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文章

非遗中原行探秘罗卷戏

2011/5/5 16:49:44 点击数: 【字体:

非遗中原行探秘罗卷戏

    “卷戏”是由寺庙音乐“卷调”演变发展而来的,它于明朝末期诞生发源于汝南县的燕亭店、楚铺和戴堂村。“罗戏”于清代初期流入汝南,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剧种,曾在中原地区盛极一时。据传,罗戏创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是皇帝和文武百官为了取乐而模仿天宫的仙乐编出来的宫廷戏,因此,罗戏也叫“乐戏”。
    如同冬眠在历史的某个暗室里,没有了色彩,没有了声响,有的只是剥落的名声和记忆。罗卷戏离它曾经熟悉而热闹的舞台已经渐行渐远,就连它诞生的土壤如今也难觅踪迹。
    一武一文罗卷戏
    记者一行日前来到汝南县寻访罗卷戏,在县文化局见到了一直以来为整理和抢救罗卷戏而不懈努力的孙三民老先生,说起罗卷戏的历史,他如数家珍。
据孙三民介绍,相传明代惠帝时,燕王朱棣为夺取皇位,在北京起兵后以“清君侧”为名,率军南征时曾在汝南县的“官场坡”驻扎,朱棣作了皇帝以后,汝南将朱棣驻扎停留过的地方取名为“燕亭店”,并在此地建造了一座“燕王庙”。明代末期,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汝宁府(汝南)后,“燕王庙”被焚。该寺庙中的一部分僧人便被迫还俗流落到了当地民间,靠演奏“卷调”维持生计,并将“卷调”的演奏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一些老百姓。他们在演奏“卷调”的过程中,将当地的一些民间小曲小调和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吸纳融入到“卷调”之中,使“卷调”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当时与燕亭店毗邻的戴堂、楚铺等村庄里都有“卷戏”班子,形成了闻名中原的“戏窝子”。现在呢,孙三民遗憾地说,单独的卷戏演出在河南已难觅踪迹。
    和卷戏相得益彰的是,因为“罗戏”的主奏乐器是大唢呐(俗称大笛子),所以民间亦称“罗戏”为“大笛子戏”或者“大笛子罗罗”。史料记载,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罗戏却为广大群众喜爱,从黄河两岸到淮河流域,到处都有罗戏的足迹。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很适合演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类的武打戏。其道白用语多使用当地的方言土语和中州韵,其唱腔旋律接近当地的民间语音节奏,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因此深受老百姓喜欢。
    在清代初年,罗戏是非常红火的剧种,一个村演罗戏,许多村子的观众争相前来观看。豫剧在与罗戏同台演出的时候,就吸收了罗戏的剧目、音乐、表演样式。因卷戏擅演文场戏,罗戏擅演武场戏,为达到两个剧种相互补益,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所以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往往在一个剧目中上部唱卷戏、下部唱罗戏或甲角唱卷戏、乙角唱罗戏。后来大家就习惯直呼“罗卷戏”或“卷罗戏”而不加区分了。
    明末清初,陈本斋曾是燕亭有名的“卷戏”班首,近代以来,“罗卷戏”班首王首伦、郑月景、姚忠筝及他们的戏班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更使罗卷戏在异地他乡生根开花,对罗卷戏发展起到很大影响。  
    “活化石”濒临灭绝
    作为河南省众多地方戏剧中两个古老稀有的民间传统剧种,罗卷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历史,在其他地方戏曲中不多见。发掘、抢救和保护汝南罗 卷戏,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乃至对世界戏剧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罗戏、卷戏最为盛行的时候几乎遍及全省,然而近年来和其他稀有剧种一样,这门戏剧的“活化石”面临艺人流失、剧目失传的困境,这一戏苑中的奇葩正在渐渐退出舞台。
    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孙三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翻阅大量史料并走访了罗卷戏老艺人。老人对罗卷戏颇有感情:“我小时候逢年过节都少不了罗卷戏的表演,自己也是听罗卷戏长大的,就在1958年兴修宿鸭湖时,周围村庄会表演的艺人们随着拆迁流散了,再没有谁组织起班子来,那些老艺人只有在闲暇时偶尔才会唱两句,给乡亲们解解闷,如今的年轻人不愿意学演罗卷戏,传承断代,后继乏人。在汝南,年龄最小的传人也已经50多岁,而后就没有人再学习唱这种戏了。”
    据了解,目前在汝南县会演唱罗卷戏和演奏罗卷戏伴奏乐器的老艺人在世的不超过10人,他们居住在宿鸭湖旁边的几个偏僻乡镇,大都已年逾八旬,已是风烛残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卷戏这两个风格独特、古老稀有的地方民间传统剧种,随时面临着人亡歌息、彻底灭绝的情势。仅在驻马店市有一个罗卷戏业余剧团,偶尔演出罗卷戏不时勾起人们对于罗卷戏独特、久远而温暖的眷恋之情。
    汝南县政府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崔流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已经注意到罗卷戏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做了大量抢救和保护工作:1988年5月,在有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整理出版了《汝南罗卷戏音乐资料集》,对老艺人言传口授的词、曲进行了录音保存,并对老艺人进行了拍照记录存档。2004年9月,县里召开了“抢救、保护汝南‘罗卷戏’打造汝南戏曲曲艺之乡”品牌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罗卷戏”是汝南县特色文化之重点,要全力抢救。但愿古老的罗卷戏能够重放异彩。【原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原行:难觅踪迹罗卷戏】
    来源:中原新闻网-郑州日报  2006-04-13  作者:李颖 实习生 王雅睿 文 杨光 图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