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颜涛书作
刘颜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被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作品多次在“兰亭奖”、“全国展”上入展并获奖,是中国当代中青年书家的杰出代表。
刘颜涛在书法上以篆书为主导,辅以行草,在气质变化之中见性情学养。出生在甲骨文之乡的安阳,使他先天便与甲骨文字有了某种因缘。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与对书法兴趣的日增,甲骨文、金文也就与之如影随形。古文字的变化多端赋予了书法艺术诸多潜质,而识篆、写篆与用篆,又必须用学问家坐冷板凳的精神与毅力去钻研。这是一对矛盾,是一个艺术家,尤其是一个书法艺术家必须解决的矛盾。要想在篆书这一古文字中驰骋艺术的想象,精骛八极,视通万里,就必须在文字学上有所作为,弄懂并弄通其渊源与流变,知其形、诵其声、释其文,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将篆文用于书法的创作,并寄托作者幽微的情思。
刘颜涛长于侪辈的写篆能力,正是缘于他对古文字的慧心研究。在当代书法大展上,不乏用古文字创作书法者,但大多局限于对联集字的范围,而鸿篇巨制则少得可怜。然而,刘颜涛的篆文书法除了较少的绝句、对联之外,大多是洋洋洒洒的屏条,或四屏、或八屏,因文而异。设若没有对古文字应用权变的能力、对书法创作形式所构成的语言和意境生成的通会,断难诞生文字众多、篇幅硕大的书艺精品。
刘颜涛在笔墨语言的锤炼上是下过“笨工夫”的。也就是说,他将取法的范围圈定之后,便在这一系列传统的经典中心摹手追,废寝忘食,这在他的多篇学书心得里屡屡被提及。当今社会,诱惑多多,然沉迷甲金30年不移其志者,唯颜涛也。一种明显地带有颜涛意味的甲金文字,也由稚嫩逐步走向老辣。
刘颜涛的篆书线条始终保持着中锋用笔的一贯特色,圆劲浑朴之中是力的疾行与涩进。甲骨文的方折与瘦硬,金文的圆转与厚实,都在颜涛长期临池的过程中羽化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坚劲而不乏柔秀之美,苍茫而深含润泽之姿。
刘颜涛篆书的结字取法广泛而融会贯通,或修长,或方正,或扁平,皆随意生发,而整体上却呈现出一种整饬之美―――平稳端庄之时不乏奇正互渗,意蕴绵密之中亦有萧散之趣,用笔的不激不厉与结字的疏密开合相得益彰。
刘颜涛的篆书章法,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严谨的风格。但是这种严谨却表现得十分通脱,使人观之赏心悦目,加上颜涛以“二王”为根基的行草落款,遂令满幅意趣横生―――正欹相映,疏密互衬,其黑与白共生共荣。
刘颜涛的行书,过去只在篆书的款字中见到,而今亦能常见其行书作品,写来不乏魏晋风流。于此可知,他在行草的取法与借鉴上也是深具慧心的,亦犹其篆书,不拘泥于某一家法,而是在某一派系中上穷下探,灵苗自生。钟、王为其本源,辅以米、黄、张(瑞图)、王(觉斯),遂成其当下面貌―――笔致洒落,结字绵密,骨力俊爽,气息高古,有文人书卷之气,而少时风侵袭。
书法之外,刘颜涛亦有绘画小品和诗文问世,这些都从另一侧面印证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天赋与灵性、修为与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