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濮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濮阳

千年大弦戏音韵永不散

2013/11/21 15:28:32 点击数: 【字体:


千年大弦戏音韵永不散


    濮阳大弦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是流传于豫北、鲁西、冀南一带的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剧种。大弦戏以锡笛为主奏乐器,辅以三弦、笙、尖子号等配奏,颇具特色。大弦戏因为三弦起奏,是为“弦戏”,因起源于宫廷,冠以“大”字以示其尊,故名“大弦戏”。它有七大声腔、300多个曲牌,既有古典高雅的“唐宋大曲”,又有通俗易懂的“俗曲小令”;兼有雄伟激越的“青阳”,也有清新宜人的“罗罗”,南词北调,包罗万千,可谓是一艘承载着唐、宋、元诸代文化的航母,是向当代人赠送的一份古代文明厚礼。

  与不少地方剧种产生于民间,并与当地乡村俚语、民歌小调等民间文艺结合形成戏曲形式不同,大弦戏最早起源于唐代宫廷音乐;它以赏听音乐为主,故事情节次之———这又与讲故事、树人物的大众戏曲不同。日前,记者来到濮阳大弦戏剧团,以期对大弦戏有个详细的了解。

  出身“高贵”

  “濮阳大弦戏至今保留着古代的演出形式。”濮阳大弦戏剧团前团长戴建平介绍说,唐代以前的“跳加官”戏、宋元杂剧中的“滑稽戏”“赤膊戏”等颇具特色的形式至今仍在大弦戏中存在,明代大弦戏就有“键击九龙口,一溜十八班”之说。“‘九龙口’指鼓,因唐玄宗曾打鼓指挥过大曲演奏而得名。”戴建平说,皇帝亲自打鼓指挥演奏,可见当时宫廷对大弦戏的喜爱。

  戴建平是剧团的音乐设计、大弦戏古曲牌的第七代传人。“目前全国只有安阳滑县和濮阳县各有一个大弦戏剧团。”戴建平介绍说,濮阳剧团有50多个演员,一年能演上400多场戏。

  “宋都南迁后,唐宋大曲逐渐走向社会,向戏曲化转型。”戴建平介绍,元朝时大弦戏吸收了元杂剧的大量曲牌,又受唢呐的启示,改竹笛为锡笛,加强了曲牌的表现力。

  走向民间

  据介绍,北宋末年,由于战乱,濮阳大弦戏的前身公兴班从宫廷走向民间,游艺于濮阳、开封、漯河、菏泽等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剧团还排演了《擦亮眼睛》《放下鞭子》等革命剧目,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该剧团更名为“新新剧社”,后留归濮阳县,更名为“濮阳大弦戏剧团”。“文革”中曾一度被砍掉,后经多方努力,1973年国务院和河南省委下文恢复保留了这一珍稀剧种。

  音韵千年不散

  濮阳县文化局的张相彬告诉记者,濮阳大弦戏的传统剧目有500多部,现在能够演出的有近百部,有根据朝代忠奸故事及历史小说改编的《西岐》《南唐》《挡曹》等;还有源于宋元杂剧传奇的《何良会》《金印记》等;根据民间故事和生活改编的有《杀闺女》《胡罗锅抢亲》等。至今在大弦戏艺人中还流传着“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说明大弦戏剧目的丰富。

  “濮阳大弦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曲牌,比号称‘戏曲之祖’的昆曲还早四五百年。”张相彬说,大弦戏对我国戏曲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与佐证,填补了我国古代曲牌音乐失传、断代留下的空白。“濮阳大弦戏拥有众多的古代曲牌和古朴的表演风格,也是十分少见的。”张相彬补充。

  现代社会觅知音

  随着演出市场的萎缩,大弦戏也走到了濒危边缘。“演出市场由原来的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完全转向了农村。”戴建平说,“在农村也只有在农闲的时候才能演戏,全年只有四五个月的‘黄金’时间。”这样一来,演员收入降低甚至难以保障生活需要,一些演员开始离开剧团自谋生路,人员流失极为严重。

  “经济条件限制了演出的舞台设备,演出质量也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而削弱了它的市场竞争力。”张相彬说,再加上古大曲复杂难学,濮阳大弦戏已经处于消亡的边缘。

  为了保护这一稀有剧种,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河南省文化厅将濮阳大弦戏列入了首批重点保护试点单位,濮阳县政府、濮阳县文化旅游局也制定了大弦戏的保护计划。“2004年县政府拨款6万元,又筹措社会资金4万元,用于发掘、整理、抢救大弦戏。”濮阳县文化局局长郭克光说,从去年开始,政府每年都会拨专款6万元,专项扶持大弦戏,“我们还要组织一批专家、艺人对大弦戏进行全面普查,对普查资料编纂出版,将来还准备组建大弦戏艺术发展公司。”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相信出生宫廷、走入民间的大弦戏能在新时代找到知音。( 本报记者左丽慧实习生吴静文杨光图 )【原标题:系列报道之二十二 千年大弦戏音韵永不散】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原新闻网-郑州日报 2006-05-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