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获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郑州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中“天地之中”的文化符号,得到了世界认可和保护。
从嵩山历史建筑群到“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名称改变的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巨大的能量与魅力?
2010年5月23日,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顶级专家齐聚郑州,参加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成立暨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揭牌大会。严文明、李伯谦、张文彬……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关注与文化的思考,在这块土地上留下长存的文化火种。
嵩山,是华夏民族的孕育之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是夏商周三代的建都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天地之中的神圣地位,历代帝王的尊崇祭祀,三教荟萃的文化优势……嵩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瑰宝。在嵩山的山麓峰峦间,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独特的历史建筑群,历经东汉、北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这些建筑,集中分布在嵩山脚下近50平方公里内,包括了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佛教建筑、教育建筑和科技建筑,在如此有限范围内汇集时代跨度如此之长、种类数量如此之多、价值如此之高的古代建筑,举世罕见。”著名古建筑专家郭黛姮如是说。
郭黛姮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2006年底,她应邀开始对嵩山历史建筑群进行保护规划。2007年,她请来90多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义务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进行测绘,并一一建立档案,制定详尽细致的申遗文本及保护规划。正是这份文本和保护规划,让参加世界遗产大会的各国代表认识到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价值。
得知登封“天地之中”申遗成功的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孙义燧赶赴登封,不看少林寺、不看中岳庙,他最想看的“世遗”建筑是观星台。因为“世界天文学界,没有人不知道观星台”。
著名古建专家张家泰说,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人智慧和天才创造力的体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代表着世界天文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嵩山天地之中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心理的积淀成全,也是中国天文科技发展的累积造化。”著名环境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组长周昆叔说:"天地之中"观念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上得到了无限的深化和延伸,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也正是这个概念,使中华民族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无论政权如何变迁,中华民族维护统一的概念,始终成为各个政权高举的大旗,也正是在这样的大旗之下,汉民族与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开创了中华文化千年的辉煌,并使中原地区始终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之地。”
作者: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