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街
(首席记者 徐富盈 文/图)城南路与南大街交叉口,是老郑州的南大门,紧临南城墙。
城墙的北侧,离南大门不到100米,一条小巷内,有栋清代绣楼,述说着南大街的沧桑。
研究郑州史志的老郑州王瑞明说,绣楼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沾了古城墙保护的光。
躲在小巷中的绣楼
昨日下午,斜阳依旧,城南路与南大街交会处,老城墙在初冬的冷风中静静伫立。
沿城墙北侧向西,是知名的郑州“南门西拐”,顺小路向西50米是一个文化用品厂,厂门开着,站在门口可以看到,小院最深处有一栋二层小楼,蓝砖黑瓦,楼前一根手臂粗细的葡萄藤盘旋向上。
大门顶上两个龙头砖雕,一南一北,龙头昂首空中做吐水状,龙须飘动,活灵活现。龙头下门楣上的瓦片脱落不少。
小楼山墙上有精美的砖雕,屋顶是清一色发黑的瓦,房子总体保存完好。
这栋小楼,是郑州市区仅存建于清末的绣楼。
绣楼是岳家大院仅存的一部分
绣楼所在的院原来是一家文化用品厂,早已停办,70多岁的苏秀云老人和老伴一起看护院子。几个仓库和职工宿舍门和窗都没有了。
苏秀云边整理杂物边说:“这不是拆迁,这个院是准备重新装修办养老院的。这个院有这个绣楼,又挨着老城墙,政府不让建新楼。”
虽然住在这里50年了,但她并不知道绣楼什么时候建的。“破四旧那会儿,有人提出想拆掉它,被当时的厂长制止了。‘文革’时,也有人想拆它,但它是厂里办公室,就这样保存下来了。”苏秀云说。
胡同里住着36岁的毛辉,他从祖父和曾祖父那里得知这所院子的一些历史。“这个楼是清末建的,至少有120年了。当时是岳家大院,岳家是老郑州南门出名的富户,中原大战前后,郑州常受匪患,岳家举家迁走了,这里成了放东西的大仓库。”毛辉说。
绣楼
是管城为数不多的百年古建
昨日下午,记者找到正在编写《郑州文史资料》的老郑州王瑞明。
“这座绣楼,知道的人不多,它在郑州古建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王瑞明说,在马上出版的《郑州文史资料》中,他专门把这栋绣楼单列出来,写了整整一页。
“绣楼是古代大家闺秀的居所,一名女子能安安静静置身绣楼,本身就是家庭富裕的体现。她们衣食无忧,才能沉醉于女红之中,绣楼对于女人,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王瑞明说,清末郑州南大街是富人区。
“这栋绣楼,是岳家大院中最后侧最不起眼的建筑,岳家大院,原来大门朝东正对着南大街,曾有好几进的院子,祖上是做药材生意的,非常富有,民国战乱岳家放弃此院西走西安,成为存放治黄物资的仓库。”
绣楼见证老郑州的富人区
史料记载,南大街曾经是郑州“富人区”。
民间流传顺口溜:“穷东街,富西街,穿靴戴帽住南街,挑挑担担是北街,擦脂抹粉衙前街。”生动地描绘了老郑州的社会风貌。
王瑞明说:“曾有记录的恭和典当铺,创建于1910年;翠云阁饭店做的毛头丸子很有名;巴老三家的油酥火烧,到现在老人们还津津乐道。南大街曾用过的名字很多,如南街、南咸宁街、槐树街等。南大街的槐树是出了名的,春天里槐花飘香,夏秋季枝叶茂盛。”
岳家大院和这栋绣楼,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昨日下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科的汪松枝说,这栋绣楼是清末所建,“能保存下来确实不易。”前不久,管城区已把绣楼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标题:南大街老郑州富人区 城墙下的绣楼曾是岳家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