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为“五帝”中的第二帝,姬姓,因最初建侯国于河南杞县的高阳,故号为高阳氏;帝喾为“五帝”之三,因为在辛地(今河南省商丘市南高辛里)开基,故号为高辛氏。因二帝封号都有“高”字,所以当地百姓称他们为高王,颛顼帝喾为高王庙。《颛顼圣帝庙记碑》云:“每遇岁旱,屡获佳应。人或构疠,能消病机之,□□或降灾克弭伏愆之咎,百祥骈集一方赖焉。”老百姓把这些祥瑞之兆看作二帝显灵相助,每到农历三月十八颛顼生日这天,各地百姓纷纷赶来,在帝陵前奉上贡品,焚香跪拜,祈求家道永昌、子孙兴旺,表达敬祖心愿,庙会由此形成。
历代帝王每逢新君即位或命将出征,皇帝都派钦差大臣前往祭祀,并立碑留名用作纪念。唐代对颛顼帝喾的祭祀已成为国家级祭祀,宋朝时期对二帝的国家级祭祀活动已成定制。在金宣贞祐年间(1213-1217年),二帝陵庙建筑因战乱尽成灰烬,后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正式进行了修复,而且在天历二年(1329年)由官府立有二帝的墓碑,说明祭祀活动在元代没有中断。明清时期,皇帝定期派官兵进行祭祀,直至清朝末年,庙宇被黄河所湮没。但每逢庙会之日,数以千计的华夏儿女,依旧千里迢迢,云集帝陵祭祀。
在颛顼帝喾陵出土的《颛顼圣帝庙记》碑就记载:“夫国之大事,以祀为先”。为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满足华夏儿女寻根夙愿,内黄县人民政府于二OO二年农历三月十八,公祭颛顼帝喾,并列为定制,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庙会内容丰富多彩,一是寻根祭祖——高王庙会体现的祭祀文化、寻根文化源远流长。颛顼帝喾陵古庙会是以祭祖为中心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民俗活动;颛顼、帝喾是黄帝的支族。在数千年的漫长发展演变,颛顼、帝喾姓系产生了近千个姓氏,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姓氏文化。庙会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云集帝陵,缅怀先祖。二是物资交流、传统祭祀活动——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各业的商贩聚拢在庙会,向人们出售祭祀用品。随着庙会人数不断增多,商品种类也逐步扩大,以满足人们在拜祖之余购买生产和生活服务器具的需求。三是文艺演出——民间文艺团体演出是二帝陵古庙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不仅有舞龙、舞狮、秧歌、抬阁、背阁、高跷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文艺表演,还有杂技、动物、武术等表演,吸引了大量游人驻足观看。景区内还推出了免费的古装祭祀表演,演出场地多达十几处,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原标题:国之大事 以祀为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黄高王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