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稚川移居图(国画) 王蒙 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蒙的作品以繁复周密、元气磅礴、众逸多姿、笔墨松秀、变化丰富等享誉画坛,他的山水画受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对后代影响深远。《葛稚川移居图》是王蒙的山水画代表作品。
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元代著名画家。在元代,汉族文人、画家因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等原因受到打压,彷徨苦闷,向往清静的“世外桃源”,大量文人入道参禅、隐逸江湖,远离人间烟火。王蒙是隐居山林的代表文人、画家之一。他隐居于黄鹤山数十年。放浪形骸,避离官宦管辖,潜心体验生活。从宋人的重造化、重理性、重写实转向重心绪、重意象、重写意,改变了宋时严密不拘的审美取向,创造出全新的笔墨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审美形式和意境内涵。他所追求的隐逸之意及艺术表现形式,在作品《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充分表现。
此幅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作描绘的是晋代著名道士葛稚川携家移居罗浮山炼丹修道的故事,是以山水为主体,山中茅舍与行进的人物构成一幅深秀的山水人物画。此图画葛稚川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卷取全景式构图,但又不像宋画那样突出一主峰,而是强调众多山形所营造出一种整体气势和气氛。除画面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然而此图又与他大部分作品风貌相异,如树叶全用双钩填色,树干精勾细描,树形复杂多变,设色五彩斑斓,不同于他惯用的写意或兼工带写。山石用小笔细写,并用墨、青、赭等色反复渲染,墨彩相彰,画断崖用斧劈、刮铁、折带等皴法,与他常用的披麻皴与解索皴迥异。画中人物的描法简洁中见精工,造型头大身小,古拙可爱。全画中左下方溪水最亮,烘托了葛稚川的形象。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造成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深刻映射了山樵(王蒙)的隐逸之意。
《葛稚川移居图》在着色上具有鲜明特点,色彩繁艳,用红、蓝、绿等色轻敷淡染。他用率简轻薄的方法描绘繁丽的色彩世界。通过此幅作品,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一个双重的“王蒙”,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入仕心态”,向往浮华奢艳,以及对其祖上在元代朝廷为官的荣华历史的追忆;另一方面,更深刻地表现了他静心追求的山樵逸意。
画者,心也。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所追求的隐逸情怀,也是历代众多画家们所向往的精神家园。画作营造了文人画家修行悟道的意境,同时也体现了艺术作品本身的技术高度,这些是当代中国画家所缺乏的。在当下,对于长久居住于都市的山水画家们而言,应该深入到自然山林中静心体验滋养,蒙养精神。再将自身的才情和学养融合在一起,澄怀观道,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心象之作。陈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