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穷了家宅,富了馆藏—— 一个民办博物馆人的收藏之旅

2013/5/14 18:44:11 点击数: 【字体:

穷了家宅,富了馆藏—— 一个民办博物馆人的收藏之旅

北宋珍珠地剔刻花筒形罐

穷了家宅,富了馆藏—— 一个民办博物馆人的收藏之旅

唐邢窑白釉穿带扁瓶

穷了家宅,富了馆藏—— 一个民办博物馆人的收藏之旅

唐三彩穿带扁瓶

    人物档案:何飞,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创办人

    故宫之旅开启收藏之路

    何飞的收藏之路,应当说开启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趟北京故宫之旅。

    当时还在部队服役的何飞,去北京看望首长,畅叙别情之后,首长说要带他去看看天安门。进了故宫,满眼都是精美的珍宝,光绪的龙床,慈禧的长袍,一下把当年那个对博物馆是什么都闹不明白的小兵给震了。

    从北京回来,何飞就对“过去的东西”上了心,从此开始了零敲碎打的学习。此后的二十年,无论走到哪里,博物馆都是他必访之地。“看见老东西就走不动。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

    1994年转业后,他成了老郑大河沿儿的常客。说到“河沿儿”, 郑州的资深藏家无人不知——当时郑州还没有正式的古玩市场,金水河边的郑大老校址河沿儿上就是最早的古玩集市,这里培养了一大批早期的收藏爱好者。何飞也是从那里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

    当时的市场还非常不健全,但至今还是让众多老藏家回味,“那时的东西真,而且真叫便宜!”普通工薪族都玩得起。也正因为真,因为便宜,这个早期的“野”市场成就了无数民间收藏的经典案例和令人痛悔的错失。

    1997年前后,市场上来了一拨东西,是登封窑址出的,一窑烧造当年未出窑的梅瓶,北宋时期烧制。当时卖价也不过几十块几百块,其中仅一件筒形罐,在这堆梅瓶里显得很特别,要价也贵,600块,何飞咬了咬牙,没舍得出手,这件筒形罐被另一位藏友买了。10年后,已经成为资深陶瓷藏家的何飞又见到了这件筒形罐,立刻将它收入囊中,成交价是18万元。记者在他的博物馆内见到了这件北宋剔刻花筒形罐(见上图),在玻璃展柜内静静摆放,向参观者诉说着10年光阴酿就的一段奇缘。“同样的筒形罐我在故宫、省博都见过,但均是残器,而这件,品相完整。”18万,对何飞来说,花得值。

    何飞对于老东西一掷千金的豪放,在老伴看来不可理喻。“买菜他还搞个价,这些破瓷器烂罐子,十万八万闭着眼就买了!”虽然有实业带来的不菲收入,但何飞一直保持着朴素简单的生活习惯,午饭常常是一碗捞面条就打发了,而对于收藏,他却倾尽所有。“搞收藏的人永远缺钱。”说到收藏的投入,何飞笑着自嘲。

    博物馆情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民间收藏也持越来越宽松的态度,1996年,马未都创办的大陆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获批,成为标志性事件。

    随着藏品的丰富,何飞也渐渐有了创建博物馆的念头。“博物馆其实是个展示平台,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在何飞看来,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宝贝,并不是收藏者的私人财富,“我只是有幸暂保管它们而已。”而建一座博物馆把它们公开展示,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领略它们的非凡魅力,了解它们所承载的文明和历史讯息,才是它们价值的最终实现。

    2008年,大象陶瓷博物馆作为河南第一批7家民间博物馆之一,正式开馆。馆藏是何飞二十余年的收藏精品——自仰韶文化以来,到元代以前的河南陶瓷为主的北方陶瓷精品1000余件,件件品相精美完整,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其中不乏孤品。在郑州市顺河路这处古朴典雅的院落内,背倚商代古城墙,坐拥上下五千年,临窗修竹,闲暇小坐,是何飞最大的幸福。

    博物馆开馆后的短短几年间,馆藏迅速充实起来,对此,何飞的解释有点小神秘:“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有灵气的,你真心喜欢它们,它们会往你这儿赶,往你这儿聚,宝贝之间也会互相呼唤。”

    巨大的财富付出,换来的是更大的回报。

    何飞并不讳言收藏的回报:“收藏给我带来的收益有三点——一是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许多见识;二是收藏过程本身是美丽的,无比愉悦的,给我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三是它其实也是一种财富的储备。”

    为民间博物馆鼓与呼

    藏品的迅速积累其实仅仅是近五年间的事,何飞戏称收集藏品是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而今,他将要开启第二个五年计划——在河南建立一个民间博物馆园区,这是他这些天来日程表上的头等大事。

    作为河南省民间博物馆协会理事长,这份没有任何薪酬的头衔,对何飞来说,是份沉甸甸的责任。文物资源大省的河南,民间收藏群体庞大,卧虎藏龙,如何把这个群体的力量发挥出来,使之成为一支强大的民间文化力量,真正成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这是何飞一直在思考的。对民博的质疑声音始终不断,何飞认为,政府对这个群体的管理是必需的,“纳入管理,才能使之更规范运作,这并不矛盾。”民间藏家的收藏活动,其实保护的是河南的文物资源,是国内的文物资源。

    2010年,国家文物局等七部委出台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博迎来了春天。此后,一些省份陆续出台利好措施如无偿划拨土地、给运营补贴等。“2012年,河南民办博物馆从不足10家迅速发展到32家,数量在全国也是较多的。”

    今年4月初,河南民博有一次精彩的集体亮相——4月5日,我省民办博物馆协会9个成员应邀前往西安参加第四届两岸民办博物馆发展论坛暨藏品会展,9家博物馆均拿出了自己的精品馆藏,在全国数十个省份参加的会展上引发围观和惊叹,“炸了锅了!”河南民间博物馆实力雄厚,成为参展各方的共识。

    办博物馆,获批开馆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难的在后面。这是众多民间办馆人的深切体验。民间博物馆在服务社会和公众方面,与国有博物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但却是由私人出资。而倾尽私财的何飞们最大的期望是搭建起一个制度化框架,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使民间文化力量成为我们整体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为大象陶瓷博物馆馆藏)(原标题:穷了家宅,富了馆藏—— 一个民办博物馆人的收藏之旅)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网(2013-05-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