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郑万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其主要学术著作有:《太玄校释》、《扬雄及其太玄》、《易学源流》、《周易与现代文化》、《易学基础教程》、《中国哲学教程》等。
推介书目:《传统与超越——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郑万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易学象数论》,(清)黄宗羲撰,郑万耕点校,中华书局。
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6月16日,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万耕来连,解读《周易》与现代文化。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在郑万耕看来,《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历来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说法。
《周易》尤其是《易传》,对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渗透到现代文化的各个方面,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郑万耕认为,《周易》为中华文化的思想体系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就其所面对的问题来说,这个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刚健有为,中和思想,神道设教,崇德利用和天人谐调。其中,“天人谐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类自身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神道设教”思想主要解决人与鬼神的关系,也即人道教化同神学迷信的关系;“中和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刚健有为”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
在郑万耕眼里,《周易》还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了哲学上的论证,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是作为易学思想核心的“阴阳变易”学说。他说,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增强忧患意识”、“建设创造型国家”等等,都是这个学说的题中应有之义。
综合说来,《周易》提出了许多义蕴精湛的思想和命题,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维、政治谋略和人生智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我们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磨砺,去认真阅读《周易》原书,每次都会得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