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和全国建筑防水防潮市场上,我们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曾亚辉这样评价天地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的实力。说这话时,曾亚辉不像一位企业老总,更像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
“平舆农民工出来做防水,基本上都在我们公司,全国有12万人,在北京有1万多人。”
这位12万农民工的统帅,本身就是来自平舆的普通农民。
8月8日,记者到平舆县采访,意外见到了从北京回来的曾亚辉,他说自己刚走出县委书记、县长的办公室,双方探讨的话题是如何在全国叫响平舆的防水防潮品牌。
【从小我就不安分】
曾亚辉说:“从小我就不安分,常对父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
1983年夏,念高三的曾亚辉放弃了高考,在平舆乡下承包了200亩耕地;3年后,不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又办起了罐头加工厂。
1988年,厂子倒闭了,在同村做防水工程的人的鼓动下,24岁的曾亚辉丢下刚满周岁的儿子,怀揣100元钱,决心进京碰碰运气。
在北京,为了省钱,他借住在民工棚里,30平方米挤了20多人,还是男女混住。第三晚,他去看露天电影,回去时大门关了,5元一夜的旅馆就在旁边,又不舍得住,只好在外面蹲了一夜。“当时看到万家灯火,想想自己,觉得真是无立锥之地。”
“一个月后,我心里就有底了。回家收完麦子,带着500块钱和棉衣又回到了北京。”曾亚辉和两个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间房,带着20多位同乡组成了一支施工队。他随口引用一首打油诗来描述当年情景:“日思夜想天天愁,沥青卷材度春秋。提起喷灯心发抖,上晒下烤身冒油。”
1990年5月,2万平方米的中国石油大学防水防潮项目是他承揽的第一项大工程。当时,急需60多万元的防水材料,囊中羞涩的曾亚辉以全家20间瓦房作抵押贷款10万元,向浙江绍兴一家防水材料厂赊账50万元。“老板不信我,非让我随他走,直到一个月后算清账,才放我回来。但后来,我们俩成了莫逆之交。”
到1993年,曾亚辉手里资金“大概有500万元”。
【我有10万元的藏书】
“我小的时候就养成买书的习惯了。”12岁那年,小亚辉去看爷爷,爷爷给他10元钱,结果全被他买成了小人书,连5角钱的车费都没了,他背着一摞书走了20公里才回到家。
1994年至1996年,没上过大学的曾亚辉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他旁听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课程,还陆续听过清华、北大的经管课,甚至买来哈佛的MBA教材自学。他参加了司法部举办的律师培训班,是“全班600多名学生中唯一的农民工”。3年的集中学习,使曾亚辉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曾亚辉说,自打1994年起,腰包鼓起来后,“我最常去的是书店。现在,我有10多万元的藏书。”
【“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由于无施工资质,包括曾亚辉在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平舆县散布全国各地的数百支防水施工队一直挂靠在大公司名下。
在县领导的支持下,1998年,曾亚辉在郑州注册了河南天地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拿到了国家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最高等级——二级资质。公司的名字是他起的,“天”是屋顶,“地”是地下室,“防水”就是既防雨水,又防地下水。“就叫天地公司吧。”
1999年10月,北京分公司成立了。典礼上,曾亚辉说:“有了公司,咱平舆人就不能再小打小闹了。我们要以北京为龙头,参与国内重大防水防潮工程,叫响平舆防水防潮品牌!”
“天地公司”成立后,仅在北京就承揽工程800多处,总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包括北京西客站、首都机场航站楼、国家大剧院、八达岭高速公路隧道等,大多采用新技术施工,成为优质样板工程。2001年起,天津、上海、广州等地20多个分公司也相继成立。“全县从事防水防潮的12万‘游击队’ 变成了一支‘正规军’。”
【天地公司以富民为宗旨】
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小区地下工地。
头戴黄头盔、穿着蓝色工装的戴建洪正在铺设防水卷材。30多岁的小戴是平舆县高杨店乡小李庄村人,干这一行整整15年。“每个月1300多元,最高能拿1600元。挣的钱,全寄回家了。现在我家有6间大瓦房,孩子也上一年级了。”他憨厚地一笑。
曾亚辉说:“天地公司以富民为宗旨,每个农民工的年净收入在1万元左右,吃穿住医都由公司负担。”
“每一个农民工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家庭,他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他每到一处,总要对项目经理讲一句话:“把家乡子弟们完完整整地带走,完完整整地带回!”
根据银行提供的数字,“天地防水”每年给平舆带来的经济收益将近30亿元。过年的时候,不少外出打工者都开着车回平舆,“除了港澳台和西藏的车牌看不见,其他地方的都有。”
【成功莫忘家乡亲】
曾亚辉这样区分“商人”和“企业家”:商人唯利是图,企业家不纯粹为了钱,而是以社会责任为主导。
他在家乡办过项目经理和中高级技工培训班,每年由公司出钱400多万元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他在家乡投资建起了防水材料厂;他正着手准备成立基金会,负担上不起大学的平舆县农民工子女的学费,以及救济发生意外的农民工的家人。在曾亚辉的带动下,平舆防水防潮人掘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家乡投资建了上千家宾馆、学校和工厂。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平舆县都要召开“平舆经济发展与天地公司”大会。2005年的会上,曾亚辉赋诗一首:“年年相聚都是情,相互交流是推动。东西南北去创业,与时俱进事业成。成功莫忘家乡亲,回来投资是双赢。家乡父老欢迎你,政府助你再成功。事业发展如日中,明年今日表战功。”念毕,举座动容。
【韩国留学生眼中的曾亚辉】
卓载顺:采访时因为我对建筑方面不甚了解,对曾亚辉事业方面的很多部分了解得不深。但是通过采访,我能够窥见一个企业家的内心深处和思想。从曾亚辉身上我感到:一个企业家不仅要追求企业的利益,而且要努力建设企业与社会互相协调的社会,还原社会的精神。
我在中国第一次见到大公司的经理,采访时很紧张。但是采访中曾先生不断给我们倒茶,这消除了我的紧张感。在我的眼里曾亚辉仪表不凡,是个大企业家。谦逊、大方、博学、观点明确,具有机动力量和挑战精神,就是他给我的印象。在河南,在中国,有像曾亚辉这样开放精神世界的人,中国的未来会更光明。 ②6
□专家点评
肩上的责任
这是一位从黄土地上走出的企业家,他身上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这又是一个不安分的农民,他不想一辈子土里刨食,于是他离开家乡,走出河南,来到了北京。
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根仍深植于家乡那方肥沃的黄土里。他没有一夜暴富的势利,没有为富不仁的心态。相反,他时时刻刻想到的是肩上的社会责任,怀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对来自家乡的农民工充满了关爱,对家乡的建设倾注了激情。奉献之后,他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河南是劳务经济大省,是数千万农民工的摇篮。不少农民兄弟正在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但是,物质的富裕不能代替精神的充实,相反因之而引发的种种丑态恶行在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屡见不鲜。而富裕之后本色不改,常怀感恩之心,常记社会责任,这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真正成熟的标志。在这方面,曾亚辉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原标题:在京创业河南人之曾亚辉:“天地”之道在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