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广高铁和京珠高速桥下穿过,由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杨工业园区向北一公里就到了该园区的申屯村。8月11日,记者慕名实地采访该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姜步云旧宅。申屯村党支部副书记姜必桐告诉记者,路北那一家就是姜步云的旧宅,你可以找姜行恩了解情况,他是姜步云的第六代孙。
始建于乾隆年间 翻盖于光绪年间
走进姜步云旧宅,听着姜行恩的介绍,历史的画面好像电影一样一幅幅在脑海中展开,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乡村古文化的厚重。
姜步云旧宅是清代建筑,现有三栋19间,坐北朝南,院落有些破败。进院后,先看到的是东厢房,面阔3间7.8米,进深4.6米,墙体为砖石结构,青瓦覆顶。
西厢房是两层楼,面阔3间9.1米,进深4.5米,墙体也是砖石结构,硬山板瓦覆顶。屋内靠北山墙有楼梯通往二楼。姜行恩就居住在西厢房看护老宅。
姜行恩介绍,正屋阔15.3米,进深4.7米,台基高0.55米,台阶3级,门楣题款右侧是“光绪三年(1877年)岁次丁丑二月古旦”,左侧是“姜步云率子桂孙学义礼仝建立”,墙体为砖石结构,现已无人居住。
姜行恩指着正屋说:“听老人说,整座老宅是乾隆年间盖的,当时还有东平房,挨东屋有两间望月楼,临街是5间瓦房,有大门、二门,西院是后花园,是学童玩乐的地方。
正屋是光绪三年1877年)翻盖的,距现在已有136年,房子翻盖时烈祖(即六世祖)姜步云已60岁,6年后烈祖去世。东屋、西屋已经有200多年了,你看地基多低。之所以没有翻盖,是因为正屋翻盖后家道中落,没有能力了。”
邻居姜行坤接过话说:“你看这里的正屋、西屋都是两层楼,很有特点。椽上放的是砖,砖上又盖瓦,质量好得很。正屋二层楼上像窗户形状的不叫窗户,叫马门,马门的四周有八砖雕刻的花纹装饰,从东向西看,5个马门上中间雕刻的花纹和字有的看不清楚,有的可看到雕刻的是‘禄’字和‘福’字。”
姜行恩拿出保存的资料,一边翻给记者看,一边讲解:“烈祖姜步云是读书人,老坟的碑文上记载是儒人、邑庠(xiáng)生,也就是现在说的秀才吧。”
“内怀仁爱之心,行事遵循义理”
姜行恩指着正屋门楣青石上刻的“居仁由义”4个大字告诉记者,据说这是姜步云亲笔所书。他教导家人要“内怀仁爱之心,行事遵循义理”。之所以称之为“居仁由义”,姜行恩解释,祖上所传是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为:“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意思是,居所在哪里?仁就是;道路在哪里?义就是。居住于仁,行走由义,大人所做的事就齐备了。
平日里,姜步云一边严格教育子孙读书、写字,一边陶冶情操,在楼上养着很多鸽子,为家人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今年67岁的姜行义是姜行恩的大哥,他说:“二楼不住人,只养鸽子,西楼上有200多只,堂楼上有300多只,鸽子一飞起来遮满天,非常好看。”
今年81岁的邻居吴奶奶告诉记者:“这院里出仁义人呀,都好读书。”
百年文物保护好 好的家风传下去
看护老宅的姜行恩介绍:“听一代一代传说,俺家族中出文人,烈祖姜步云的孙子姜学礼是教书先生,办私塾,在村里学问最深;重孙姜伦也是读书人,学医为四邻乡亲看病。”
望着这座老宅,姜必桐充满感慨:“这房子有上百年历史了,应该好好保护,千万别拆了。”
的确,在市文物工作队工作人员张长安看来,姜步云旧宅作为一处清代晚期建筑遗存,虽部分残破,但作为古民居,显示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诸多特点,反映出了古代建筑由繁到简的变化特点;建筑本体仍保留了浑厚庄重的雕刻艺术装饰,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承前启后的发展历程。这样的评价也得到了河南大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彦宏的认同,他表示:“姜步云旧宅保存比较完整,做工比较精细,能体现光绪年间中原民宅的风格,有保存的价值。”
一直关注且研究乡村古文化的市人大代表池保军说,古民居是我市乡村古文化保护的宝贵财富,姜氏旧宅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应当保存下来供后人研究。
从姜步云旧宅离开,姜行义的话还不时地在记者耳边回响:“从烈祖姜步云到现在六代人了,上代人都去世了,好多事都没有传下来,我们就是年纪最大的了。如今,往事随风而去,留下的只有老宅,最好能保护下来。姜家有个好传统,崇尚文化,出读书人,姜家的下一代,有到美国留学的,还有在成都当大学教师的,‘居仁由义’的好家风要传下去。”(鹤壁日报记者 岳婷婷 见习记者 王亚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