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走进济源 >> 印象济源 >> 浏览济源

轵国故城的历史兴衰 探访神秘轵国故城系列之三

2013/10/12 16:52:23 点击数: 【字体:


    轵国故城城址的存在,让人们得以洞悉两千多年前那个古国的强大,而散布在轵国故城周边的泗涧墓地群,虽然没有完整发掘,但抢救性发掘的一些墓葬,已足以让人们看到轵国的富庶。
  
    轵国故城现属黄河流域蟒河水系二级流域区,河流较多,黄河从境内南部由西向东穿越而过,溟河、蟒河从北部南流绕城,分别从城南、城北划城而过。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统治者悉心经营,使得古轵国的都城一跃成为“天下名都”。《盐铁论•通有篇》有“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郑之阳、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其中的“轵”便是轵国。
  
    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乃至文化中心,轵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轵国故城在营建和发展成为经济都市后,大量移民迁入,人口迅速增长,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曹国正说,“自战国中期开始,轵城已发展成为全国主要城市之一。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城内的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及出土文物应属战国时期,这说明轵城的商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在战国时期已经很发达了。轵城还出土了大量与平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汉代陪葬品,如反映平民游乐场景的杂技俑、游乐俑、舞乐俑等,反映平民生活的窖穴、陶屋、供镬、铜薰炉、石磨盘、铜铁兵器等,还有反映当时人们意识形态的陶都树、百花灯等,这些陪葬用品虽然形制很小,但它反映的是汉代轵城一带平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于研究中原地区民俗文化、制陶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如今的济源市博物馆珍藏有很多轵国出土的文物,它们是那个时代轵国经济、文化的缩影。
  
    “轵国的出土文物很多具有典型性,它们分别代表了轵国经济文化的一个侧面,有的还是全国独有。”济源市博物馆书记胡成芳女士说,“比如说出土的铲形布币,这种当时的流通货币,仅货币上的地名就有20多个,这说明当时轵国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也非常开放。”
  
    陶都树填补了历史空白
  
    济源市博物馆不大,但里面的馆藏,尤其是轵国故城出土的文物,让这个博物馆显得很有些分量。
  
    首先是一组泗涧墓葬群出土的彩陶,专家认为,其造型与装饰艺术达到了同时期同类作品的最高水平。奇的是,彩料中还大量使用紫色,这在汉代彩画中也不太多见。按美国专家研究,汉蓝与汉紫属硅酸钡铜彩料,与埃及蓝具有相似的性质。如果这种论断被证实,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时的轵国,很可能已有中外古代文化的交流,价值自不待言。
  
    再说陶风车,它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它的发现,意义重大,改写了中国的农业史,将我国使用风车的历史往前推到汉代,提前了一千多年。因为,此前有记载的用风车扬谷方法是在北宋,而出土风车说明,早在西汉时代,轵国的人们就已在使用风车扬谷了。
  
    济源市博物馆里收藏的风车长35厘米,宽22.5厘米,高11.5厘米,由车箱、出米口、风口、风扇和工作台等组成,风车一侧还有米堆、臼窝、臼杵等,一俑作摇车鼓风状,一俑作舂米状,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劳动场面。
  
    “轵国故城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应该说是天下第一,至少到现在为止别的墓葬还没发现过,它叫陶都树,可惜现在不在我们馆。”胡成芳女士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严格来说,陶都树只是陪葬的意念之物,以前人们认为天下有一桃都山,山上有桃都树,树上有天鸡,这山上的天鸡叫,天下的鸡才能叫。”
  
    陶都树,其实就是桃都树,和陶风车一样,它属于西汉文物。
  
    1969年,焦枝铁路修到轵国故城遗址,为配合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泗涧古墓群进行了首次发掘。
  
    就是在这次发掘中,文物价值极高的陶风车、陶都树拂去了浓重的历史尘埃,出现在世人面前。
  
    据历史资料记载,桃都树是长在桃都山上的一种树,是传说中的神树,神树的顶端栖息着为天下报晓的神鸡——天鸡,树下还有两个名叫“隆”和“”的守护神。
  
    《太平御览》等古书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随之鸣。”“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 。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得而杀之。”
  
    陶都树通体施釉,上半部呈暗绿色,下半部为黄色,树座呈三个锥形,其周围塑有山峦、树木、杂草和奔獐、狒狒、飞蝉等,还有两个姿态不同的仙人。树上有九枝,枝上有小鸟、猴等。枝端有向上翘起的叶子,叶上有花或蝉。树顶站立一只头上有冠的长颈鸡。当时陶都树出土时,郭沫若先生还健在,他经过反复考证确定这便是传说中的陶都树。也有些学者认为,桃都树就是扶桑树。而有关桃都树和天鸡的传说,大概源自汉代,实际上,这样的树在现实生活里是不存在的。
  
    郭沫若先生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专门就陶都树有一段论述: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一说十二月),在河南济源县轵城公社泗涧沟村西南,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砖室墓。墓中出土了不少的陶器和陶俑,也有部分铁器如刀剑带钩之类。
  
    在陶器中有一株陶树,通体施釉,上半部呈暗绿色,下半部呈黄色。树顶站一大鸟,头上有浅冠,颈与身直竖,颈颇长。树枝九出,约略以三枝为一轮,由上而下的第一、第三、第四枝上各有一小鸟;第二、第六、第九枝上各坐一猴;第五、第七、第八枝上无物,或系脱落,但无痕迹。三只小鸟和三个猴子都没有施釉。枝端有叶上翘,叶的外面,第一、二、三、四、六枝均着一展翅的知了(蝉),第五、七、八、九枝无蝉而有花。树脚呈三角锥体,三面穹窿,以三棱锐点突出为脚。锥棱上有飞蝉、奔马、踞坐的狒狒,两手各执一长物而食;锥面上有三个裸奔的人,左腿上屈,左肘内屈,放在膝上;右腿下屈着地而坐,右肘撑在地上者一人,撑在右膝上者二人。此外有些花纹,似杂草。
  
    这株陶树,同志们采纳了我的意见,定为“古代传说中的扶桑”,新华社曾据以报道,但未加以说明。我现在把我的意见叙述出来,以供参考。
  
    百花灯折射出古人信仰
  
    和陶都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百花灯。百花灯也是汉代陶制随葬明器。
  
    上个世纪80年代,济源文管所在轵国故城的泗涧沟村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灯形文物。由于这件文物“灯盏”较多,人们称它为“百花灯”。
  
    这件陶质百花灯看上去制作很复杂,虽然它是一件随葬品,却充分显示出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
  
    百花灯分为灯盏、灯柱、灯座三部分,底座呈覆盆状,中间直立的柱状物被称为“天柱”,顶端为一大鸟形象,脖颈高昂,宽翅伸向左右两侧,据说这就是伏羲氏族部落所崇拜的“太阳鸟”形象。百花灯每段天柱之间有一盘形物为“天盘”,共有三层天盘。天柱的上段中间扉棱上插着四条带翅膀的龙,器物的每个天盘上都插有八根弯曲的擎柱。
  
    在济源市博物馆,站在百花灯前,记者专门请教了对百花灯颇有研究的胡成芳女士。
  
    记者:从百花灯来看,它和陶都树有些相像,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有什么特殊的含意?是专门的工艺用灯吗?
  
    胡成芳(以下简称胡):百花灯应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的缩影,因其质地为灰陶,所以称之为“陶昆仑”更合适。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些理由的,你看,这件器物的底座呈覆盆状,与古籍中对昆仑山的描述相符合,东方朔的《十洲记》对昆仑山有这样的记载:“(昆仑)方广万里,形如覆盆,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合,天地君所治处也。”器物覆盆形的底座上有三层重圜,寓意昆仑有三重,是对昆仑山更细节的刻画,《尔雅》曰“山三成为昆丘”;《水经注•河水》曰“三为昆仑丘”,也就是说昆仑山是由三层组成的,与这件器物底座上的三层重圜相吻合。底座上布满了蛇和犬,其中“蛇”在古代是最受崇拜的动物,它是远古时代伏羲氏的化身。底座上的“犬”也与伏羲氏有密切的关系,伏羲之名是其父母族名的组合,伏字拆开是“人”与“犬”,代表父族,而羲字则是母亲华曦氏(华胥氏)之名,代表母族,而羲即黎,皆晨光之意,因而伏羲之名内含中华民族的组合之意。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底座上的动物都是顺时针走向,这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常识“天盘左旋、地道右旋”的道理。
  
    记者:百花灯中间直立的柱状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胡:灯中间直立的柱状物为“天柱”。《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天柱也就是顶天立地的象征。它把天堂、人间和地狱联系在了一起,清人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云“萨满教又立三界……上界为诸神所居,下界为恶魔所居,中界尝为净地,今则人类繁殖于此”,三个世界的联系物就是天柱,天柱位于世界之中心,故又被称为“世界柱”、“宇宙柱”、“地钉”、“中心柱”等。
  
    记者:百花灯每段天柱之间,有一个盘形物,这代表了什么?
  
    胡:百花灯每段天柱之间的盘形物为“天盘”,共有三层天盘,分别代表了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三个城池,自下而上分别是:樊桐、玄圃、增城。《昆仑说》说:“昆仑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增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昆仑山上的这三个城池就是世人眼中仙境所在,是凡人一心向往的地方,也是死后灵魂最理想的归宿。
  
    记者:百花灯的顶端有一大鸟形象,天柱的上段中间扉棱上插着四条带翅膀的龙,器物的每个天盘上也都插有八根弯曲的擎柱,顶端变形为一鸟形物,它们都是传说中的神物吗?有哪些文化底蕴在里面?
  
    胡:器物顶端的大鸟,其实就是古代传说中的“希有”,是昆仑山上所特有的侍奉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神物。这也是有些来历的,《神异经》中有记载:“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也……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唯会益工。”
  
    天柱的上段中间扉棱上插着四条带翅膀的龙,据文献典籍记载,这种带翅膀的龙称为“应龙”,为昆仑山上甘、河、赤、洋四水帝之神。《淮南子》曰:“黄水三周复其源,是谓丹(甘)水,饮之不死。河水出其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凡此四水帝之神,以和百乐,以润万物。”由此可知,应龙为神龙,主管着天下雨水的多寡。
  
    器物每个天盘上八根弯曲擎柱顶端变形成的鸟形物,应是伏羲氏族部落所崇拜的“太阳鸟”形象,伏羲氏的图腾初为太阳鸟,又称“金乌”、“乌鸦”、“火鸦”、“神鸦”、“帝王鸟”,东迁后才改为凤鸟。
  
    该件器物的彩绘整体以红色为主调,这在我国古代是太阳崇拜的一种反映,实际上反映了先民们对“天”或“天堂”的崇拜,因为天是所谓凡人死后都希望去的地方。不过,“天”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需要用一个具体物象来象征,这个物象最主要的就是太阳。
  
    记者:好像在洛阳等地也出土过类似的陶灯,这些灯出现在墓葬里,是否寄寓着人们希望死后有个好的归宿?它们有没有共性?
  
    胡:是的,在古人的理念里,昆仑山就是理想的象征,把昆仑山作为想象中的理想去处,人间向往的仙境,死后灵魂最好的归宿,对昆仑山的崇拜和向往是当时人们的时尚。比如《穆天子传》里就有“天子升昆仑”之说。由此可知,昆仑山在古时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地位极高。所以制作昆仑山的模型随葬到自己的墓地里,就意味着死后墓主人的灵魂能够升入天堂与群仙诸神共乐。但需要弄清的是,昆仑山只是一个神话概念,并非地理概念,是古人意识形态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都可以指定附近的任何一座山为昆仑山,所以各个地方就有了不同的昆仑山。在古时,以昆仑山命名的山非常多,平原地区的人,甚至以筑高台或建大殿来替代。百花灯正是受这一思想意识影响而产生的,它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宇宙山——昆仑山的浓缩,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长生”和“成仙”的意识形态,并代表了汉代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的制陶技术水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轵城镇人民政府(2011-08-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