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坎烧鸡”鸡身呈浅黄色,鸡皮不破裂,鸡肉完整,鸡味鲜美,肥而不腻,讲究色、香、味、型、熟、烂离骨、鲜嫩异香、咸淡适口、老少皆宜、风味独特,素有“四绝”之誉,并具有医用和食用功能,不用说饥肠辘辘之时,就是酒足饭饱之后,它会令人馋延欲滴。2010年被授予河南省“老字号”。
福坎烧鸡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朝,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魏允贞曾把福坎烧鸡当作家乡的土特产献给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称之为“食中一品”,从此“福坎烧鸡”声名大振、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后又历经张氏先辈张永盛、张善清、张俊田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福坎烧鸡”形成了张家的独特配方(除一般的肉蔻、茴香等还包含张家特配的多种名贵中药材),烹制出的烧鸡口味非同寻常,味香,咸淡适中、五香浓郁、可口不腻。
传说明朝天启年间,南乐东梁村人梁天奇,为官清廉,善察民情,敢纳正言,深受皇帝的赏识,百姓的爱戴。
天启七年,梁天奇奉旨出任湖广道御史,任满回京,顺便回乡省亲,特意到福堪街上“张家烧鸡老店”做客,店主张公按照南乐的风俗精心地准备酒菜。旧时的风俗宴席上少不了鸡和鱼:鸡代表吉祥,飞黄腾达;鱼代表如意,连年有余。酒宴的第一道菜便是“卤制小公鸡”。不料,掌火的小徒弟一时走神把红枣掉进了锅里,宴席马上就开始了,张公十分恼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烧成金黄色的鸡端上了酒桌。梁天奇品尝了这口味独特的鸡后,赞不绝口,他特意让人把大厨叫到跟前,询问这道菜的名字,大厨慌乱中不知所措,也叫不出名来,就结结巴巴地说:“这……这就叫福堪烧鸡呀,是新做法。”从此,福堪烧鸡又有了新风味。因为烧鸡的火候不容易掌握,后经这位厨师的精心研制,更加完善了烧鸡的制作方法。梁天奇把“福堪烧鸡”带回京师,献给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命张公把配方传给御厨。“福堪烧鸡”便成了御膳中的一道菜。
清朝光绪年间,南乐知县恭寅带着家眷路过福坎集,感觉有阵阵芳香扑鼻,闻香寻踪,仔细一瞅,见前面路旁门店上挂一招牌,上书“福坎烧鸡老店”。恭寅就和家人进店品尝烧鸡,一边品尝,一边赞不绝口。外边观看的群众把小店围得水泻不通。恭寅的家人要付账时,张永盛死活不要钱,张永盛说:“老爷来到小店,这是小店的福气,哪能要恁的钱啊?”恭寅见张永盛憨厚老实,是诚心诚意不想收钱,就只好作罢。
临走时恭寅对张永盛说:“你家烧鸡别有风味,给你钱,你也不要,就不给你了。不过我可以帮你一个忙。你有何困难,你说一说,看我能否帮你办到”。张永盛在县太爷面前显得十分紧张,一时也想不出有啥困难,就结结巴巴的说:“俺村西头有条河沟,原来的桥坏了,好多年也没有人修了,我每天推车从那里经过,实在难走,还得绕路,看看老爷能给修修不?”恭寅说:“这个事我回来后给你办了。”过了几天,县衙就派人把桥修缮一新。集上的人说:“张永盛的两只烧鸡换了一座桥。”后来那座小桥就被人叫成了“张家桥”。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张俊田参加平原省烹饪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七十年代参加安阳地区烹饪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从此“福坎烧鸡”声名远扬,成为了南乐的地方名吃,馈赠亲朋的佳品。福坎烧鸡远销到全国各地。
“福坎烧鸡”以它独特的配方和制作流程,经过几百年的加工完善,成为“食中一绝”。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坎烧鸡”也将不断提高质量、档次闯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