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国美术界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农民艺术家以他们特有的视角和手法,观察、描绘自己的生产劳动,记录周遭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喜好与欢乐,倾诉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其作品线条粗犷凝练、形象朴实生动、行笔随心所欲、运色大胆明快、画面丰富饱满、构图匠心独具、情节精巧细腻。
“农民画产生于1958年狂热的‘大跃进’之中。”舞阳县文化馆原馆长、副研究馆员王文浩讲述了农民画的形成:当时,由于政治力量的推动,以“大跃进”为主题的壁画创作像飓风一样从局部吹向全国,形成为群众性的壁画运动。河南舞阳便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壁画县”。在“大跃进”沉寂、壁画热降温之后,舞阳文化馆曾经召开业余美术创作会议,要求当年的壁画作者把以墙面为载体的壁画创作转移到纸面上,描绘修水利、摘棉花、播种、收割等生产内容,从而把群众性的美术创作活动延续下来……由于作者大多是农民,才有了“农民画”这一称谓。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省农民画中涌现出了舞阳农民画、内黄农民画、汝南农民画等不同风格的绘画群体。内黄农民画具有剪纸之明快、刺绣之细腻、雕塑之神韵等民间传统元素,极具装饰效果;汝南农民画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主题主要是农村生活;舞阳农民画表现内容极其丰富,传说、故事、民俗、节庆、庙会等直观的民俗事像和丰富、鲜活的民间艺术元素都是其创作的主题。
进入21世纪后,农民画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产业化发展面临资金、市场和人才的匮乏,作品形式僵化、文化内涵浅薄、艺术个性不强等。因此,本次论坛上,农民画的保护和发展成了专家、学者们探讨的重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