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uàn
【段姓起源】
1.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春秋时,郑国武公的小儿子共叔段,其支孙以王父(祖父)的名“段”为氏。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说:“(段氏)郑武公子共叔段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北宋陈彭年、邱雍等《广韵》说:“段,姓,出武威。本自郑共叔段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说:“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字为氏。”1981年版《辞源》说:“段姓,春秋郑共叔段,其后人以段为姓。”民国臧励和《姓氏考略》说:“《唐宰相世系表》:‘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望出威武。”
段姓源出春秋时期郑国的叔段。《左传•隐公元年》记载,春秋初期,郑国国君郑武公的夫人姜氏生二子,长子名叫寤生,出生时是难产,他的母亲姜氏很不喜欢他;二儿子名叫叔段,特别讨母亲的溺爱。寤生和叔段长大后,按照祖上的规制,应该立寤生为太子,但是姜氏讨厌寤生,三番五次地请求武公立小儿子叔段为太子,遭到了郑武公的拒绝。姜氏不甘心。后来,郑武公去世,寤生成为郑国国君,史称郑庄公。郑庄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姜氏就以母亲的身份向庄公施压,先是要求庄公将郑国的一个重要城邑制(今河南荥阳),封给叔段。庄公没有答应。姜氏又要求将郑国的第二个大城市京城(今河南荥阳东南)封给叔段。庄公无奈只好答应母亲的要求。叔段到京城之后,并不安分,在母亲的暗中唆使下,又是修城,又是招兵,准备攻打郑国国都(今河南新郑)。后来,叔段发动叛乱。郑庄公派兵攻打京城,京城的百姓都反对叔段。叔段逃到共国(今河南辉县),史称共叔段。郑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厉公继位,将共叔段的孙子定叔及其家人接回到郑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定叔回郑以后,共叔段的子孙为纪念共叔段开始以王父的字为氏,称段氏,是谓河南段氏。
2.又段氏有出辽西者,本鲜卑檀石槐之后,晋将段匹磾是也。
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据《姓氏寻源》、《辞海》等资料所载,西晋时有鲜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檀石槐之后,叫段务目尘、段匹石单等,被封为辽西公。其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族人多段姓。十六国时被后赵帝石虎所占,后来与汉人杂居,遂被融合,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3.来自李宗,根源于李姓。《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的儿子李宗,封于段干(约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之后,即以封邑段干为姓。后来,魏国的段干木、段干子,齐国的段干朋,都是他的后代。战国时,段干木的子孙西迁入关,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单姓段,所以在西汉以后,就没有“段干”一姓了。根据《风俗通》一书中的记载,战国初期魏之段干术,原是晋国人,后来到魏国,守道不仕,住在魏邑段干,人称段干木,他的后代即以段为姓氏。另外还有,《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封段为干木大夫”一说。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段姓来源一说佐证。这就是山西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