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浏览安阳
精彩推荐
  • 非物质文化遗产-跑帷子

    跑帷子

    汤阴帏子舞是活跃在豫北区域的一种古老舞蹈表演,又称经..[详细]
  •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黄梅花拳

    内黄梅花拳

    梅花拳是中国文武双修的唯一拳种,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详细]
  • 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郭剪纸

    北郭剪纸

    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是剪纸艺术在豫冀..[详细]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四股弦

2012/5/28 8:50:15 点击数: 【字体:

     
    “四股弦”是邢台一种地方戏。因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所以起名为“四股弦”。“四股弦”流行于冀南、豫北和鲁西北广大地区。由于它产生发展于邢台,从事“四股弦”艺术的艺人又多为邢台人,加之它的白口和唱腔都是邢台方言,所以,人们谓之“邢台四股弦”.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二夹弦、五腔弦、武强弦、五调弦,是河北省地方戏稀有剧种之一。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不断取长补短,并吸收乱弹、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营养,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四股弦。 四股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近200年历史,四股弦在内容上,起初大多是反映民间家庭生活的小戏,后逐渐转变为演出历史传统戏和连台本大戏。其唱腔悠长、流畅、委婉,语言含蓄、幽默、通俗。唱词多为七字,传统伴奏乐器为四股弦琴胡,其他文武场乐器与河北梆子乐器相同。
  
    四股弦剧目有200多出,其兴盛时期和复兴时期著名演员有郭素娥、尹秀珍、董小苓、王海棠、马凤云、张春山、马凤仙等,尤其是马凤仙影响最大。
  
    四股弦在邢台、山西都曾产生过巨大轰动效应,它的足迹遍及京、津、鲁、豫、陕、晋等地。代表性剧目有《刘金定下南唐》、《贺后骂殿》、《二进宫》、《坐楼杀惜》等。邢台市四股弦剧团是演出该剧目的专业团体,现有演员40余人,剧目30余出。
  
    四股弦 又名四根弦、二夹弦、五腔调、武强调、五调腔,流行于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北部以及山东西南部、西部地区。
  
    四股弦源于山东省菏泽(曹州)一带。最早是以民间的花鼓丁香发展而成的。清道光十八年(1838),山东省一位民间艺人齐大牙,由临清过卫运河到河北威县讨饭,因会拉四股弦,便与秧歌艺人王不当、刘开庆(绰号二光棍,鼓师)相结合,于道光二十一年,在威县梨园屯(一说章台村),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四股弦子弟班。这时,四股弦仍是玩会性质,只有会友,没有职业艺人。遇有婚丧或会期,互用请帖相邀,前往演出。该剧种服装、道具也很简陋,只有一身褶子,一件官衣,一顶纱帽,两件布衣,脸上涂点粉,点点胭脂,束个围裙即可演出。演出时,大伙围桌而唱,伴以简单的动作,俗称“罗圈戏”或“坐板凳头”。演出剧目,多是家庭生活小戏,如《转柳树》、《拴娃娃》、《城门洞》、《王小赶脚》等,尚无唱“庙会戏”和“青苗戏”的资格。
  
    王不当的徒弟王玉堂继承师业,与罗九、夏大水(盲艺人,琴师)于清同治九年(1870)在巨鹿县王虎寨办四股弦娃娃班,班主王玉堂。他们吸收河北梆子、乱弹、京剧等艺术手段,聘请河北梆子名艺人吴永顺(艺名小茶壶,老生)与乱弹艺人一声雷(架子花脸,本名不详),传授了《杨金花夺印》、《西洋国》、《西岐州》、《清查府》等,使四股弦始有袍带戏,并日趋成熟。嗣后,该班便在巨鹿、邢台、沙河、永年等农村演出。但这时仍是秧歌、四股弦两开腔。
  
    光绪三十年(1904)艺人张平欣带一班四股弦,由顺德府(邢台)流入河南彰德府(安阳)、林县、清丰、南乐等城镇,并在河南省乡间授艺。从此,四股弦分成南北两支,并开始由农村逐渐向城市移动。剧目也由“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向袍带戏发展,不少艺人在唱功上出了名,如郝春宝(艺名鲜黄瓜)、张春山(艺名盖九州)、马风云(三掌班)、董朝凤、王福学、康玉西等。
  
    民国十二年(1923),女演员郭素娥在河南省开州(濮阳)加入莱新清四股弦班。她十八岁学艺,一年后粉墨登场,以《探地穴》中的女花脸钟春花在永年、南和著称。约七年后,尹秀珍、董小苓、王海棠、马凤仙等先后加入马风云四股弦班,使这一剧种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至今,邢台、沙河、永年、鸡泽一带,还流传着:“不锄地,不浇园,也要去看四股弦”的民谣。
  
    1937年,日军侵华,民不聊生,大批四股弦班社纷纷解体,艺人多弃业改行,仅存有马凤云班。
  
    194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南四分区宣传部在南宫接管了马凤云四股弦班,由马凤云、马凤仙任副团长,人民政府派一名指导员抓思想政治工作,并命名该团为“冀南行署利群剧团”。尹秀珍、董朝凤等则另立班社,归平乡县政府领导,取名为“平乡县利民剧团”。这两个剧团,经常在邢台、沙河、平乡、鸡泽、肥乡、广平、邯郸、石家庄等地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四股弦在表演艺术、音乐唱腔、服装道具,以及培育青年演员等方面,均有很大发展和提高。1954年,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演出时,利群四股弦剧团以整理、改编的《贺后骂殿》和《刘金定灌药》,分别获表演奖和演员奖。
  
    1958年4月,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挖掘记录四股弦剧目二百余出(后从中筛选优秀剧目六十余本,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邢台地区文化局还为四股弦开办戏校,招收学员三十余人。
  
    四股弦主要演员有:马凤仙(青衣)、郭宝玉(小生兼须生)、张兰香(闺门旦)、康玉西(老生)、郭忠义(黑净)、王少先(黑净)等。
  
    1967年8月,在“文化大革命”中,所有职业性的四股弦剧团,皆被遣散,无一幸存。直到1978年戏曲传统剧目重新开放时,邢台地区部分县(市)才有业余四股弦剧团活动,专业剧团至今未能恢复。

 

 Siguxian Drama

       
    Siguxian Drama is a local drama in Xingtai City, which is called in this way for its major accompany instruments Sihu has four chords. It stems from Heze, Shandong province and develops from folk Flower-drum Dingxiang. Now, it prevails in the regions of south of Hebei, north of Henan and north-west of Shandong. It develops in Xingtai, most artists are Xingtai people as well as its tone is Xingtai dialect,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ke it earn the name of Xingtai Siguxian.
     
     Siguxian Drama has experienced nearly 200 years from its appearance. In the terms of the content, it develops from a short play reflecting folk life to a long play expressing historic traditions. This drama is always with long, smooth and euphemistic tone, implicit, humorous and common language and often seven-word sentences. Siguxian drama has more than 200 plays, the typical ones are Liu Jinding Go to the Southern Tang, Go to the Imperial Palace Again, Kill Xi in North Building. Among the famous artists, Ma Fengxian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one.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互联网
0
下一条:李新张年画上一条:吕村战鼓舞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