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作家,笔者素来是尊敬和崇拜的。见到刘向前先生时,崇拜之情更甚。其一,一个60多岁不会使用电脑的老人,从泥水匠到作家,这种人生态度令人钦佩;其二,从2007年开始,他一年出一部书,六年出了六部书,书又一部比一部强,这种写作上的拼命精神令人刮目;其三,他几十年如一日,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这种坚毅和执著令人汗颜;其四,他勇于公开有别于政治审判的文化评判立场,其胆识和勇气也令人赞叹。
一番交谈之后,对于刘向前先生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从他一番自谦的话语中,笔者清晰地看到他从一个泥水匠到高产作家的蜕变。
刘向前先生是安阳县瓦店乡人,15岁丧父,无兄弟姐妹,孤苦一人,因家庭条件差一度辍学。后来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才读完了中学。
80年代后期,刘向前为了生计,走上了建筑行业。他天天和钢筋水泥打交道,上砖放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他又承包工程,当起了包工头,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
2007年,年届花甲的刘向前解甲归田,撇下打拼了大半辈子的生意,坐到书斋重温年轻时的梦想。金玉满堂,不如传世文章。刘向前的父亲1943年就曾经写过一本书,轰动一时。青少年时代的刘向前酷爱读书,他常常捧着《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书反复阅读。成年后的刘向前,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提包里总会装一本书、一本字典。据说,在北京的旧书市场,刘向前总是成车地往住处买书。
1978年,刘向前曾经改编过一个剧本;下海之前,他曾经在乡里主编乡志。本该安享天伦的刘向前没有含饴弄孙,而是老骥伏枥,厚积薄发。他首先以自己幼时生活的那片土地为创作源泉,创作了《广润纪事》上下两册;然后,他又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蓝本,创作了长篇小说《包工头》。在创作《邺下枭雄王自全》一书时,刘向前跑遍了临漳、内黄、濮阳等周边地区,多次自费北上北京,南下南京,甚至坐飞机飞赴台湾采访当事人、收集历史资料。2011年,此书终于面世,填补了安阳文学创作题材中的空白,开创了以传记文学描写安阳巨匪、地方实力派的先河。刘向前先生一鼓作气,紧锣密鼓地又创作了《邺下枭雄郭清》一书。看到厚达几公分的书稿时,笔者不由得再次啧啧称叹。
刘向前讲述了一段他走上写作之路的轶事。1995年,他在北京偶然邂逅了时任化工部政治部主任的郭英老先生。郭老先生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3纵队政治部主任,曾经在安阳驻防过。郭老对刘向前说,安阳有很多精彩的事,值得写,用以教育后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刘向前说,安阳的确还有很多事值得书写,而他的晚年将全部用于歌颂这片土地上真实的历史。□刘娜娜【原标题:刘向前:从泥水匠到高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