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北京时间
2010年8月1日7时43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
登封“天地之中”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测景台创立于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周公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土圭,唐代(公元723年)仿旧制改建成了石圭。观星台建于元代,郭守敬以此为中心点观测并推算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少林武僧
少林寺建筑群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每座建筑都承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174品碑碣等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塔林保存着公元689年至1803年间的古塔241座和现代塔两座,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初祖庵建于宋代,其建筑是现存的宋代砖木建筑罕见精品,更是中国第一部建筑宝典——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
会善寺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现存元代建筑是当时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会善寺是佛教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僧一行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与“天地之中”观念代表人物的见证。
汉三阙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代表了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汉三阙上的马戏、蹴鞠、夏禹化熊、启母化石、幻术、斗鸡等画面以及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汉代艺术风格的集中反映,更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汉三阙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选址登封地区的遗迹证明,证实了早期对“天地之中”的信仰。
中岳庙
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中岳庙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道教古建筑群。庙内的秦汉古柏、北魏碑刻、宋代铁人等真实反映了道教文化发展的悠久历程和丰富内涵。中岳庙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少林寺
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群山环抱,宝塔点缀,翠柏满院,四季常青,红墙绿瓦,金碧辉煌。寺前少溪河水迂回曲折潺潺流过,景色清幽风景怡人,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它是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的一座佛寺,因为此寺坐落在嵩山少室山阴的密林之中,故被命名为“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西天佛教禅祖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弟子菩提达摩东渡重洋,跋山涉水,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首传禅法。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尊称为“禅宗祖庭”。特别是唐朝初年,少林寺十三和尚救驾李世民后,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少林功夫从此名场天下,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少林功夫甲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是传播中国功夫的摇篮。少林功夫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少林寺景区的旅游业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1982年,因一部《少林寺》电影而闻名世界。随着少林旅游的发展,少林景区也一天天开始繁荣,到上世纪末期,少林景区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单位、武校林立的繁华小镇。2003年,为彻底根治少林景区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现象,恢复“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优美意境,登封市委、市政府筹措巨资,按照清华大学编制的规划,对少林寺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整建,将景区内的商户、农户、武术院校等6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全部搬出景区,使昔日商户密集、繁华喧闹的少林景区又恢复了往日的清静。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武术馆、三皇寨等主要旅游景点。
提起少林,很多人脑海中一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高手如云的寺院里藏着神秘的武林秘籍,谁能有幸得到即能笑傲江湖,甚至为了争夺秘籍而引起一场场江湖风波,4年前,酷爱武术的普京登山拜访少林,这给人留下很多猜想:难道普京也想看看古老的秘籍吗?据说在与少林方丈闭门密谈之后,方丈送给普京一份神秘礼物,出乎意料的是这份礼物并不是武林秘籍,而是一幅图画,上面画了一个人,只看中间像和尚,只看左边像道士,只看右边像儒生,很多人看了一定失望,但是这幅图里藏着比武林秘籍更大的智慧和秘密,它是少林文化的精髓。这幅图反映了少林所在的嵩山特有的一道奇观:千百年来,在同一座山上,佛寺道观书院比邻而居,佛教老庄思想儒家理论融会贯通,我们称之为三教荟萃,今天留下以三教荟萃遗址为核心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古老的少林建于公元495年,已有1500多年历史,少林因武术而天下扬名,而给这个寺院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却是一个印度僧人,他的名字叫做达摩。达摩来到少林首传禅法,奇妙的是,印度禅种在了这个三教荟萃的地方最终结出了中国禅的果实,其实现在的禅宗并不是纯的佛教,他是佛教跟中国易经庄思想的结合体。
可能你会有疑问:佛和道如何能够相通?其实佛讲的是智慧,佛英文budder,音译布达,所以你上布达拉宫就是上佛宫,中文叫普陀简称佛,佛是觉着智者,通俗的讲佛是已经觉悟的人,而人是还没有觉悟的佛。道,讲的也是智慧,道字的核心是个首字,把这个首字拆解来看:上面两点像一阴爻,下面一横象一阳爻,在下面是一个自己的自,而自己的自是身体的身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大脑也就是首也就是智慧。所以是佛是道,殊途同归,最终都流入智慧的海洋。普京的那份礼物里包含的就是这样的大智慧。
嵩阳书院大将军
嵩阳书院将军柏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北约二公里处,因其坐落于嵩山之阳,故名“嵩阳书院”。据南宋学者王应麟著的《玉海》记载:河南睢州(商丘)的睢阳书院与登封的嵩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这四大书院里,河南就占了一半,其中的嵩阳书院尤为著名。
嵩阳书院的前身叫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是一处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曾经达数百人。隋朝时更名为嵩阳观,开始被道教占据,隋朝著名道士潘师正、唐朝著名道士孙太冲等曾在此炼丹。五代时期,天下大乱,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在此聚众讲课,传播儒学思想,后周世宗柴荣将嵩阳观更名为太乙书院。宋朝时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这里聚徒讲学,这里成为伊洛理学(亦称程朱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赵祯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皇上赐额,更名为“嵩阳书院”。北宋的范仲淹、司马光、杨时、南宋的朱熹等均曾在此执教,而司马光的伟大巨著《资治通鉴》的第9-21卷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明清时期,嵩阳书院学风很盛,明朝登封籍著名进士焦子春(少卿),崔应科(部政),刘景耀(督堂)、常克念(推官)等都是在此就学后考中的。康熙辛卯年,全省在开封选拔举人,录取名额每县不足一人,而嵩阳书院就考中五人。嵩阳书院也随之被称为中州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
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之地,战国《竹书纪年》和汉代《史记》等史书均有记载。汉代建轩辕故里祠,历代迭修。明隆庆四年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帝故里多次进行扩建,景区面积已达7万平方米,整体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从北到南依次为轩辕丘拜祖区、故里祠区、中华姓氏广场区,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气势恢宏,灿然有肃。三月三朝拜轩辕黄帝古来有之。据战国《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者,削木为黄帝像,帅诸侯朝奉之”,唐代以后渐成“盛世官拜,乱世民拜”的规制。
巍巍具茨,泱泱姬水,轩辕之丘,天将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传说,黄帝母亲附宝在游玩,突然感光受孕,孕24月,才生下轩辕黄帝。关于轩辕丘的确切位置,史书、碑刻也多有记载:晋代《天下名胜志》说:“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清嘉庆二十八年(公元1823年)和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密县志》记载:“密县大隗镇3里许,有‘七圣庙’,新郑轩辕丘距此四十余里。”实际上,轩辕丘是以轩辕故里为中心绵延数十里的大土丘。此土丘下,有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型,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