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程门立雪“的典故无人不晓,其尊师重道的故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世代学子求知的寒窗。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北宋大家司马光、范仲淹也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的一部分就是在嵩阳书院撰写。“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嵩阳书院内高大茂盛的“将军”古柏,给嵩阳书院增添了浓浓的历史沧桑感,它的存在,就是一位无声的见证者、历史的参与者。
嵩阳书院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一。千年以前,重文轻武的大宋王朝在这里建起了它的学术研究中心和学问传播中心。书院内古朴雅致的地方建筑,散发着独有的儒家学术气息。2009年,为“赓续文脉,弘扬国学”,培养国学人才,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次焕发青春,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
作为我国古代高等学府的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为什么嵩山地区成为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郑州文物局局长阎铁成讲述,“嵩山自古即为天下圣山,历代君王常到嵩山游幸封禅,故此有很多胸怀大志之人隐居于此,寻找接近皇权、实现终生抱负的‘终南捷径’。北宋嵩山文坛的设立,使天下才俊趋之若鹜。在北宋存在的167年间,汴京、洛阳通往嵩山的官道上,来来往往充盈胸怀抱负之学子,既有名达天下的鸿儒大家,更有求知若渴的莘莘书生。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吕海、韩维、朱熹、李纲、晁补之、张耒、黄彦等几乎所有北宋学问名流云集嵩山,他们或为嵩阳书院讲授,或为崇福宫提督,一时间,嵩阳学界各派学说异彩纷呈,出现了自汉代儒学独尊以来所没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种论剑驳辩中,儒学迎来了自孔子、董仲舒之后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高峰——程朱理学。”
“另一个条件是,西汉以后,历经佛教传入、道教兴起,至唐宋,人们思想空前活跃,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这就为新儒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程教授嵩阳书院,改革传统的‘九经’,吸收已经成熟的禅学和道家思想,把‘天理’观念推到极致。”
后来朱熹又继承创新了二程新儒学,形成具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孔孟新学——理学。这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登峰造极,对此后中国一千年社会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嵩阳书院不仅成为程朱理学发源地,也因在理学人才培养、理学思想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
郑州社科联调研员窦志力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北宋时期,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效的归纳和总结。政治上,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学问方面,文化理念归于一统,从二程到朱熹,以儒家伦理为本位,批判地吸取佛、道精致的思辨哲学,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创立了理学思想体系,并充分完善,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