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县西北35公里太行山区清凉山的南麓。
修定寺塔坐落在原修定寺内,寺院四周峰峦叠嶂,山势巍峨,清泉环绕其间,如练如带,景色十分优美。修定寺相传是僧人张猛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创建的,原名"天成寺",北齐时扩建,并改名"合水寺"。寺院规模宏大,供养僧人达百余人,并有重兵把守,北齐文宣帝曾经三次驾临寺院。隋唐时经过扩建,寺院更为壮观,并更名为"修定寺"。清末时寺院毁废,仅存一塔,即修定寺塔。塔创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是一座单层砖浮雕舍利塔,因周身涂满了朱红色,当地亦俗称"红塔"。
塔原高20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 塔基座平面呈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塔身呈正方形,南壁辟拱形门,门额上刻有多处佛龛和唐宋题,如有"邺县令裴□康古,咸通十一年五月(870年)"的题记。塔顶为覆盆状顶盖,上置仰莲承托宝瓶,顶端是球状火焰宝珠刹。整个塔顶造型华丽端庄,绚丽多彩,在唐塔中极为罕见,但今已残毁不堪。
塔身是用模制成菱形、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图案的5000多块浮雕砖砌筑而成。雕刻的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有青龙、白虎、真人、武士、金刚、力士、侍女、飞天、童子、宝象、猛狮、天马、蟒蛇、花卉、彩带等72种图案,雕刻的刀法浑圆有力,形象生动逼真,有飘然脱壁而出之势,是唐代艺术的珍品。塔的南壁设有券门,门洞也以浮雕砖砌成,半圆形石质门额上为三世佛造像龛,雕刻有佛像、弟子、菩萨、天王像九尊,佛像背后有火焰纹背光,具有盛唐的艺术风格。(国家文物局)【原标题:修定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