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濮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濮阳

濮阳大弦戏 唐宋大曲绕梁三日

2013/4/16 19:02:50 点击数: 【字体:

濮阳大弦戏 唐宋大曲绕梁三日
大弦戏
 
濮阳大弦戏 唐宋大曲绕梁三日
大弦戏扮相
 

濮阳大弦戏 唐宋大曲绕梁三日
大弦戏演员上妆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箫管”,当年唐明皇于连昌宫中和杨玉环演绎的旖旎风流,箫管乐韵,便是唐宋大曲。想来那乐那曲,绝代风华,不问可知。

  2010年5月24日,记者在豫北濮阳县听到了白雪遗音般的唐宋大曲。那是在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家属院的一间小平房内,演奏者是戴建平。

  年过六十的大弦戏古曲牌第七代传人戴建平,以手打拍,先唱了《驻云飞》:“春日融和,百鸟衔柴垒旧窝。桃花儿杏花儿都开破,银蜂儿来往过,读书人受折磨,高点银灯把文章都看过。脱去蓝衫换紫罗,脱去蓝衫换紫罗。”

  词雅韵美,缠缠绵绵,八句词儿唱了十三分半钟。我觉得韵味极像昆曲,同样的水磨调儿。“不尽是,昆曲词儿很多,字和字比较粘连。大曲过门很长,字和字之间离得很远。比如‘春日融和’四个字,唱一个字儿,乐队打鼓的可以去厨房端碗水,等唱完了,再慢悠悠回来,不耽误打下一个鼓板唱下一个字儿。”戴建平道。

  通俗地讲,唐宋大曲就是唐宋时的宫廷音乐,相当于当时的国家交响乐。它音乐结构复杂,曲调细腻高雅,是以演奏为主、演唱为辅的欣赏型曲牌,开始是极长的散序,即节奏自由的散板,为器乐独奏及合奏段落,不歌不舞,继而奏出极缓的曲调,再转中速曲调,最后是较快的曲调结束。

  说话间,戴建平再唱一曲《步步娇》:“七星北斗叩丹宸,日月熬尽年老人。西山岁岁添新水,西山岁岁发巧云。三山六水依然在,哪有争名夺利人。”

  六句词十三分钟,一个“叩”字,行腔四十五拍,细腻到极致,缠绵悱恻,古色古香。

  濮阳有民谚道:“大弦戏走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小笛子是大弦戏主奏乐器锡笛,那种美妙的错觉,是细腻到极致的唐宋大曲给予的。

  戴建平说,唐宋大曲是大弦戏主流声腔,原汁原味流传至今的有60余个。唐宋大曲分套曲和散曲,它的骨架是五大套曲,也是精华,可用纯乐器演奏,也可歌舞乐混合演出,细吹细拉。比如《驻云飞》与《驻云听》就是D调套曲。

  因唐宋大曲在大弦戏中奇迹般完整保留,大弦戏曾被媒体称为“唐代最后的宫廷戏班”。奇迹如何诞生?这里就从大弦戏的历史讲起。

    “皇家血统”颇显尊贵   

  濮阳大弦戏又名弦戏、弦子戏,当地民谚道:“三弦不动笙不鼓,呼呼笙响锡笛吐。”三弦领先,继之笙笛,“拨棱、呼隆、得拉”三声,艺人称为“三滴水”。每曲必以三弦领头,先声夺人,故称弦戏。

  “大弦戏的大字,源于它本是唐代宫廷御戏,传说是由唐玄宗所创。”戴建平道。

  秦汉时期,乐曲已相当盛行,皇家音乐机构“乐府”分工细密,皇帝起居、巡行、祭祀所奏乐曲各有专司,但当时乐曲是歌者随曲而唱,像现在的大鼓、坠子等,并无角色扮演。

  到了唐代,始有“戏”出现。新旧唐书《礼乐志》、《音乐志》均记载,唐玄宗酷爱音乐,尤擅横笛,他在西安和洛阳设教坊院,组织三百伎工和数百名宫女,让乐师教授于梨园。他别出心裁地让站着奏乐的立部伎扮演角色,让坐着奏乐的坐部伎配以乐曲,由此出现了“戏”之萌芽,但仅限于宫廷,并未走向社会。随着朝代变迁,宫廷乐师离开宫廷,将其带到民间。

  被带入民间的唐宋大曲,怎么来到濮阳并保存下来,已不可考。当地艺人世代相传“它为唐代御戏嫡传”,“从大弦戏保留至今的唱腔、曲牌、伴奏乐器及行规、习惯,均可找出它与梨园御戏的血缘痕迹来”。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副团长刘永生道。


 先从行规习惯讲起。相传当年李隆基一到梨园,便无忌天子至尊形象,或和乐工同台演奏司鼓指挥,或扮上角色戏谑。人们不便称他皇帝,尊他为老郎,他称演员为戏子,位在天子太子夫子之后。宋代,梨园弟子在朱仙镇修了一座“老郎庙”,又叫“唐王庙”,奉祀唐玄宗为神。

  “大弦戏演员在戏曲界曾有特殊地位,大弦戏叫御戏,大弦戏演员被业内尊为师傅。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只要大弦戏到朱仙镇演出,群众就敲锣打鼓迎接,四处传说:御戏来了,千万别说狂话。生怕惹了老郎神。大弦戏演员到街上买东西格外便宜,有的甚至不收钱。朱仙镇老郎庙,啥时毁的不知道,庙里有块石碑记载这些事,1955年才毁掉。”剧团书记韩双印道。

  大弦戏剧团在1955年以前一直敬奉老郎神,团里逢年过节、拜师收徒、起戏封箱、奖赏惩罚等重大活动,必先拜老郎神。团里出去演出,必先抬老郎神像上台,并在舞台对面神棚里安放老郎神位。

  大弦戏自称梨园正宗,从不上门卖唱,以示不辱玄宗圣明。而各地迎神庙会时,会首必亲带香烛纸炮去请大弦戏,先给老郎神烧香,磕头放鞭炮后,大弦戏班才会前往。若几家剧团对台演唱,别的剧团必让大弦戏开锣后方开演。

  当年李隆基常司鼓指挥,大弦戏就尊称司鼓处为“九龙口”。乐队位置按君臣排列,演员出场先拜司鼓。大弦戏分派角色时,称演天子者为演“老郎”,称皇冠为“老郎盔”。当年李隆基喜演丑角,大弦戏一直视丑角为大辈,“剧团团规,新来演员上场前先朝鼓师揖拜。丑角不掂勺,伙房不开饭。演戏时,其他角色在后场都有固定位置,唯独丑角可任意走坐,不受限制,以示对玄宗尊崇。”戴建平道。【原标题:濮阳大弦戏 唐宋大曲绕梁三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0年09月1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