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焦作

祝应伦和他的梅花篆字

2012/6/28 16:31:32 点击数: 【字体:


祝应伦和他的梅花篆字

祝应伦先生的作品“奥运中国”

祝应伦和他的梅花篆字

祝应伦和他的梅花篆字 

    祝应伦,别名林影,笔名大可山人。1935年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十里铺村,今年77岁。高中文化,修武县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焦作市怪杰协会副会长,焦作市怪杰书画院顾问,中国少林书画院书画家,焦作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焦作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994年祝应伦被修武县科技局命名为“修武县艺术节拔尖人才”,第九届中华世纪风大风采最有影响力人物。

    2011年8月9日,《东方今报》、每日新闻网、焦作房产网、大河网多家网络媒体、报纸前往省焦作市修武县采访祝应伦。我们来到城隍庙对过的一个清静的小院里,上得二楼进入祝应伦的工作间兼课堂,只见墙壁悬挂着祝应伦的一幅幅绝妙的梅花篆字和他学生的作品,三分之二的地面被桌椅占据,很明显,这里也是祝应伦老师传授书法技艺的小课堂。
  
    【梅花篆字起至于商朝,清末失传】
  

    熟悉豫剧《陈三两爬堂》的人们都知道戏文中有一段说的是陈三两双手会写梅花篆字。那么梅花篆字到底是什么,现实生活中真有其字吗?当76岁的祝应伦把他苦心研究了40年的梅花篆字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那“字中有花(画)、花(画)中有字、远看是画、近看是字”的神奇魅力,令我们深深折服了。
  
    飞刀百度搜索得知:梅花篆字,因字形似梅花故名梅花篆字。历史上“梅花篆字”经历了商、汉、唐、宋、元、明、清诸朝的风雨沉浮。早在商朝时期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梅花象形文字;汉代的梅花篆字成为了欣赏收藏佳品,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名帖;到了唐王李世民即位,京城出现了“梅花大侠”闹京都之事,皇宫玉玺被盗,留书梅花三朵,皇帝大怒下令将所有能写梅花篆字之人一律缉拿;直至元明两代才重见天日,可是到了清末,这种艺术形式又渐渐失传了。
  
    梅花篆字作为一种古代书法因其生涩难懂,一直充满了神秘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小说中,凡涉及到高深莫测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用梅花篆字写成,这便增加了梅花篆字的神秘色彩。历上有关梅花篆字的记载并不多,大部都是民间传说,唯一有历史可考的是明武宗时期,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宦官、大奸臣刘瑾能用双手书写梅花篆字,其他的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中,要么出现在小说故事中。评书杨家将中,夜审潘洪一段中曾提到寇准会写;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会写;而在关于王昭君的传奇故事中也有汉成帝的皇后许氏,能写一手漂亮的梅花篆字的记载;河南地方戏中的陈三两也能双手书写梅花篆字。如今,陕西省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留下的,由元代高文举书写的《道德经》碑可能是目前梅花篆字中的典型代表了。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只有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才能认识并写出梅花篆字。
  
    据史料记载,所谓篆体,其实就是掾书,是以刻画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为基础,后经统一后,将文字统一形成的一种官方文字。后经秦丞相李斯整理的,后人称之为小篆。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可以说李斯是小篆的鼻祖。
  
    随着中国文字的不断演化,篆体与其他字体一样不作为常用字体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钻研书法的人才明白。而梅花篆字则是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嵌字内,使之天然成为一体,远看像篆字飞舞,近看似梅花盛开,篆体本来就很难令人读懂,加上梅花的点缀,便显得更为生涩难懂,更增加了它蒙胧神秘感。“梅花有三蕾五瓣,在寒冬盛开,具有坚韧不拔的气概,梅花的枝横、影斜、曳疏、傲霜代表《易经》中的元、亨、利、贞四种高尚气节,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吟咏,而书法大师则创立梅花篆体字。”
  
    【师从名师唐玉润、1958年被打成右派后几十年流落“江湖”卖艺为生】
  
    祝应伦家住修武县郇封镇十里铺村,9岁的时候随父亲在商丘求学,在那里他遇到了在他书法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后来,祝应伦又随父亲到了郑州,在郑州他师从书法家唐玉润。祝应伦在书法方面的悟性以及他勤奋好学的执著精神得到了唐玉润的赏识,祝应伦被老师特许每周日到家里学习书法和国画。
  
    1953年祝应伦开始在家乡的一所小学任教。1958年,祝应伦被错划为“右派”,失去了公办教师的工作,从此流落“江湖”,靠卖艺为生。数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北京、陕西、甘肃、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书画雕刻作品也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全国各地。这次游历使祝应伦有机会寻访梅花篆字的踪迹,同时也坚定了他一定要将梅花篆字复活的决心。
  
    祝应伦琢磨,要写好梅花篆字不仅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美术功底,同时还要有扎实的雕刻功底以及一定的音乐舞蹈基础。因为要将字写好首先下笔要准,这与雕刻所要求的下刀要稳、准是一脉相承的。为了学习雕刻艺术,祝应伦四处拜师学艺。1961年,他从家乡坐火车到北京,旅途中一天一夜的时间他用一把刻刀在长笛上刻满了花草、山水,还有戏曲人物。等到了北京找到一家旅馆住下,祝应伦准备提水壶时,没想到水壶竟然几乎脱手,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右手的三个指头已经被刻刀磨肿了。就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韧劲儿祝应伦练就了一套过硬的雕刻技艺。
  
    【痴迷钻研梅花篆字40年终成正果,祝应伦的梅花篆字被人民日报、中宣部收藏十余幅作品。】
  
    1959年,祝应伦从民间艺人口中了解到有关梅花篆字的一些情况后,便产生了研究这一艺术瑰宝的念头。凡是创作梅花篆需要的艺术功底,如书法、绘画、雕刻、戏剧、音乐、舞蹈等,他都潜心钻研。40年来,他创作梅花篆的信念一直饱满高涨,从不言悔。经过长期酝酿、构思和习练,1999年,他终于铺开长卷,饱醮深情、热情和激情,用4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这套6.5米长的梅花篆字长卷。之后,他又完成了两幅长卷,其中最长的一幅8米。当我们要求一饱眼福时,祝应伦很郑重地戴上一副干净的白手套,然后取出长卷慢慢地为记者展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字画真的是远看似画,细看是字,书画交融,美轮美奂。祝应伦告诉记者,为了这几幅长卷他耗费了40年的心血,这真的比自己的性命都珍贵,他希望这些字画有一天能够得到专家的肯定,从而有机会把自己的这门绝技传授于世人,让梅花篆字在当代的书法爱好者中复活、重生。
  
    之所以说写好梅花篆字还需要有一定的音乐舞蹈基础,是因为字亦如人,应有姿有态、活泼而有生气,这就要求书写者有一定的音乐舞蹈基础,写出来的字才会有动态美、协调美。于是,祝应伦就自己琢磨着跟电影里卓别林的舞蹈动作编了一套舞步,没事就练习。后来,祝应伦还学会了扭秧歌、跳交谊舞等。另外,祝应伦还能很娴熟地演奏板胡、曲胡、长笛等多种民间乐器。对于祝应伦来说,这样做不仅为他写好梅花篆字打好了基础,更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进行研究创作。
  
    40年来,祝应伦只能从对大篆、小篆、古文的研究入手,通过逐字对照、逐一笔划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在运用传统书画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力求达到象形、会意的目的,并体现梅花篆书“集大篆之古朴、融梅花之高洁、合书画于一体、得形神之兼备”的独特魅力。
  
    “篆体是骨架,梅花是灵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理会梅花篆字的精髓。”他的作品融汇了书法与绘画的特点,其作品寄予梅花,根于书法,透着正气,不屈,以一种最坚硬而最柔软的表达手法备受业内行家及市民的喜爱。
  
    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古人爱梅、赏字的习惯,赋予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一块活化石。
  
    祝应伦指着一幅“老有所为”说,这4个字是甲骨文,配以梅花,古色古香。祝应伦说:我自创的梅花篆字既有行书,又有甲骨文、楷书、篆书,多种书法字体融合到一起,这是学习郑板桥的做法。祝应伦的一幅《牡丹图》1984年参加焦作市的庆祝建国35周年美术展览还获过奖,这幅画色彩变化多,花朵有正开、侧开、藏花,墨分五色,叶子分五种颜色。
  
    祝应伦的学生多次获全国大奖。
  
    祝应伦把濒临灭绝的梅花篆字重新挖掘出来,而且他还有个绝艺——五种书写方式写书法:双手同书梅花篆字、左手写字、右手写字、口书、反书。
  
    祝应伦的梅花篆字被人民日报、中宣部收藏十余幅作品。
  
    【祝应伦的梅花篆字被载入专集、人民大会堂展出获奖,13家国家、省、市、县级媒体报道祝应伦29次】
  
    2008年4月,祝应伦的专访文章《梅花篆字献“奥运”——记河南省焦作市怪杰协会书画院艺术顾问祝应伦》被刊载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爱我中华优秀作品选.和谐中国专集》里。据悉,这本专集共收到九万多篇参赛文章,最后筛选出一千多篇文章合并成集出版。河南省只有七八篇文章入选该书,全国以协会名义被刊登此书的独我们一家。这次许云峰和祝应伦被评为“世纪英才”,祝应伦2007年携带梅花篆字参加全国义展被评为“慈善大使”。另外,祝应伦凭他的梅花篆字“奥运中国”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并获得金奖。
  
    祝应伦的绝技——梅花篆字还被CCTV7频道、湖南卫视、河南卫视、河南电视台8频道、《河南日报》、《河南科技报》、河南《教育时报》、《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焦作广电报》、《山阳周末》、修武电视台、修武《宁城日报》13家媒体报道29次。【原标题:祝应伦和他的梅花篆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每日新闻网 作者:张万兴 李军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