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葆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们身边处处可见各种与设计息息相关的产品,大到交通道路的规划,小到餐具纸笔的性能,无一不体现出设计者的用心和设计带来的魅力。可以说,设计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设计界却一直存在一个无奈的、甚至已严重辖制着设计发展宽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现实的工艺往往实现不了设计师想要到达的高度,设计理念不得不屈服在不匹配的现实工艺之下。
不成熟的工艺
是设计达到完美的障碍
就拿最简单的触屏手机来说,设计师们为了达到外观审美的极致追求,力求将屏幕边框趋近于无,这也是近几年各类手机共同的设计趋势。但是,就目前的工艺而言,只能无限压缩边框的宽度,而无法做到真正消除。于是,当我们打开手机后,还是可以在屏幕边缘看到一圈明显的黑色边线,而这个边线就是工艺的分水岭。
工艺是设计师避免不开却往往会忽略的问题。为何日本设计如此出色?这与他们注重工艺发展是分不开的。例如,日本汽车制造业的起步虽晚于欧美,却走到了世界前列,就与他们内在注重质量工艺水平、外在注重设计理念直接相关。又如日本蓬勃发展的游戏业,电玩商直接取经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电脑技术,再结合本国的游戏设计理念,推出了风靡全世界的一款款经典游戏。
纵观我国设计业发展历程,起步虽晚,目前也已繁花锦簇。然而在设计创新上,我们的实力仍落后于其他国家,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工艺技术的不成熟。
工艺技术不成熟会严重制约设计创新的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T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着装,市场销量极大,很多人会因为T恤的图案设计选择是否购买,但很少人想到这点——T恤的图案设计是受印花工艺制约的,并非每一个印花图案设计都能按照设计师的理想呈现在T恤衫上。业内人知道,相关设计师在进行T恤印花图案设计时,除了要懂市场当前流行的图案审美趋势,还必须考虑甚至掌握T恤印花的基本工艺、生产技术及使用设备。
设计的错误引导
令工艺失去方向
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和工艺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相关生产工艺,然后进行一系列设计。但如今随着设计领域门槛的变化,一部分设计师和工艺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有的设计师甚至完全脱离了现实工艺。
这种“脱离”导致的一个结果是,过于强调感性的设计理念,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功能或质量上并不达标,工艺上也令人失望。这不但违背了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理论,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和感受。
然而,有一个很吊诡的事实却是,即使大部分设计师都知道工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的体现恰恰相反:关注市场的流行趋势超过一切,市场流行什么就设计什么,即使工艺技术不成熟,也要造出所谓的“成果”。
在当下设计领域,智能设备可谓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板块,比如智能遥控灯、智能安全锁、智能穿戴设备、智能VR等,令人眼花缭乱。但就目前国内发展现状而言,智能设备产品的表现相对疲软,技术上的障碍和设计的错误引导使得这一行业制造商一味跟风,缺乏创新,太多智能设备华而不实,沦为鸡肋。
除了智能行业,在建筑建材行业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部分消费者的审美偏向西式风格,于是,随之出现一群盲目跟随消费者喜好却忽略了建筑本身环境差异的设计师,而制造商们也随着市场需求,大力生产各类“异国他乡”的建筑建材。
其实,设计应该在满足用户对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底蕴,使产品变得更好。如果脱离了二者中的任何一个,设计出来的产品都会出现问题,都不能达到设计师和用户期望的目标状态。
互相促进,才是出路
今年1月下旬,日本包装设计大奖2017(JPDA)落幕,从1200多个参赛作品中最终评选出56个获奖作品,它们所展现的包装设计很多都是设计之美与工艺之力的巧妙结合,体现了日本一贯的自然质朴、简约环保的设计理念。
设计离不开工艺和技术的支持,脱离现实工艺的设计可说是毫无意义的。工艺技术在无法满足现有设计的客观情况下,应配合其发展需要开拓出新路子,不应当消极地成为设计的阻碍;而设计也应对工艺技术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方向引导作用,而不是简单盲目地迎合市场需求。
虽然上述理想状态目前并未实现,但业界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从《文化和新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等论文标题即可略知一二。
好的产品应该是优良的工艺与完美的设计相结合的结果。如果设计和工艺能处于一种良好的互相促进状态,那么,不仅当前设计和工艺之间的矛盾可以迎刃而解,未来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也会出现更多可能和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