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文章

探寻河南陶瓷古窑 名窑美瓷 于斯为盛(2)

2013/12/23 11:33:03 点击数:512 【字体:

    古窑址的分布与山区特有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近山靠水的特殊地理环境,为陶瓷烧造生产提供了瓷土、燃料、水流这缺一不可的三大基本条件。

    裴李岗古陶到青白瓷

    青瓷开启瓷器篇章

    早在距今9000-7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期,河南先民已烧制出多种器型和纹饰的陶器;距今7000-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期,烧制出了精美彩陶;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文化初期用瓷土作胎烧制出了白陶器皿;从商代开始,在瓷土作胎的器表涂上釉料,烧制出了原始青瓷;而到了周代,原始青瓷的烧造较商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东汉以后,在商周原始青瓷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瓷,成为陶瓷工业生产的里程碑。

    北朝时期,白瓷出现了,这是陶瓷工艺一个质的飞跃,它是后来黑花瓷、青花瓷等各种彩陶产生的基础。北朝烧造白瓷的窑址目前发现了两处,一是巩义白河窑,另一处是位于现在安阳市北郊安阳桥附近的相州窑。

    隋唐的空前繁荣

    珍珠地划花、唐钧、唐三彩异彩纷呈

    陶瓷工业到了隋唐,空前繁荣起来。窑口众多,规模庞大,生产工艺和技术很高,器物种类繁多。唐代的古瓷窑遗址有代表性的有:巩义白河窑、黄冶窑、鹤壁集窑、鲁山段店窑、密县西关窑、登封屈河窑等等。

    以烧制白瓷为主的窑址有巩义白河窑、铁匠炉窑、围园窑、芝田窑、荥阳翟沟窑、鹤壁集窑、密县西关窑、登封屈河窑、禹州苌庄窑等。而晚唐时密县西关窑创烧的珍珠地划花瓷,匠心独运,对后世瓷窑生产颇具影响。

  花瓷又称为唐钧,是唐代陶瓷工艺的一大创造。它开了北宋钧瓷窑变之先河,为钧瓷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烧造花瓷的窑址目前发现的有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禹州下白峪窑、和苌庄窑、内乡大窑店窑、巩义围园窑等。而以鲁山段店窑规模最大、产品最多。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生产中的瑰宝。在巩义大、小黄冶和铁匠炉村,发现了专门生产唐三彩的窑址,出土标本丰富多彩,有炉、瓶、盘、钵、罐、枕、俑类,以及众多窑具、工具和模具。

    鼎盛时代宋金元

    清凉寺、张公巷见证宋瓷美貌

    宋代河南瓷窑林立,制瓷业进入了鼎盛阶段,这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汝川严和店窑、宝丰清凉寺窑、禹州钧台窑、登封曲河窑、鲁山段店窑、内乡邓州窑、鹤壁集窑、新安城关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州扒村窑是众多宋代瓷窑的典型代表。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于烧造时间短,是五大名窑中传世品完整器最少的一个瓷窑,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宝丰县清凉寺村。大多器物采用满釉裹足,支钉支烧的生产工艺;瓷胎呈香灰色,细腻致密;釉色为天青色,各有深浅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清凉寺汝窑遗址同时还生产彩色釉陶和橄榄绿色青瓷两大宗产品,产量很大。

    钧窑也是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烧造时间长,从北宋烧造直至元明几乎无间断,窑口众多遍布省内外。省内宋金元时期烧造钧瓷的窑口,主要集中于禹州、汝州、登封、新安及豫北的林州、鹤壁、辉县等地,其中以位于今禹州市区钧台附近的钧台窑为其中的代表窑口。上世纪70年代人们对其进行了发掘,清理出窑炉、作坊等制瓷遗迹,出土标本上千件。解决了传世宋钧的出处问题。

    汝州张公巷窑是近年考古发掘的比较特殊和重要的陶瓷窑址。发掘出作坊、澄泥池等遗迹,出土了窑具、工具和一批近似但又明显不同于汝瓷的标本,质地、釉色、造型别具一格,前所未见。一些专家称可能是宋代五大名窑的官窑产品。

    鲁山段店窑窑址规模很大,烧造时间长。唐代烧制黑瓷、花瓷;宋金元烧制白瓷、青瓷、黑瓷、汝瓷、钧瓷、珍珠地划花、刻花、黑花瓷、宋三彩等,几乎所有瓷种在段店窑址都能见到。

    鹤壁集窑兴于晚唐,盛于北宋,金元时期烧造钧瓷和黑花瓷等产品,是一处风格独特的民间窑场。而修武当阳峪的产品,工艺细致,胎釉精细。它的绞胎瓷、白瓷、黑瓷、剔花器等品种都独具魅力。尤为可贵的是窑址上有一块刻于北宋崇宁四年的“怀川修武县当阳村土山德应侯伯灵翁庙记”碑,记录了当阳峪窑兴盛、产品精巧的历史,而且涉及该窑与陕西辉县窑的关系。这是河南窑址上发现的仅有的一块有研究陶瓷重要记载的碑文,对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登封曲河窑、白沙窑、鲁山段店窑、禹州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新密窑沟窑等窑址还以烧造胎装饰工艺的白瓷和黑花瓷著称于世。同时,上述窑口还都生产一种现在称为红绿彩的品种,它是明清五彩、粉彩、斗彩等彩瓷之滥觞。

    元代以后,瓷业南移

    民间窑场延续窑火

    元代以后,瓷业重心南移,江西景德镇瓷业兴起,河南陶瓷业由巅峰逐渐衰落,但仍有民间窑场继续发展。如明代的博爱清化窑、鲁山桃花店窑、郏县红窑沟窑;清代的鲁山梁洼窑;晚清的禹州神垕钧窑等等。这些瓷窑生产大量民用瓷,生活用具是它们的大宗产品,也有少量陈设及赏玩类和瓜果、动物象生瓷等。

    千年岁月呼啸而过,中原大地不知见证了多少朝代的繁华与衰亡。曾经的土地,在劲风的哀叹中爬满了皱纹,而历史上的那些窑址,大多也已不复存在,人们只能从史书和出土标本中一窥它们当年的繁盛。张墉对古窑址的详细讲述,带我们走入那些逝去的时光,使我们领略了古瓷工艺的精致与瓷器的美丽。这种美是一种愈久愈出众的风采,直到今天依然不会被人们遗忘。□记者 王珂 实习生 王惟一(本版图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提供)【原标题:探寻河南陶瓷古窑 名窑美瓷 于斯为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2年07月1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