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这次是第412次回到祖国大陆、第4次到河南省、第二次到周口市的台湾各界社团联谊总会总会长、台湾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林竹松说:"饮水思源,认祖归宗,中华儿女不忘祖根。这儿就是祖国,就是中华儿女的祖根所在,我们都不能忘记祖宗、忘记根本!"他说:"举行寻根祭祖活动,发扬中华民族敬祖尊宗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海内外同胞互动、联谊、团结,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要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源在哪里,统统都是在祖国!根在这里!"
84岁的台湾中华各界联谊总会荣誉会长、庆丰海洋企业开发公司荣誉董事长胡志直说:"我这一代是第一次来这里祭祖,来祭拜人文始祖伏羲。中国家族的鼻祖是伏羲,他开创了中华远古文明,值得万世敬仰。伏羲文化是我们中华子孙永远不能忘怀的。"他一再强调说:"有了中华文化,才有中华民族;有了中华民族,世界才能和平。这是真的。"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各个嘉宾留言簿上,华人华侨留言最多的词语是"中华同族""华人同源""华夏一脉"等。万姓同根,百川归海。一些华人华侨还在太昊伏羲陵西侧"留根园"内,参加了以"把根留住"为主题的植树活动,以一棵棵柏树寄托对祖根地的留念之情。
对姓氏寻根现象特别关注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博士后、姓氏学研究专家王大良在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举办的"姓氏文化论坛"上说,由于姓氏是家族的标记,在寻根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正通过近年的研究或出版热潮等不断显现出来,并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他说,首先是编辑出版姓氏研究书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编辑出版的姓氏丛书有10多种,单独出版的书籍不下100本。尤其是姓氏丛书,由于大多以一姓一本的形式出现,内容又多涉及有关姓氏的来源、演变、发展、迁徙、分布、世系、名人等,无不是寻根时的必备参照,其作用甚至超过传统的家谱,起到了为寻根服务的作用。
再者是成立寻根服务团体。王大良说,近年来,随着海内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原在海外某些地区存在的姓氏宗亲组织得到了较大发展,致使姓氏宗亲会馆、姓氏研究与联谊机构等在海内外都有所见,在团结族人和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等方面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如今,国内许多姓氏的祖居地或发祥地等,均成立了姓氏研究会或类似机构,河南、福建、广东、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这类组织尤为多见。这些组织在各地大力开展姓氏研究活动,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提供线索。尤其是河南、福建二省,不仅都成立了省级姓氏研究会,还有若干个专业委员会,与海内外姓氏研究机构或联谊机构、宗亲社团保持着密切联系,为寻根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有些地方还成立了代客寻根机构,或者编印刊物,随时发布寻根信息和研究成果。
王大良还说,近年来,姓氏寻根活动还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其表现不仅是姓氏寻根常常是一些网站或网页一个方面的内容,而且专门的姓氏网站或网页也不断出现,成为寻根活动的一种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这类网站中仅中文网站就有近200个,一些大姓还有多个网站,其中天下第一王、中华张姓网、陈氏宗亲网、林姓宗亲网、黄氏全球网、世界郑氏网等都是较有影响的单姓寻根网站,根网、中华一家人、中华姓氏网、寻根问祖、炎黄脉络等都是综合性的专门网站,在同类网站中都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