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建筑,观星台是其中之一。
6月9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揭牌仪式在嵩阳书院举行。这标志着郑州、登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两级联动保护“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模式初步建立。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对象分为遗产本体(含附属文物)、古树名木、影响因素、保护管理、安全保障、监测工作实施保障等六个方面,细分为污染、气象、水文、地质灾害、考古发掘、日常养护、环境整治、古建筑修缮等多个方面,以仪器监测为主,辅以“目测”和实地巡视检查。其中,遗产本体、古树名木、附属文物根据级别实行一年二次、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监测。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确定为我国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试点,是希望进一步加强对该建筑群宝贵文化价值的科学研究,建立健全科学化、数字化、专业化的遗产预防性监测和管理体系,整体提升“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管理水平。
自2010年8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郑州市和登封市就已经陆续开展了遗产保护与监测工作。目前,已经完善了8处11项遗产点的基础档案,布设了6个气象观测站、3个空气自动监测点、4个水文观测站、5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并安装摄像头77个、双监探测器17套、架设光缆11000米,建成了集监控报警、消防预警、气象防雷三个子系统于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为监测中心的成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链接
文物专家详解“天地之中”来历
河南为什么被称为“中原”?“天地之中”是如何确定下来的?6月8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文物专家实地探访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读者解答了这些问题。
“都说河南是‘天地之中’,有证据吗?当然有。”在观星台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指着观星台上一根木杆在地上投下的影子说,“古人就是靠圭表来定中原的。”
冯时说,古人经过长期观测得出一个结论,夏至之日用八尺之表测影,如果正午时刻的影长为一尺五寸,这个地点就是天地之中。传说西周初年,周公曾在嵩山测景,影长正好是一尺五寸,这里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中或”,意为中域、中原,这就是“中国”一词的直接来源。
冯时说,登封的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随着时代推移,圭表越来越精确。元代郭守敬建登封观星台时将表的高度增加到40尺,度圭的长度增加到128尺,精确度相当高,由此算定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今天通行的公历相同。但公历出现于郭守敬制定《授时历》300年后。(原标题: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 看护“天地之中”)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