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焦作

北宋山水画大师郭熙

2014/12/3 16:06:51 点击数: 【字体:

    北宋山水画大师郭熙,为国画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山水画方面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郭熙师成李成,但又继承了前辈的优秀技法和经验,采众家之长于一身,同时又区别于前人形成自己的特点,郭熙的临摹不仅求表面和原作相像而且求神似,郭熙反对因袭模仿,提倡“不局一家,必兼收并览”在艺术创作方面重视从现实中去提取素材和营养,深刻理解现实到大自然中去,“饱游饫看”用真情实感去创作好的作品。郭熙的作品在造境和经营位置等方面有很独到的地方,吸收了前人的长处,又具有创造性的发挥。在绘画技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鬼面石”“乱云皴”等技法具有独创性,丰富了山水画的技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郭熙过世后由其子郭思整理的《林泉高致集》,是我国山水画重要理论,延用至今,为山水画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贡献。郭熙不愧是宋代承前启后的一代山水画大师。
 
    郭熙是宋代杰出的山水画家,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资料不多,有的已经失传。郭熙是河阳温(今河南孟县以东)人,御画院翰林待诏直长。现存较可靠的郭熙遗作中,有三幅题记写明年代;《早春图》和《关山春雪图》都是熙宁壬子年(1072)所作,《窠石平远图》是元丰戊午年的作品。这与许多文献中认为郭熙创作最旺盛的年代是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是相符合的。北宋初期绘画方面从画院来看,院内画家大多是长于宗教人物;花卉翎毛和屋木;龙水等。
 
    综合郭熙在绘画和山水画理论两方面的杰出成就来看,宋代郭熙不愧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从他的现存作品和他自己的理论都可以说明他虽更多的继承了李成的技法,也同时从其他前代大师吸取了营养。并且由于精研现实,因而能够融会贯通,综合了前人的技法长处,用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觉并发挥了比较多样的情调和意界。
 
  一.概述
    1.北宋郭熙山水画艺术概括

 
    郭熙是宋代杰出的山水画家,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资料不多,有的已经失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林泉高致集》旧本凡六篇,末一篇为《画记》,述郭熙在神宗时受宠遇之事。但《王氏书画苑》以下各本仅存五篇,《画记》已不知道何时失去[可参看俞剑华编著之《中国画论类编》650页的按语])。郭熙是河阳温(今河南孟县以东)人,御画院翰林待诏直长。现存较可靠的郭熙遗作中,有三幅题记写明年代;《早春图》和《关山春雪图》都是熙宁壬子年(1072)所作,《窠石平远图》是元丰戊午年的作品。这与许多文献中认为郭熙创作最旺盛的年代是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是相符合的。
 
    北宋初期绘画方面从画院来看,院内画家大多是长于宗教人物;花卉翎毛和屋木;龙水等。而在画鸟画方面,黄派风靡一时。《宣和画谱》中关于黄居采有如下叙述;“既随伪主归阙下,艺祖知其名,寻赐真命。太宗尤加眷遇,仍委之搜访名画,诠定品目。一时等辈,莫不敛衽。筌;居采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较艺者视黄氏体制为优劣去取。自崔白;崔悫;吴元瑜既出,其格遂大变”。
 
    2.宋代郭熙同时期山水画成就概括
 
    崔氏兄弟和吴元瑜,也正是王安石变法时代的画家。北宋早期画院内较重要的人物画家如王霭、高益、高文进等的作品,传世及少,风格大致继承前代。到了李公麟(1049—1106),他也是和王安石、苏轼、郭熙、崔白等同时代的人物。早期院内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有董源、燕文贵(燕文贵,宋太宗时高益荐入画院。山水不师古人,而景物万变,真实感很强;他的作品被人称为“燕家景致”。)等山水不师古人,而景物万变,真实感很强。一方面也说明在郭熙以前有一段时期,山水画流行着对李;范二家的模仿,缺乏创造精神。郭熙是反对这种因袭模仿,提倡“不局一家,必兼收并览”。并且要“饱游饫看”而“磊磊落落”地来放手创造的。郭熙这种革新的努力并不是偶然的,应当和李公麟、崔白等在绘画方面的新进展颇有联系,而以王安石变法为中心的经济;政治上的动荡;变革和斗争,也必然对文艺方面的革新有影响,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造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物画意境的表现。
 
  二.北宋郭熙山水画艺术特征分析
    1.潜心修学,临摹古法

 
    我们可以从几方面看郭熙在山水画方面的杰出成就。首先是他虚心学习前代大师,又勇于革新。“工画山水;寒林,施为巧赡,位置渊深。虽复学慕营丘,亦能自放胸臆”。《图画见闻志》“初以巧赡致工,既久又益精深;稍稍取李成之法,布置愈造妙处,然后多所得。至摅发胸臆,则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木”。《宣和画谱》“郭熙因为苏才翁家摹六幅李成《骤雨》,从此笔墨大进”。《山谷集》“河阳郭熙,以画山水;寒林得名;盖得李咸熙笔法”。《宋学士集》以上的材料都说明郭熙曾下过功夫学习李成的画法,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李成的真迹传世虽然非常少,但根据文献记载,一致认为他是宋初最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李成精通造化,意境清新,善于掌握气候的特点和运笔精炼而生动。
 
    2.真实感受,重视涵养
 
  郭熙很重视在现实中吸收营养,并要求深刻理解现实,热爱自然,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他还批评了那些没有丰富的真实感受的人,郭熙主张“饱游饫看”的目的更要求能把各地山水的精华融会集中到山水画的创作中来,“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锺;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宽,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林泉高致集》,“何谓所经之不众多?近世画手,生吴越者写东南之耸瘦,居咸秦者貌关陇之壮阔,学范宽者乏营丘之秀媚,师王维者缺关仝之风骨。这两段话不仅使我们对于郭熙的艺术修养有更明确的认识;提炼与集中的原则,并明白反对自然主义的描绘方法。郭熙在选择作品的主题方面明显综合了李成和范宽两位前代大师的长处,并具有自己的特色。

    3.发扬传统,注意造境
 
    郭熙作品的主题很多着重表现大自然在不同季节气候的特征,这不仅是李成和范宽二大师的共同特点,例如《早春图》(《早春图》原藏故宫博物院,被劫往台湾。为现存的郭熙重要作品。绢本,159.1x108.9厘米。有款识“早春壬子年[1072]郭熙画”,并有“郭熙笔”印章。《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为现存的郭熙重要作品。绢本,159.1x108.9厘米。有款识“早春壬子年[1072]郭熙画”,并有“郭熙笔”印章。《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丛树中有的枝干清简而有生意,有的新叶初浓,较远的山脚下有一层薄雾,似乎群山正从严冬的沉睡中醒来。再像《溪水秋霁图卷》,(《溪山秋霁图卷》绢本,浅着色。26x206厘米。据《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记载;此画原有倪云林题签;柯九思印及文嘉;王稚登;董其昌;陈盟等人的题跋,都认为不但是郭熙的真迹,而且是精品。在解放前此画被奸商卖出国外,现藏华盛顿芮耳美术馆。)
 
    从现存的郭熙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他在造境和经营位置这一方面,有很独到的地方。像前面谈到的《早春图》,近景、中景、远景的奇峰怪石,重重迭迭,有的连成一片,有的孤标特耸,有的互相揖让,回环起伏,变化多端。每一山峦上的树木也有主有宾,或疏或密,或直或弯,在全画起着联系和点缀的作用。而近处有平池春水,峰峦凑合处有流泉飞瀑层楼高阁,成为最吸引人的核心部分。郭熙自己对山水画造境的要求,不能仅仅使观者感到“可行”和“可望”,还要做到“可游”“可居”。所以象这样的山水画,绝不局限于对某一真景的描绘,而是经过对自然环境的深切体会,再加以概括集中和苦心经营。正象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所说;“施为巧赡,布置渊深。
 
    4.移位巧妙,凸显气势
 
    从郭熙的另一些真迹看出他更长于奇突大胆的构图;例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幽谷图》(绢本,168x53.6厘米),在一个竖长的画幅中就是一片层崖迭嶂。在近处的大岩石的一侧伸出几株叶已全落的老树,远方重迭的峰顶,满是点叶的树丛;在下部岩石缝隙透出一股流泉。景物既简单,又奇特,创造了一个雄壮而又幽秘的境界。郭熙善于创作大幅山水作品,他的大幅作品得到郭若虚和苏子由热衷称赏,决不仅仅是由于画面的巨大,而是由于能在巨大的画面上,表现了丰富的内容和完美的新鲜的构图,并且“笔力不乏”。从现存一些郭熙所作的卷轴画来看,也是大幅居多,构图各有特色;使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巨幅壁画和两丈多高的大屏条,会具有怎样动人心魄的雄伟气势和丰富奇变的境界了。
 
    我们再进一步探讨郭熙在运用笔墨的技法上取得的成就,从一些前人的评论中,再结合现存的作品看,我们不难发现郭熙山水画技法确实有着与前人不同的特色,例如说郭熙画的树,是用草书的笔法;有的枯树枝向下弯曲,象鹰爪、松叶挺细像许多针攒集在一起。这在许多现存的作品上都可以找到证明。(《窠石平远图》,绢本,120.8x167.7厘米。画左边有题字“窠石平远,元丰戊午[公元1078年]郭熙画。”印章“郭熙图书”。)说得典型化一些就是“鬼面石”和“乱云皴”。他的这些技法是富有独创性的,但也可以看出它们和前辈大师技法的联系。郭熙不但在绘画方面继承和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技法,广学博览丰富了自己的创作水平,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5.博览群家,独创技法
 
    郭熙在《山水训》里提出了“三远”和“三大”的构图创作法则,对中国山水画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远”不但说明山水画构图的法则和变化末叶阐明了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对象的透视现象和空间感。“三远”主要包括“高远”指在低处仰视的构图效果和法则。“深远”是从高处向侧下方看的构图效果和法则。“平远”是平视的构图效果和法则。“三大”指的是在山水画中山和树木及人的比例关系,这也是从表现的需要出发,为了要显得山大,就要树木画小点,为了表现树大,人就画小点,因此中国山水画里面大都不把人放在近处画得很大,郭熙的说法比起传说是王维所作的《山水论》,关于山和树木及人物的比例关系说法要前进一大步,比较细致地说明了在绘画上所以要这样做的原因。
 
    三.北宋郭熙山水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郭熙山水画的历史价值和借鉴

 
    综合郭熙在绘画和山水画理论两方面的杰出成就来看,宋代郭熙不愧为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由于精研现实,因而能够融会贯通,综合了前人的技法长处,用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觉并发挥了比较多样的情调和意界。宋代郭熙不仅是山水画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而且有着不同前辈的艺术特点,由其子郭思为他整理的《林泉高致集》,更是为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影响至今。
 
    2.郭熙山水画的现实意义
 
    其实我希望当今的画家们能从郭熙身上有什么启迪,如何面对传统和发展,画坛需要改革和创新,也更需要我们塌实的向前人学习,广学博览,采众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创作,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特色的艺术道路。中国画是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众多无价之宝的其中一种,希望在我们手里能发扬光大,希望能更多的看到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说的,“可观”“可居”“可游”的好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为中国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结:现在中国画发展需要变革,更需要引领中国画的一代大师的出现,但如何变革如何发展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我在想应该看看古人对这问题是怎样理解和去做的,在尊重艺术、继承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经的起时间的检验,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糟蹋了中国的绘画。我们希望通过对郭熙的山水画艺术的理解和鉴赏,学习郭熙的学习古法,承前启后,敢于创新的精神,更好的学习中国画,发扬中国画的精神!作者:李青松
 
    注解:
  1.(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林泉高致集》旧本凡六篇,末一篇为《画记》,述郭熙在神宗时受宠遇之事。但《王氏书画苑》以下各本仅存五篇,《画记》已不知道何时失去[可参看俞剑华编著之《中国画论类编》650页的按语])。
  2.(燕文贵,宋太宗时高益荐入画院。山水不师古人,而景物万变,真实感很强;他的作品被人称为“燕家景致”。)
  3.(《早春图》原藏故宫博物院,被劫往台湾。为现存的郭熙重要作品。绢本,159.1x108.9厘米。有款识“早春壬子年[1072]郭熙画”,并有“郭熙笔”印章。《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4.(《溪山秋霁图卷》绢本,浅着色。26x206厘米。据《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记载;此画原有倪云林题签;柯九思印及文嘉;王稚登;董其昌;陈盟等人的题跋,都认为不但是郭熙的真迹,而且是精品。在解放前此画被奸商卖出国外,现藏华盛顿芮耳美术馆。)
    5.(《窠石平远图》,绢本,120.8x167.7厘米。画左边有题字“窠石平远,元丰戊午[公元1078年]郭熙画。”印章“郭熙图书”。)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豫青网(2014-10-28)
0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