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丙华做生意,一半是性格,一半是基因。他的父亲20世纪80年代就做过企业,开过信用社、办过鞋厂。
1992年,赵丙华郑州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巩义华德地毯公司,很快就被派往山西独立开拓市场了。
山西市场很大,赵丙华在那儿人生地不熟,很快就吃了苦头。五台山在很多人心目中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却给他留下了惨痛的回忆。有一天晚上,赵丙华在给五台山地区的客户送地毯途中,价值十几万元的地毯被抢走,面包车也被砸坏,事后歹徒逃得无影无踪。
地毯出厂价每平方尺28元,谁知市场不景气,货一到价就降,他卖出的价格差不多每平方尺25元。1年多下来,市场占有率虽然大大提高,但也赔进去30多万元。
想着南京经济发达,赵丙华到了这里发展,谁知道初来乍到,最大的同行就扬言“3个月把他挤出市场”,他的公司很长时间没有起色。
背着一身债务,在外受着委屈,还不敢让家里人知道,赵丙华只能自己承受,为此他整整失眠了3年。那时,爱人、孩子和他天各一方,“每次回家,老婆都抱着脚不让走,心里啥滋味都有。”
这个时候,赵丙华仍有一个信念:“人倒牌子不能倒”。做事磨难虽多,但他性格豁达、广交朋友,诚信处事的脾气一直没有丢。一位家境困难的朋友要结婚,赵丙华在浑身债务的情况下,仍借来5000元钱“一把”送给朋友。
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赵丙华的朋友也不少,正是这些朋友提供的信息,让他从困难中逐步站了起来。
“机会面前绝不手软”
1998年,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与朋友交往时,赵丙华得到一个信息,“韩国LG公司的防尘毯在中国宾馆、饭店市场前景很好,但代理费用要200万元。”
200万元,当时在赵丙华看来,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但长期做地毯生意的他,对自己的商业敏感很有信心,他感觉到“这次机会要抓不住,以后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赵丙华所能想到的,就是求助于父亲。这几年,每到关键时刻,都是父亲帮他撑过难关。
“这个机会非常难得。这个生意我认真考察过,一定能成。”儿子话说得恳切,差一点要给父亲跪下来。
“知子莫若父。”赵丙华事后回忆说,“父亲的企业当时已经不太好了,但他一句话没说,只是要走了我的账号。”当赵丙华回到南京时,发现账上多了150万元。
防尘毯的生意代理下来了,结果真像他预测的一样。每平方尺170元左右进价的防尘毯,一到江苏市场就身价倍增,涨到了每平方尺800元。一年时间,赵丙华就赚了300多万元,这是赵丙华赚来的“第一桶金”。
2000年,赵丙华的地毯生意在江苏发展到第一。当初扬言把他挤出市场的同行,也对他刮目相看。
“河南人是真正的生意人”
“钱能给人胆,做生意就是这样。”赵丙华说,“有了第一批钱,我在苏州、常州等地设了8家分公司,在江苏的销售收入现在做到了3500万元”。
经历了创业初期的磨难后,赵丙华的事业走出了困境,“以后发展都特别顺”。2004年,他把天津地毯一厂的4条生产线租赁下来,生产“凯山”牌地毯,去年的销售收入2000万元。赵丙华估计,“今年可以增加到4000万元”。
“河南人厚道爽快,是天生的生意人。”赵丙华认为,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出门在外一定要讲诚信。前年,徐州一家宾馆迎接中央领导入住,要对宾馆地毯全面进行更换,要货很紧,有时要100多平方尺我们也派专车送。“由于经销商和客户的纠纷,经销商有16万元货款没有得到,我们一下子承担了一半。现在这个经销商到处都说咱好。”
凭着豫商厚道诚信的优势,赵丙华公司地毯的销量,已经占江苏市场的“半壁江山”,销售额连续七年蝉联江苏第一。(原标题:赵丙华:机会面前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