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焦作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读《秦寒光油画》

2013/10/16 18:08:31 点击数: 【字体: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读《秦寒光油画》
青山依旧在。(油画) 秦寒光 作


    今夏的一个傍晚,屋子里依然闷热,像往常一样,我拖把躺椅在院子里一边看着报纸,一边等着入夜的一丝凉风。这时看见一米八高的秦寒光老师手里拿着本书缓缓而来,他面带笑容地说:刚刚邮寄过来几本样书,送你一本做个留念……翻着沉甸甸、还散发着淡淡油墨香的《秦寒光油画》,我们攀谈到深夜。送走秦寒光老师,不由得联想起彼此之间30多年的忘年之交……

    我与秦寒光老师相识在30年前。那时我在市委宣传部工作, 一次有幸与秦寒光老师一起去博爱、济源出差,同去的司机在小镇路边买烟,因烟已霉变而争执起来,被小贩伙同三、四个人打得满身是血(后来听说那人是当地一霸、无人敢惹)。在邪恶面前,秦寒光老师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那时秦寒光老师已近天命之年),以他特有的气质,竟令其慑服。他那种正气凛然、侠肝义胆,令我对眼前这位文化人有了重新的认识,进一步增添了对其秉性、人品敬佩。此后,由于工作关系和个人爱好,我同秦寒光老师常常是“对酒话肝胆,品茗悟禅机”,由相识到深交。由于义气相通,举止接近,从此结下了忘年之交。

    秦寒光是我市著名的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6年生于焦作街大槐树下一秦姓大家族,在这个近似移民的新兴城市里,他可谓是地地道道的老焦作人了。早年他和油画大家靳尚谊学油画,一学就是40年,像苦行僧一样为艺术攀爬着。听他说,年轻时每隔些时日他便不远千里携画赴京求教。尚谊老师教学十分认真,容不得半点马虎,他对画审视后一一指出优劣,凡不妥之处务令速改,有时被批得“体无完肤”,使你无地自容,倍感汗颜。去时总是感觉良好,自以为“天衣无缝”,回来后仔细咀嚼所教,再看所画,竟是“满目疮痍”。而每去一次都成为学业上转折、升华的一个里程碑。靳尚谊把他在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曾两次荣获斯大林奖金)在中国开办的油画培训班中所学的一套系统的油画知识、技法系数传授予他,甚至还把他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许多独到的技法也陆陆续续传授予他,使其较快地掌握了色彩冷暖和体面空间关系的运用。这种言传身受,使他如鲤鱼跃龙门般地跃上了一个较高的台阶。至今他还记得,在靳尚谊家的客厅里,当时全国很有权威的几位艺术大家对他说的话:“从你的画中可以看出,你对故乡有着真挚的感情,色彩也很生动;看来你不拘泥学院派“一脉相承”,而是拿来主义,吸收了许多人的画法,画起来就自由多了。这些都是很可贵的,要坚持下去”;“艺术品一是要真,感情的真、艺术的真;二是要表现自由;三是要完美”;“一个太行山,一个煤矿就足够你画上一辈子了,千万不要贪得天边月失却手中珠,年轻人好好用心画吧……”。至今,这些话一直激励着他,走自己路,画家乡的画。能得到靳尚谊、闻立鹏等这样的好老师长年亲手指点,可谓三生有幸矣!

    秦寒光老师1960年由省会调入我市文化馆从事油画创作,源于从事摄影编辑和文化馆的工作性质,他“近水楼台,如鱼得水”,可以经常下到农村、工厂,在活跃工人农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体验基层生活创作。而立之年,他曾组织全市20余位画家,自带行李、画具、拉着平车徒步而行,到田间地头、农田水利工地实地写生。他在农家吃派饭、缴钱、交粮票,打地铺睡牛圈,生活虽苦而自得其乐,除了画风景还为农民画像。那时还是人民公社,被画的社员耽误劳动,队里还给记工分。他们也因被画而感到光荣。此行两月不仅提高了画家的水平,还为焦作开创了写生先河,形成了日后长年写生的良好风气。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焦作整体绘画素质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省里曾三次颁予他组织辅导奖。岁月和汗水已为他赢得了丰硕的回报。多年来有400多幅作品见诸于国内外报刊、画集或展厅,且屡获大奖;有300幅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展出或辑入画集。三次获首展一等奖,数次参加全国美展,如:全国第九届油画展,两次入选全国《群星奖》。并出版油画、散文、摄影等著作5部。前《苏联妇女》画报曾辟专栏介绍其油画;9幅精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还有油画、散文、摄影5部专著出版。

    60年来,虽寒来暑往,世殊事异,为了这片热土和乡亲乡音,他目无旁骛地安心潜修,在家乡的艺术源头上细心开拓。年复一年地拎着干粮背着画箱,漫游高山阔水,寻觅世间真情,修行潜学,不事张扬。矢志不渝磕磕绊绊地走过了半个世纪的丹青之路,哪怕是山重水隔千难万险也再所不顾,那寒窗走笔,青灯苦研,似苦行僧般地苦修苦行,也无悔无憾。即使省厅数次来人催他回去工作,省出版社也聘他任编辑,他都一一谢绝了。他登太行、渡黄河、过长江、下江南,也曾泛舟洞庭、激流三峡、跋涉川甘、赏北国风光。其间孤独与落寞,艰辛与乐趣,感慨与激动整整消耗了他的大半生。他在艺术的源头细心挖掘,即使“古稀”之年两鬓霜染,也不敢稍有懈怠,亦不畏艰险攀登上青藏雪域高原,其画集后记《露重飞难进》多有记述。

    他一生崇尚“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画风追求有真情实感和乡土情愫。他的画多山野林莽,田间村头,具有菜根味,散发着原始淳朴的自然美。很多人看过他的画,都说其中有“静”的诗意,多以“感情真挚,色彩生动,表现自由”而推评。读其《秦寒光油画》等可略见一斑。

    法国画家马克西莫夫在油画培训班曾对学子们讲过,一个只有画技没有学识、思想的人,是一个画匠而不是画家。对此他深有感触。正如他在某大学讲学时说:“我是从小在父亲的藏书喂养中长大的,起初只限于中外文学、诗歌、戏剧名著,后又喜欢美学、哲学、历史……博学强记,涉猎广泛”。他还铭记黄庭坚说过的:“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心中,对镜面目可憎,向人语言无味……”。他总觉得,有书真富贵,日有书看我不穷的感觉。我们也看到有些人,起初画得很好,进步很快,待到了一定程度却不行了,为什么?大概是他心中只有红黄蓝黑白灰,却视而不见文化学识的修养功夫吧。试看那些大师,哪一位学问浅薄呢?对此他引以为戒,常常勉励自己,向艺术大师们学习看齐。他“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心系一处,乐此不疲地用画笔去寻找那种被现代人日渐疏略,然确实净化世风、完善人性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的启示。怨悔皆止于此矣!这大概就是“心有诗文气自华”吧!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焦作日报 2013年10月16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郭熙:《早春图轴》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