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文章

宋代黑瓷兔毫盏,幽深浑厚的玄色美

2015/2/10 18:50:24 点击数: 【字体:

宋代黑瓷兔毫盏,幽深浑厚的玄色美

鹧鸪斑兔毫盏

  提起兔毫盏,可能大多数人一头雾水,不知其为何物。然而,对于稍通中国茶文化以及陶瓷史的人来说,此物可是如雷贯耳,只恨无缘一见。

  兔毫盏是宋代常见的一种黑瓷茶具。其状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小圆底,小者如小碗,大者不超过中碗,风格厚重粗朴。因产于古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武夷山一带),故又称“建盏”。

  据有关文献的记载,建州的黑瓷生产,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起初是生产瓶、罐、碗、灯盏等日常用品。后来则以生产茶具为主。建盏之所以又称兔毫盏,是因为建州的黑瓷茶具中,有一部分并非纯黑,而是黑釉面里夹杂着均匀的银色或者黄色丝缕,状如秋天的兔毫。这也是建州黑瓷的最大特征。除了兔毫外,还有油滴斑、鹧鸪纹、曜变圈等不同夹杂。其中的曜变圈,最为罕见。可谓兔毫盏中的绝品。

  兔毫盏的兴起,与宋代茶文化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宋代皇帝好茶,因此带动了贵族士大夫的好茶风气。由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使品茶、斗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当时的茶叶,是一种用极嫩茶芽压制而成的小饼茶,外面以印着龙凤花纹的细薄绵纸包装,再涂上一层蜂腊。故又称为龙凤团茶。这种茶不仅生产制作过程极繁琐,饮用时也极其繁琐。需先将茶饼捣碎,放在小碾子里碾成粉末,再用极细的丝箩筛过。将筛好的细茶叶粉挑进茶盏,先倒少许沸水,调制成膏状。然后才能冲泡。冲泡时还需一边慢慢注水,一边用特制的细棒均匀搅拌成茶汤。饮用时连汤带茶,一点不漏。

  因为这种茶汤,经过注水搅拌,面上会有一层极细腻的白色泡沫(另一说是茶汤本身色白)。因为品评茶的好坏,第一标准就是看白的程度:“青白最上,黄白最次”。为了能够更好地分辨茶色,黑瓷就成了当然选择。因为只有在黑色容器中,白色茶汤的对比才鲜明。

  除此以外,兔毫盏因为内胎较一般陶瓷为厚,又有砂眼透气,十分有利于保温;而敞口小圆底的形状,既方便搅拌,又便于观察。总之,兔毫盏的这些特点,成为当时的最佳茶具。使得原为民窑的建窑,成了专门生产“御供”或者出口日本的半官窑。

  然而,兔毫盏的真正魅力,还在于它的独特釉斑。尤其是曜变。一般人无缘见识完整的国宝级兔毫盏,或只见过其若干碎片:将它置于阳光下,那些曜变圈立刻闪烁起来,随着阳光强弱与观察角度的变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断变化,五颜六色,犹如钻石般的绚丽,绝对是美不胜收!

  即便是一般的兔毫盏,在阳光下注满清水,凝神静观,那一根根的兔毫,仿佛顿时活了起来,小小的盏中,变幻出森林、云海、大洋,甚至还有万马奔腾,千船竞流。这种景象与变化,是任何一种陶瓷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这或许就是兔毫盏形制虽然粗朴,却能成为王公贵族士大夫的珍宠,从而登上宫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兔毫盏的特殊釉斑,宋代时尚无法人工制作,纯粹自然生成,因此一窑数万件黑瓷中也许就只有一两件窑变珍品。当时就稀少,如今存世更是屈指可数,成了国宝级文物。

  近年来,闽北一些有志之人经过反复试验,已经探究出了兔毫盏包括曜变在内的秘密,用小窑烧制出了足可以假乱真的精品兔毫盏。建阳市博物馆馆长谢道华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皎皎者。

  今天,兔毫盏作为茶具来说,几乎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然而作为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茶具,作为独具一格的古代瓷器,它的审美艺术价值犹在。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江南时报(2013-04-2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