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cháng
【常姓来源】
1.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据《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
史籍《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最早的常氏。清朝学者张满在《姓氏寻源》中记载:“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氏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故中国最早的常氏出于河南,是为河南常氏。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分封其弟、文王之子为康国,世称康叔。武庚叛乱被平定后,康叔又被转封为原商朝都城周围的畿( jī)之地,建立了卫国。后来,康叔又分封其子于常邑(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南),其后遂为常氏。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以邑为氏姓“常”,为山东常氏。
3.由避讳改姓。《世本》记载,春秋时楚国公族恒惠公之后有恒氏,一度改为常氏。北宋时,真宗名赵恒,为避皇帝的名讳,令恒氏改为同义字“常”氏。
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氏避宋讳亦改为常”,主要繁衍于今江苏省东海沿岸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