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思想鲜明、人物行为真实可信,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和艺术震撼
群众来访接待日,公安局局长魏民先后接待了两位基层群众的来访。一位是刘湾村的刘奶奶(饰演者是表演艺术家张月婷)。刘奶奶反映的问题是村主任刘三,因盖房子强行挤占她家的出门道路,刘奶奶不满而上访告状,却遭到刘三帮凶毒打,导致一只眼睛失明。遭受欺压而又不愿屈服的刘奶奶决意再次告状,定要面见公安局局长并诉说委屈。刘奶奶相信“吃着百姓的饭,穿着国家的衣”的人民警察,不会不站在人民群众的一边,替人民说话,为百姓撑腰,惩治那些目无法纪、恃强凌弱的不法之徒。魏民作为一个亲民爱民、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人民警察的领导者,岂能容忍这样的不法之事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于是在刘三之徒作恶现场依法将其拘捕。这样的事情在当今现实社会,虽说不具普遍性,但在基层农村个别地方还是时有发生的。因为个别基层当权者中多多少少还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不强、文化素养不高的现象。因此作为艺术创作讽刺贬斥的典型,这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艺术真实性。典型事例是艺术创作关注的重要对象,这种作品的成功率要大于其他类型的作品。如千古奇冤窦娥的故事、千古绝唱梁祝的爱情故事等,古今只有一例,而影响却传之久远。
第二位上访人也是一位普通的群众,他的名字叫赖全(扮演者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艾立),这是一个上访专业户,一个难缠的主。十余年来赖全通过上访,吃了不少苦头,也尝到了不少甜头。他熟知各级政府和信访接待部门以社会稳定为重,一般情况下不会为难上访者,特殊情况下有可能会给上访者一些资助,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赖全就以曾经见义勇为救人致残(有见义勇为之举,并未致残),而未能得到政府相应优待和照顾为由,满足自己好吃懒做的陋习,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上访专业户。而魏民在了解到了他的真实情况后,用真情和热心帮助赖全开办一个小卖部,感动了这个自以为是英雄而不被人识,且隐瞒了十余年残腿真相之人,同时也为赖全打开了通向全新生活的大门。剧中赖全这个人物和事件的设置,简单分析同样不算是重要。但是,这类问题实质上关乎社会稳定、家庭安宁、生活和谐的社会主题,涉及人民群众的疾苦能否真正得到关注、得到解决的深层矛盾。因此,这一情节的精心设置和喜剧化效果的巧妙处理,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该剧中诸如“魏民有意阻止妻子提拔”、“不帮舅舅说情”、“女儿初赴工作岗位不能送别”、“化解战友夫妻感情矛盾”、“被人诬告无端接受审查”等情节的安排,都是现实生活当中很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都关联着社会、家庭、亲情、责任、权力以及文化、道德、素养、心理、行为等方面深层问题。“使命无价,目标至尊”是当前管理学领域里十分流行的一句话。魏民身为一个市的公安局局长,是一个系统里的首长、领头人,既承担党和人民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又在使命的引导下身体力行地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在他的身上应当是责任重如泰山,平时,他几乎没有闲暇时间陪伴妻子、女儿,不能尽到一个丈夫、父亲应当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妻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市里组织的县级干部选拔考试,取得了并列第三的好成绩,满怀希望地想让魏民打个招呼,能使她实现理想,但魏民不但不打招呼,反而给组织做工作取消录用自己的妻子。他的理由一是认为妻子的工作很“顺”,既稳定又胜任;二是妻子得到提拔后要调离,不能料理家务照顾老人;三是他的工作重要,需要妻子牺牲奉献。“我的工作需要你作出奉献,社会太平百姓平安我的责任重如山。”乍听起来,这些理由近似谬论。我们静心想想,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家庭不是这样的?夫妇双方,谁的工作责任大,承担的社会使命重要,另一方就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默默地为另一方作出奉献,使之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大的财富。这在家庭内部是小事,可联系到社会上就不是小事了。剧中所表现的这些情节,看似平平淡淡,其实都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魏民和妻子能够作出这样的决定,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是需要有两个高尚的灵魂相互交融才能达到的。因此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其精神世界是积极健康的,是阳光灿烂的。当观众欣赏到这些情节之后,其心灵能不受到冲击、思想能不受到教益吗?
二、该剧创作者严谨的创作构思、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为戏剧营造了浓郁的剧场效果
欣赏戏剧演出,是一个人面对舞台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而进行的综合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价值评判。我认为,六场现代豫剧《中原警事》的演出是成功的。《中原警事》一剧的构成采用的是“红线穿玉珠”的方式,或者叫做“板块结构法”。就是根据剧情主题的需要,设置几个相应内容的故事情节,以主要人物的行动为主线,将这些故事情节贯穿起来,组成一台完整的戏剧。其中没有自始至终、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也缺少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甚至没有清晰的时间脉络。采用这样的结构方法对创作者来说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在剧情的推进当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容易准确把握和揭示,人物的心理轨迹不容易逐次展开。演员在塑造人物时也不容易准确表现人物外形特征的多向性,容易造成概念化、流于形式化。但是,这种结构的戏剧,也具有区别于“线性结构戏剧”的优势。它使创作者在情节的取舍上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一般不会受到故事情节完整性和人物命运走向逻辑性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思想、价值取向的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塑造人物,营造戏剧效果。《中原警事》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六场戏,突出了六个方面的情,分别是“民情”、“案情”、“心情”、“亲情”、“真情”和“豪情”。在这部戏中,主人公魏民的情,就是贯穿“玉珠”的那根“红线”,而被贯穿起来的那些“玉珠”,则分别是“了解民情”、“发生案情”、“表达心情”、“家中亲情”、“战友真情”和“革命豪情”。六场戏各有主题和侧重,又相互联系,互为映衬,共同构成一部完整而精彩的戏剧。应当说,这样的题材编导选择这种结构方法是恰如其分的,起到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同时更展示出了剧作家娴熟精妙的编剧技巧。在舞台演出过程中,王海升、常俊丽、艾立、张月婷、辛艾等多位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使得该剧产生了良好的剧场效果,受到了观众尤其是警察观众的热烈欢迎。
三、揭示了题材本身蕴含着的积极社会意义和强烈艺术力量
近年来,表现公安警察方面题材的影视剧作接连不断地呈现于银幕荧屏之上,这些作品大多故事性强,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配以众多帅哥靓妹和硬汉演员的精彩演绎,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仔细观察,这其中真正表现和关照公安警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崇高品德的优秀作品却十分鲜见。在我省戏曲舞台上,塑造人民警察领袖人物的剧目也极为少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人民警察这个行业与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休戚相关。警察担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社会秩序,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打击黑恶势力、抑恶扬善、公正执法等方面的重要责任。其职业性质规定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大、工作涉及面宽、职业风险高、个人安全系数低的状况。尽管如此,社会上曾经对公安警察的公众形象有过微词和不理解现象。如何使更多的人民群众走近警察,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精神和品德,既是公安警察系统应当重视的事情,也是宣传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现代豫剧《中原警事》的创作演出,可以说正当其时。值得重视的是,在这部戏剧中,集中表现和反映的正是人民警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剧作家齐飞在创作剧本之前,深入公安警察工作一线体验生活,调查研究,并走访了许多公安警察系统的普通战士和英模人物,剧中反映的故事和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在这部戏中集中赞美和歌颂的主人公魏民,是剧作家集中了多位生活原型的共同特点,再进行艺术创造和艺术提炼升华的结果。通过魏民这个人物,展示了人民警察高尚的道德情操,亲民爱民的思想意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他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情怀,以及秉公执法、疾恶如仇、胸怀坦荡的精神状态。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是公安警察系统所需要的,也是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的。因此,我们说,现代豫剧《中原警事》既是人民警察的颂歌,又是时代精神的赞歌!(作者:郭志华)【原标题:人民警察的颂歌 时代精神的赞歌———评现代豫剧《中原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