:含胸拔背、顶项拔腰、沉肩垂肘、气灌丹田。通过步法、技法、身法的规范要求,达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体松气圆神内敛,满身轻灵顶头悬,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的效果。
月山八极拳在中国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现实价值。
在历史价值方面,月山八极拳历史悠久,传承谱系清晰,是中国武术阳刚派的代表。通过挖掘,既可了解特定时期内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又可研究中国武术与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说,月山八极拳是一块烙刻了中国传统武术精华印记的“活化石”。
在文化价值方面,月山八极拳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条件,研究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对深入研究月山寺佛教文化、焦作及河南本土文化、中国佛教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在科学价值方面,月山八极拳节奏明快有力、动作朴实无华,具有极高的实用性,研究和探讨其绵延轨迹,不仅对研究当地及中华民族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科学规律。
在现实价值方面,传承保护月山八极拳,不但可以促进全民健身,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而且通过与国际友人的武术交流,增进国际友谊,密切我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