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安阳

内黄挖出完整“汉代村落”

2014/2/19 17:08:32 点击数: 【字体:

内黄挖出完整“汉代村落”
①②③④为已发掘的4处遗址 ①为已发现尚未发掘的3处遗址
内黄挖出完整“汉代村落”
宅院布局与周围耕作田地
内黄挖出完整“汉代村落”
宅院主房房顶筒瓦与板瓦扣合原状
    内黄挖出完整“汉代村落”

  去年年初,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引发收视热潮,电视剧的热播也激起人们对汉朝文化历史的兴趣和遐想。不过在考古领域,由于年代久远,关于汉朝的史料非常有限。虽然通过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等遗址的发掘,我们算是窥见汉朝官方历史的一角,不过对于汉朝民间的“油盐酱醋”,一直是未解之谜。

  不经意发现改写历史

  昨天上午,省文物局在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省文物专家在安阳市内黄县三杨庄发现了汉代农田和庭院建筑遗址。经过两年的发掘,如今已证实:这是我国西汉末期、王莽时期的一处大型农村生活遗址,庭院布局、耕作田垄以及附属设施,在我国汉代考古中均属首次发现。这也是我国近两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2003年6月,内黄县决定对梁庄镇三杨庄附近的硝河实施疏浚。当月下旬的一天,在三杨庄村北500米处,正在挖河道的村民,发现了一些完整的瓦片。好奇的村民又挖了几下,挖出的瓦片越来越多,并呈规律分布。村民立即向县文物局报告。

  消息很快传到了省文物局,听说“挖出了汉代的房顶”,省文物局专家起初不敢相信。不过当专家们看到那些瓦片时大吃一惊:真是汉代房顶。“沉睡了2000多年的汉代村庄,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如今竟然露出了原貌”。

  国内首次发现汉代农村

  2003年7月至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两处瓦顶建筑遗存进行清理。清理后确认,这些遗存均为汉代庭院建筑遗址。

  去年年初,为保护已清理出的两处遗存,当地水利部门在原开挖渠道南侧50米处开挖新渠。不料,新挖的渠道内又发现两处庭院遗存及汉代墓葬。

  接连的重大发现引起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

  去年3月至12月,文物部门对新发现的两处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两次发掘,总面积9000平方米,这些庭院遗址坐北朝南,先后发现了古道路、庭院围墙、瓦屋顶、筒瓦、水池、水井、水槽、水沟、盆、石磨、厕所、陶器、铁器、树木残存、田垄等遗迹以及车辙和牛蹄的痕迹。

  黄河洪水泛滥将村落淹埋

  据史料考证,在我国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每改道一次,都会淹埋大量村庄和农田。后代人又在被淹埋的村庄上继续建设新的村庄。如今,开封“城压城”就是例证。

  三杨庄地处黄河故道,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这些遗址被黄沙填得严严实实。考古人员发掘的第一处建筑遗存,位于三杨庄村北500米处,东北距内黄县城30公里,西与二帝陵相邻。

  “我们惊奇地发现了夯土遗存,南部还有古道路,宽约4米,和现在农村的道路差不多。”孙英民说,这些遗迹在今天的地平面5米以下。据此判定,当年黄河泥沙一次就将该村覆盖在3米多深的泥沙中。

  在该遗址的发掘中,考古人员清理出庭院围墙、主房的瓦屋顶和坍塌的夯土墙等遗迹。据此推测,该遗址应为一个完整的二进庭院。值得注意的是,主房东北侧有一堆筒板瓦碎块,这些都是建筑废弃物,西南侧还有一个小的拌泥池,由此可以推测,当时,主人正在修缮自己的房屋,洪水突然到来,大家忙着逃命,丢下手头儿的工作逃命去了。

  “洪水过后,此处成了黄河故道,维修现场得以保存。”孙英民说。

  专家鉴定

  三杨庄遗址是一个重要发现,全国唯一,是两年来全国考古最重要的发现。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徐苹芳

  这样一个可以揭示汉代生活层面的重要发现,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以前没有,从来没有。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

  张忠培

  怎么强调它的意义和价值,都不为过。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

  高崇文

  我国首次发现汉代农村真实场景、土地、水井、厕所,可以改变中国农学史。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

  孙英民

  发现将揭秘汉代农民生活

  昨天上午,省文物局在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安阳市内黄县三杨庄发现了汉代农田和庭院建筑遗址。这是我国近两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汉代农民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建筑布局如何?他们的房子和今天的一样吗?他们有体育活动吗?村民与村民互相往来吗?他们的厕所和今天的有什么区别?汉代人怎么喝水?他们的绿化意识如何?这个村庄为什么会遭到灭顶之灾……

  【上接A04版】

  汉代人如厕比今人还讲究

  第二处庭院遗址,位于三杨庄村西北,距第一处庭院遗址500米,离西北角的二帝陵也只有500米。这也是一个二进庭院,还建有厢房。

  该院南大门偏东5米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眼水井。记者看到,这眼深6.2米的水井建造精良,是用小砖圈砌而成。从水井到大门,还有用碎瓦铺设的便道。“那时候,一下雨,土地又黏又湿,设置便道是为了走路方便”。

  井周围还分布有水槽、盆等陶器以及石磨等石器。估计,当时的人们把水打出来后,储存在此,供家人洗脸、洗衣。在水井西侧5米处,还发现了编织遗存,可能是编织竹席或草席类物品的地方。

  在庭院西北角,发现了一个带瓦顶的厕所。孙英民说,这个厕所堆砌严实,至今没变形,厕所上还带有瓦顶,很先进。“我们在那里发掘的时候,到三杨庄部分村民家方便,很多家庭厕所还是露天的旱厕呢,甚至连粪池都没有。所以说,汉代人比今天的人还讲究呢!”孙英民说。

  在此处遗址内,还发现了铁犁、斧、刀等铁器,主房瓦顶东侧,还清理出了带有“益寿万岁”字样瓦当的筒瓦数件;在二进庭院西部的地表面,清理出了铜钱。“这些发现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浓郁的生活气息。”孙英民说。

  汉代人绿化意识强

  发掘不断推进,惊喜越来越多。第三处庭院遗址同样位于三杨庄村北,距离东北角的第一处遗址,只有100米。

  这个二进庭院布局和其他两处庭院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在东、西墙外,分别有一条宽窄、长度相当的水沟。水沟的用处还待进一步研究。

  随后发掘人员在水沟的外侧发现了田垄遗迹。这些田垄,高低相间、排列整齐。田垄大多南北走向,宽度在60厘米左右。在南门外不大的活动场地南侧,也发现了农田,周围还有一条道路和外界相连。

  “这里反映出了汉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说,社会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人居结构,是建筑;另一种是生产结构,在农业社会是土地,在商业社会是集市。所以,该遗址不但房子重要,这一垄一垄的农田也反映了汉代社会最基层的经济结构。

  主房后还发现两排树木残存遗迹,树桩清晰可见。“从清理出来的残存树叶痕迹判断,大部分是桑树,还有榆树。”孙英民说,汉代人的树,都种在房子周围,而今天的人们,则喜欢把树种在院子里。

  “第四处庭院遗存位于第三处遗存东25米处,周围的农田里,发现了车辙和牛蹄的痕迹。”孙英民表示,“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我们相信,以后还会有更重要、更丰富的发现。”

  出土村庄处于西汉末期

  “这是西汉末期、王莽时期的遗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察看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高崇文说,三杨庄遗址将院落和土地联系到了一起,这时,正是中国封建经济的转型期。这个遗存,是经济转型的典型材料。

  “这次发现对研究经济发展、当时社会结构的发展、农民生活的变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有帮助。”高崇文说,这是国内的第一次发现,所以,怎么强调它的意义和价值,都不过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则指出,汉代的结构是郡、县、乡、亭、里,而后是聚、落,聚和落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清楚。而三杨庄遗址正好在这个关键点,往上推,可以知道井田制是怎么回事,往下推,又能知道庄园制。三杨庄遗址对研究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结构有很大意义,因为这个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是各种学说的转折期,弄清楚了,对于探讨古代社会的变革,探讨汉代家庭、家族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汉代人吃什么有望解密

  如今,这一具有多学科信息和重大研究价值的遗址,已经引起了国内考古学、历史学、古建筑学、科技史学、农业史学等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高度重视,遗址的保护工作已经启动,保护规划和方案正在研究制订中。

  对于以后的发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建议,首先要搞清总范围有多大;其次,要搞清房屋的内部结构;第三,在发掘过程中,像粪便、厕所、垃圾堆、土样等都要广泛采样。这样,汉代人到底吃什么,得的什么病,都能搞清楚。另外,田垄、泥土也要化验,他们到底种的是什么,汉代种植的特点是什么,肥料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弄清楚。【原标题:内黄挖出完整“汉代村落”】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06年02月2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