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状如古代铲形货币的雕塑,挺立德化街的西入口处,宣告了一个传统商贸街历史使命的结束,一个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步行商业街即将登场。
当我们审视德化街历史的时候,不自觉地会想到曾与它唇齿相依的老坟岗。
七八十年前,当德化街在郑州商界叱咤风云之时,老坟岗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地方盯着德化街老板们的钱包过日子。当时德化街的老板们经商赚了钱,都要到老坟岗去吃喝玩乐;而到德化街购物的人,在购物之余,也免不了到老坟岗逛逛。
七八十年后,德化街不复有当年之勇,而老坟岗却成了商厦林立的综合性商业区。
历史,仿佛在有意无意之间,跟德化街和老坟岗开了个玩笑。
不太喜欢老人说古的年轻人,大概很少知道郑州曾经有个老坟岗。而上点年纪的老郑州,没有不熟知老坟岗的。解放前,郑州几乎所有吃喝玩乐的内容都集中在老坟岗。用老辈人的话说,老坟岗虽比不上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大世界、天津的大栅栏、汉口的民众乐园,但它们有的,老坟岗也都不缺。
郑州民间概念中的老坟岗,基本上相当于现在二七区解放路办事处的辖区。具体一点说,老坟岗东起二七路,西至福寿街、光明胡同、东陈庄东街,南起解放路,北至太康路,面积仅0.29平方公里。建国前,老坟岗因位于金水河之北,统称河北沿。这里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沙地。从明朝开始,不少人家到这里买地安葬亲人。经明清两代,原来的沙地成了一个墓冢累累的地方。当时这里的地势比周围高出约10米,人们就把这里称为“老坟岗”。
三教九流的聚集地
72岁的李海振老人说,几十年前的老坟岗,有迎河和顺河两条臭河。老坟岗中间是片空地,有拉洋片的、变戏法的、骂大会的、卖大力丸的、卖全鹿丸的、玩猴的、说唱的、算卦的、看相的。当时老坟岗的老艺人,表演时不说场场爆满,但混个肚子圆,是没问题的。老坟岗卖大力丸的,很多是摔跤人,像刘海波,就在摔跤方面颇有造诣。而郭兰河的九节鞭更是甩得出神入化。
当时老坟岗有个叫得善魁的艺人,以打弹弓出名。得善魁可以一手抛出花生米大小的子儿,然后抬手一弓,准确地将其射落。得善魁的绝活是“回头望月”——他向后抬起左脚,在脚后跟儿上搁一玻璃杯,杯上放一铜板,铜板上再放一个小土块,然后弯腰搭弓,侧身将土块打碎,而玻璃杯与铜板动也不动。
老坟岗还有一种拉洋片的。所谓拉洋片,就是让顾客通过一个圆洞洞去看里面布景上的各种图案,有点像现在的幻灯片。玩洋片的一般都这样喊:“都来看都来看,往里头瞧往里头瞧,看了这片看那片,5分钱看洋片儿了……”
今年60岁的杨双宪老人小时候经常到老坟岗去看热闹,那时候才几岁的他最爱看“骂大会(也有人叫唱大会)”。“骂大会”是河南特色,但不是河南特产。“骂大会”在北京叫相声,在天津叫逗哏儿,叫法不一样,内容差不多,大多是通过说荤话逗看客开心,充斥了很多不健康的东西。那时的“骂大会”便宜,两分钱可以一看。表演“骂大会”的一般是父女两个,也有父子俩或夫妻俩的。表演中,闺女常常把爹叫鳖叫狗,爹也常常对闺女骂些不堪入耳的话。老郑州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你骂谁?跟骂大会一样!”
“俗话说聋子好打岔儿,哑巴好说话!”这是“骂大会”的开场白。杨双宪老人还记得当时的一个曲目“聋子打岔儿”:
“二大爷!”父对儿说。
“唉!”儿对父说。
“你上哪儿?”父问儿。
“啥?贼偷你一件小布衫儿?”儿回答。
“你耳朵背?”父亲说。
“我不背,前边有警察局后边有消防队!”儿子说。
当时没有电视,这就是最大众化的娱乐了。
“十八兰”、茶社艺人与“万能脚”
在老坟岗的西一街,曾经有一家大坑戏院。当时,由周海水率领的豫剧小窝班(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从小就在这个小窝班学戏)曾在此演出。小窝班的王牌是18个名字中都带“兰”字的演员,号称“十八兰”。这“十八兰”中就有后来名声极大的崔兰田。
除街道外,老坟岗的空地上遍布着土坟,坟墓的空隙间盖有戏院、茶社。茶社里大都有说评书或者唱河南坠子的。这些戏院有大国民戏院、小国民戏院、国盛舞台、小和平戏院、小和平舞台等。
茶社有周洪礼茶社、盛友茶社、马聚保茶社、忠义茶社、孙老七茶社、马天章茶社、李相池茶社、杨进才茶社、文生茶社等。以上茶社除文生茶社和孙老七茶社专卖茶外,其余茶社都有艺人在那里说唱。这些艺人中比较有名的有刘明枝、刘桂枝、李元春、于忠霞、汪国宝、王连堂、马素芳、范明选和赵发林。
在今天解放路办事处南侧的位置,那时有个简易棚,“万能脚”在棚里表演。“万能脚”没有手,全靠两只脚写字、描花、穿针引线、剪纸花、拆装木盒、打鸡蛋。因为看的人很多,所以“万能脚”收入相当可观,生活较富裕。
在当时老坟岗的南游艺市场有个马戏场,马戏场里有飞车走壁、上刀山、玩杂技、跑马等各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