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经典推荐 >> 浏览信息

“孔子与陈蔡——‘困厄之地弦歌不绝’”系列之四 陈国的“孔门四子”

2014/1/13 12:19:35 点击数: 【字体:


“孔子与陈蔡——‘困厄之地弦歌不绝’”系列之四 陈国的“孔门四子”

  立于淮阳弦歌台上的孔子陈国籍四弟子像
 

    古陈国有四位孔门弟子,即颛孙师、巫马施、公良孺、陈亢。2008年12月25日,记者在淮阳县弦歌台西侧殿见到现在淮阳人敬奉的四人塑像。

  颛孙师手执竹简,神态高傲。巫马施着红色衣衫,一副忠厚谦虚模样。公良孺拱手端坐,刚猛之气大为收敛。陈亢颌下无须,一脸书卷气。

  孔子作为“头号教书匠”,门墙之内广阔得无所不包,啥学生都有。“比如颜回,孔门弟子之长,沉静而富于深思。曾子恬静明达,后来成为弘扬孔教最重要人物。子夏文学气质最浓,冉求是最为实际的政客,后来被孔子逐出师门。”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讲。

  大力士子路有治军之才,自师从孔子后成了最忠心保镖;大商人子贡能言善辩,善于外交,但有点磨叨;著名音乐人子游,弹一手好琴,培养了一大批门徒。还有有若,长相酷似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把他当做孔子师事,“山寨孔子”有长相没内涵,后众人把他赶下师座。这个替身可惜孔子生前没用上,不然周游列国三次遭遇大难时,可以拿他当替身。

  孔子三千门徒,来自五湖四海,鲁齐陈蔡宋卫吴楚秦,哪国人都有,像个“联合国”。门徒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既有南宫敬叔和司马牛这样的贵族,也有颜回、公皙哀这样的贫民。甚至还有强盗,《吕氏春秋·尊师》记载:“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这个姓颜的徒弟,是卫国人,和子路有亲戚,是当时名头很响的大盗。

  孔子号称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者算高级弟子,更高级的弟子有孔门十哲。从《论语》看,孔子思想博大而具多面性。孔子死后,孔门弟子因理解不一各执一端,儒家一方面同其他学派激烈论争,内部各派也争论尖锐,分化成八个学派。《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孟子)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荀子)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儒家八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和荀子的学说思想。

  儒家八派中,“据说每个弟子在学问上之所得,都只是孔子的一部分。曾子、子思、孟子(即子思之儒、孟氏之儒)这个传统,发展成为儒家道统理想哲学一面。而子夏、荀子(即孙氏之儒)的儒学,则顺着史学及学术的路线发展下去。”林语堂先生说。

  需要指出的是,儒家八派中,“子张之儒”是陈国人颛孙师创立,“漆雕氏之儒”是蔡国人漆雕开创立。孔门弟子中,陈国有四人、蔡国有六人,对于他们的贡献和重要性,这里有选择地进行简单讲述。

  儒分八派之“子张之儒”

  子张姓颛孙,名师,陈国人,生于公元前503年,卒年不详。他比孔子小48岁,是孔子晚年弟子。他学业出众,与子夏、子游齐名,曾从孔子周游列国,经历陈蔡绝粮,在《论语》中出现了18次。

  子张仪表堂堂,但出身微贱,曾为马市经纪人。他终身未仕,孔子死后,居陈国收徒讲学,传下来的弟子形成了“子张之儒”,被列为儒家八派之一。

  “子张之儒”学术与政治主张究竟如何,因无文献流传难知其详。文史大家郭沫若先生根据子张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随和从俗与墨家相近,而思想观念上博爱容众,严己宽人,认为“子张氏的后学们似乎更和墨家接近,推测墨翟受了子张的影响”。

  孔子死后,不断受到历代官府追封祭祀,弟子也跟着沾光。“唐代追封子张为子张伯,宋真宗改封他为宛丘侯,宋徽宗改称他为颍川侯,南宋尊封其为陈国公,并升子张至十哲之列。可见历代帝王对其之推崇。”淮阳文史专家张云生先生讲。

  子张在忠信思想上受孔子教育极深,他把孔子的忠信教导写在衣带上,以示铭记不忘,因此成为孔门弟子中“忠信”的楷模。他鄙视品德修养低下者,认为“如果一个人德行不坚强,信仰不忠实,这样的人,虽有他几个不算多,但没他又怎能算少呢?”

  他随孔子周游列国,遭遇危难时提出:“士应该看见危险肯豁出生命,看见利益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考虑是否严肃认真,居丧时则应悲痛哀伤。这样就可以了。”他的思想,丰富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

  他喜欢交友,主张“尊贤容众”。他的同学子夏说:“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子张听后,直接表示反对:“君子尊重杰出的人,但是要包容大多数百姓。就是比你差的要包容他,比你好的要称赞他,比不上你的要同情他。否则,比你强的人何必理你呢?比你差的你不理他,那么,你怎么能交到朋友呢?”

  能讲这些话,证明他在交友上很有心得。他与朋友相处中宽宏豁达,不计恩怨,即使受到别人攻击、欺侮也不计较,因此被称为“古之善交者”。

  但子张性格孤傲,说话锋芒毕露,不顾及他人感受。因此招来同学和老师孔子的批评。

  针对子张的问题,孔子曾教导他要学会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不是坏事,因为你不了解长辈或长官,如果你不管他的脸色如何、语气如何,自顾自己说话,那就会很麻烦。同时还要谦卑待人,尤其是对不如自己的人,一定要谦虚,一个人谦虚的话,才能走得通。

  勤政楷模巫马施

  巫马施,字子期或子旗。公元前521年生,卒年不详。陈国人,比孔子小30岁,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代封甑伯,宋代加封为东阿侯。

  他的思想和为人,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勤理政事,不懈怠;二是忠于信念,不贪富贵。”张云生先生说。

  巫马施曾和孔子另一高足宓子贱先后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做宰(地方官)。宓子贱先到单父,他任用贤才,以儒家学说施仁政,“身不下堂而单父治”。举重若轻的他,在闲暇之余还常鸣琴自娱。孔子赞叹道:“尧舜治天下也不过如此,可惜宓子贱治理的是个小地方。”《史纪》评价说:“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他的德政史称“鸣琴而治”。

  巫马施继任单父宰,他与宓子贱不同,顶着星星出门,顶着星星回家,日夜劳作,事事亲力亲为,勤政爱民,单父也治理得很好。封建时代官吏认为,宓子贱境界太高,一时学不来,学巫马施披星戴月爱民勤政更现实,因此把巫马施视为典范。

  讲到巫马施的忠于信念、不贪富贵,西汉韩婴所著《韩诗外传》记载,巫马施与子路在陈国时,两人一起去韫丘(淮阳近郊一处景观)打柴,见到陈国一富人游乐,驾车百辆,大摆宴席。子路试问巫马施:“你若放弃在老师那儿学习品德本领,就能得到这样的富贵,你干不干?”

  巫马施仰天长叹,投镰于地说:“我曾听老师讲过,志士仁人决不干见利忘义之事,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讲这种话是试探我吧?”可见巫马施之不贪富贵,不见利忘义,完全符合孔子的教导。

  《论语》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次,陈国大夫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孔子回答:“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问巫马施:“我听说君子无偏私,难道像孔子这样的君子也有偏私吗?鲁君娶了吴国女子作夫人,吴鲁是同姓之国(同姓结婚是违背周礼的),如果鲁君这样做叫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呀?”

  巫马施无言以对,如实将陈司败的话转告给孔子。孔子对巫马施说:“我真幸运,一旦有了错,别人就会指出来。”

  “这件事不仅说明孔子有勇于认错、欢迎批评的大家气度,同时也说明巫马施为人忠实,关爱老师。”张云生先生说。

  好学善问陈子亢

  陈亢,字子亢或子禽,比孔子小41岁。著名学者李零先生推测,“他可能是子贡的学生,因为他出现在《论语》中三次,两次都是向子贡问教。还有一次是向孔鲤请教”。

  据中国陈氏宗亲会淮阳总会编撰的《陈氏宗亲》一书记载:陈亢是陈国开国君主陈胡公二十代孙,为庶支。生于公元前510年,卒于公元前433年,享年77岁。

  《陈氏宗亲》记载,陈亢少年时代,因陈国屡遭外侵,公族时遭其害,因此避难于魏国。其兄陈车仕于齐为大夫,陈亢游于鲁,得以受业于孔门。他晚年卒于魏国,他的儿子带其弟子20余人,护棂返乡,在淮阳治丧,卜葬于原属陈国、今太康县城北二十余里的来凤冈。

  “唐代时他被封为颍伯,宋代加封为南顿侯,明代改称为先贤陈子。”张云生先生讲。

  陈亢聪明好问,孔子之子孔鲤(字伯鱼)比他大21岁。《论语·季氏篇》记载,陈亢有一次问孔鲤:“你父亲有没有特殊的东西教你?”孔鲤回答: “没有。只是有一次父亲一人在院里站着,我从老人家身边恭恭敬敬走过时,他把我叫住问我:‘你学《诗经》没有?’我回答‘没有’。老人家说:‘不学诗,无以言。’于是我退而去学诗。还有一次,我又恭恭敬敬地从他老人家身边走过,他又把我叫住,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老人家说:‘你不学礼,怎么会做人呢?’于是我又退而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没有给我开过小灶。”

  陈亢听完很兴奋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听到了要学诗,第二件是知道要学礼,第三件事,我知道了君子要疏远自己儿子,不能给儿子开小灶。”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讲这件事时说:“这里出现了一个有名典故,从此父亲教训儿子就叫庭训,儿子从父亲身边走过叫过庭。‘君子远其子’也成了中国一个传统,做父亲一定不能过分亲热儿子。”

  《论语·学而》中,陈亢问子贡:“夫子每至一国,必明了政事,究竟是夫子请国君告诉他的呢?还是国君自愿告诉他的呢?”

  子贡说:“因为夫子有温和、善良、恭敬、俭约、谦让五种美德,每至一国,君主自动以政事向他请教,哪里需要夫子请求?若说是夫子请求,这请求也异于别人之请求吧?”

  这是子贡向陈亢解释孔子的闻政,也是赞颂孔子的贤德。

  还有一次陈亢又问子贡:“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他称子贡为先生,说:先生对仲尼恭恭敬敬,难道仲尼真的比先生您还强吗?

  子贡断然回答:“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如之何其可及也?”子贡说:“老师品德人所难及,像上天不能用梯子一级级爬上去。我哪里能赶上他呢?”子贡从来都是维护孔子形象、捍卫孔子思想最坚决者。

  公良孺,姓公良,名孺,字子正,又字子幼。相传是陈国公子良的后代,周游列国时,他带着五辆私家牛车追随孔子,是负责保卫老师安全的弟子。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一次孔子离开了陈国,路过蒲地,正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周游各地。公良孺为人正直,有勇力,他对大家说:‘我自从投到夫子门下,先是随夫子遇难于匡,今天又在蒲地遇难,看来和夫子同患难是我命中注定的。为了夫子,我宁可奋斗到死!’公良孺一副不要命的样子,很可怕,结果将蒲人吓跑了。救了孔子。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9-01-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