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驻马店

权斗:李斯与赵高从同盟到你死我活的厮杀

2015/1/5 9:44:59 点击数: 【字体:

    李斯与赵高,在同一个朝代先后出任宰相,一个是辅助秦王并吞八荒、定策制律的政治家、思想家,一个是断送大秦江山的罪魁祸首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走向一个阵营?他们之间又是因何而反目?最终又是谁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获得了胜利呢?

  政治同盟

  在河北广宗有一个叫做沙丘的地方,商纣王曾经在这里大兴土木,战国时期的赵国也在这里设过行宫,“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命运更是在这里终结的。也正是由于始皇帝的驾崩,才将权臣李斯与赵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秦始皇巡行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嬴政对老百姓实行了残酷的统治,各地百姓不堪忍受压榨,纷纷起来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采用武力反抗残暴统治外,广大人民还以歌谣的形式诅咒秦始皇,例如:“阿房,阿房,亡始皇”等。老百姓的不满和反抗,使得秦始皇十分担心。

  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的十余年间,前后共进行了五次远途的巡行。他的目的就是到全国各地去耀武扬威,从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他开始了第五次巡行。这一次全国巡行,丞相李斯与秦始皇最喜爱的小儿子胡亥等随同前往。

  李斯,字通古,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李斯是一个郡小吏,后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入秦,想要有所作为。开始的时候,他只在吕不韦手下做一小官,后来因借机向秦王嬴政阐述攻灭诸侯、成就帝业的策略,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了李斯的计谋,派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六国诸侯,离间各国的君臣,又任命他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秦王驱逐六国的客卿,李斯见此特地向秦王上疏《谏逐客书》,述说驱逐客卿的利害关系。秦王最后采纳李斯的建议,不久任命他为廷尉。

  李斯在秦王武力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秦统一天下之后,李斯被任命为丞相,他和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为皇帝,并制定相关的礼仪制度。他还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秦始皇对李斯赏识有加,李斯因此官运亨通,他的子女也都跟着享受了荣华富贵。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握有一定的军政大权,其他的子女也都和帝室结下了婚姻关系。

  这次秦始皇巡行全国,李斯陪同前往。他们巡行的路线是: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汉水流域到云梦,接着沿长江东下直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登会稽山,祭奠大禹,并刻石留念。

  但是在北归的时候,秦始皇却得了重病,不久就在沙丘(今河北广宗县)一命呜呼了。

  2.“敏于事”的宠臣

  秦始皇病死以后,丞相李斯害怕天下会大乱,所以每天都照常命人给秦始皇送水送饭,不让外人得知皇帝的死讯。

  依照惯例,皇位应该由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继承。但是,扶苏的思想更倾向于儒家。由于他不满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当面提过反对意见,因而秦始皇一气之下,便把他派遣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

  这个时候,中车府令赵高没有闲着,正在秘密进行他的阴谋活动。赵高曾是胡亥的老师,所以他更希望胡亥称帝,这样他就可以掌握大权了。

  赵高和秦国皇室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因为其父犯罪,被施刑,他的母亲受到牵连,沦为了奴婢,所以赵高弟兄数人一直处于卑贱的地位。

  秦昭王末年,赵高生于秦国的首都咸阳。他的人生之路走的是秦国文法官吏子弟最典型的道路,即通过入学室学习做官的知识,然后通过考核担任一定的职位。

  秦国的官僚制度严密完整,文法官吏的升迁多由例行考核,积年累进。赵高从小精明强干,聪敏好学,有恒心和毅力。他的入仕过程,相对来说较为顺利。他十七岁以文法官吏子弟的身份进入学室,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几年后便被任命为令史类的文法官吏,继而进入秦王宫廷担任尚书卒史,直接在秦王的身边从事文秘工作。

  在秦国数量众多的文法官吏中,赵高可谓是佼佼者。在进入宫廷之后,他的能力与举动,直接进入了秦王嬴政,也就是未来一统天下的秦始皇的视野里。

  赵高进入宫廷的时候,秦王嬴政刚刚二十多岁。虽然亲政还没有几年,但他已经准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了。

  赵高是幸运的,他在秦宫的宦任中得到了秦王嬴政的直接赏识,从众多文秘中脱颖而出,担任了中车府令,负责秦王出行的车马管理以及驾驭警备,在此任上“管事二十余年”。

  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所以很快就得到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与信任。秦始皇还让赵高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

  有一回,赵高犯下了重罪,蒙毅秉公执法,要将他处以死刑。最终,秦始皇却赦免了他并让他官复原职。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赵高是万分偏爱。

  但令始皇帝万没料到的是,就是这个“敏于事”的宠臣,日后会成为埋葬大秦江山的祸首。

  3.沙丘之谋

  赵高虽然想让胡亥登基,继承帝位,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需要得到重臣的支持。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得到丞相李斯的支持,因此他想方设法拉拢李斯,希望他能够同意胡亥继承皇位。

  赵高的口才极好,又善于雄辩,于是他找到李斯,对他说:“陛下驾崩之前,曾召扶苏回来参加葬礼的这封信,还没等到送出去,陛下就去世了。这封信现在在胡亥手里,其他人不知道信的内容。决定由谁来继承皇位,现在全由胡亥与我来决定了,你认为如何?”赵高这番话实际上是在试探李斯。

  李斯听后,说道:“你所说的都是亡国的言论,人臣不应该议论这些。”很显然,李斯对赵高也是有些不满。然而赵高早就对李斯的为人一清二楚。他让李斯与蒙恬进行对比,李斯自觉确实不如蒙恬。

  于是,赵高乘机对李斯说道:“扶苏刚毅又勇敢善战,他一旦继位,定然任用蒙恬为丞相。”这句话很能抓住李斯当时的心理。赵高接着又威胁说,如今的天下实际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里,扶苏、蒙恬与李斯的命运也都攥在他们的手里。

  李斯权衡了当时的情形,最终乖乖听命于赵高的调遣。胡亥、赵高合谋将秦始皇召扶苏来咸阳送葬的书信,篡改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的内容,逼令他自杀;同时责备蒙恬“不忠”,也命令他自杀。结果,扶苏拔剑自刎,蒙恬不肯自杀,后被囚禁,最后服毒而亡。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继承了帝位,开始了比秦始皇更为残暴的统治。李斯与赵高结为政治同盟,是为了互相利用,获得利益。当利益分配不均时,他们勾心斗角,展开你死我活的倾轧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关系破裂

  没有永久的同盟,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句话对于李斯、赵高同样适用。这二人在特殊的环境下结成了暂时的同盟,但一旦没有了共同的利益,时日一久必然心生嫌隙,进而爆发残酷的政治斗争。

  1.赵高的阴谋

  胡亥登上皇位没有多长时间,就开始追求奢侈淫逸的生活。赵高则通过阿谀奉承当上了郎中令。昏庸的胡亥把朝政大事全部交给赵高处理,自己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决断之权逐渐落到了赵高的手中。

  随着权力的扩张,赵高的野心也逐渐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小小的郎中令,而将贪婪的眼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取而代之的计划在他的心中显得更加急迫了。

当时,秦朝已经是危机四伏,自秦始皇以来的残暴统治到了秦二世更是有增无减。沉重的徭役赋税以及残酷的苛政刑法,使人民苦不堪言。同时,六国的旧贵族们也在日夜谋划,企图复辟原有的江山。这些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最终点燃了反秦的熊熊烈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而胡亥此时还以为天下太平无事,天天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不能自拔。

  丞相李斯对于严峻的形势忧心忡忡,想要进谏秦二世。赵高知道胡亥十分厌烦别人在他玩兴正浓的时候来打扰他。于是,每当看见胡亥歌舞狂欢,与众姬妾嬉笑取乐时,赵高就派人告诉丞相:“皇上现在正闲着,你可以奏事了。”

  李斯急忙去求见,接连几次,都是这样。胡亥十分生气,破口大骂道:“李斯这老东西,居然敢拿朕寻开心!我没事的时候他不奏事,偏偏在我宴饮正酣之时扫我的兴致。难道他是看朕年轻,轻视朕吗?”

  站在一旁的赵高立刻应声说道:“哎呀!假如丞相真这么想,那就麻烦了。沙丘之谋,丞相也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如今,陛下做了皇帝,他却没获得多少好处,一定怀恨在心。或许他是想要让陛下实行分封,封他为王呢。”

  胡亥听了,脸色越来越青。赵高压低嗓门,轻轻叹息说道:“另外,还有一事,陛下不问,臣还不敢直言相告。”胡亥见赵高欲言又止,马上引起了警觉,高声问道:“难道又和丞相有关?”

  赵高拜了两拜,接着向胡亥说:“丞相的长子李由现在担任三川郡太守,如今造反闹事的反贼陈胜等人和丞相本是同乡。正是由于多了这层关系,因此反贼经过三川郡的时候,李由没有组织军队攻击他们,导致事端越闹越大。臣还听闻李由和陈贼有过书信上的往来,只是还没有获得真凭实据,所以臣才不敢贸然告诉陛下。”

  胡亥此时气愤异常,听完更是雷霆大发,马上就要审办李斯,并即刻派人去调查李由通贼一事。李斯获悉这件事后,才明白自己中了赵高的圈套。他立即给胡亥上疏,一面申诉自己的冤枉,一面提醒胡亥赵高有谋反之心。

  但是此时的胡亥早就被赵高完全迷惑,把他当作股肱心腹和尽忠贤臣。他看过了李斯的申诉书后,转交给了赵高,叮嘱他要小心行事。

  赵高看罢,假装悲伤不已,凄凄惨惨地说:“丞相父子谋反之心由来已久,所担忧的就臣一人。臣死不足惜,只是担心陛下的安危啊。”

  这几句“赤胆忠心”的话,胡亥听了大为受用。于是,他安慰赵高道:“爱卿不必挂心,有朕在这里,看谁敢动你。”

  自此之后,赵高依仗秦二世的庇护,更加肆无忌惮地专擅朝纲。

  2.诬陷李斯

  秦二世穷奢极欲,徭役不断,以致激起了民变。李斯于是邀请将军冯劫与右丞相冯去疾一同上奏二世,建议二世暂停修建阿房宫,减少边境地区的戍守与转输,以此来缓解民愤。

  秦二世胡亥对李斯原本就有怒气,这下子便借机爆发了出来。

  他对李斯大声斥责道:“这些都是先帝创建的功业,不能停止,必须继续下去。现在我即位只有两年,就盗贼并起,这完全是由于你们镇压不力所导致的,却想罢先帝之所为。你们身为朝廷的重臣,既不想着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也不想着为朕尽忠,还有什么资格占据着丞相、将军的位子!”说完,就命人将他们交付给司法官审办。

  冯去疾、冯劫十分痛心,为了免受羞辱,没多久就在狱中含恨自杀了。接着,胡亥派遣赵高去审讯李斯父子谋逆的案件,包藏祸心的赵高立即凶相毕露。他成天严刑逼供,将李斯打得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最后,李斯实在难以承受酷刑,只得招了假供。

  他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觉得自己有雄辩之才,况且又是秦王朝的功臣。而且,自己也确实没有谋反,或许通过上疏二世就会赦免自己。然而,李斯想得太天真了,他哪里知道进谏之路已经被赵高一党所操纵,申诉书全落入了赵高的手中。恣意妄为的赵高看到李斯的上疏,愤恨地将其撕个粉碎:“囚犯哪里还有上疏的资格!”

  为了迫使李斯就范,他指派自己的亲信扮成御史(监察官)、谒者(为国君掌管传达)、侍中(往来殿内、东厢奏事),轮番提审李斯。如果李斯以实情相应对,就施行拷打,直到他坚持假口供不再改口为止。

  后来,二世果真派人来审讯他,李斯还以为和以前一样,依旧以假口供应对。胡亥看到李斯的口供后,就认定李斯确实想要谋反,于是对赵高感恩戴德地说道:“假如不是爱卿,朕差点被丞相出卖了。”

  而调查“李由通盗”的使者到达三川郡时,李由已经被项梁带领的起义军杀死。赵高见死无对证,便又欺瞒二世说已将李由就地正法。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经过赵高的精心策划,李斯的罪名被罗织出来了,再也难以改变。李斯虽然悔恨交加,但为时晚矣,最终被处以腰斩之刑。

  当年沙丘之谋,李斯假如不贪求一时的私利,又怎么会落得今日的悲惨下场呢?胡亥的昏庸以及赵高的阴毒,恐怕都是他始料不及的。

  这位功过参半的丞相,临死前已敏锐地觉察到了秦朝即将灭亡的气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事实的确如此,大秦的气数在胡亥与赵高的暴虐统治下,逐渐丧失殆尽。

  赵高之死

  提起赵高,人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到“指鹿为马”的成语。赵高从一名小小的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的宠信,在秦王朝最后的几年统治中翻云覆雨,把秦朝的暴虐苛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他自己最终也死于残酷的政治斗争。

  1.指鹿为马

  秦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没多久,大泽乡陈胜、吴广便率众揭竿而起,掀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这时,赵高觉得天下已乱,时机成熟,便想要篡位称帝。但是他怕大臣们不服,于是就想试验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服从自己。接着,他就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

  有一天,赵高命人将一头鹿牵进了咸阳皇宫,把它献给秦二世,告诉胡亥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一听,不禁大笑起来,说丞相你弄错了吧,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能说成是马呢?然后立即问朝中的官员们这究竟是鹿还是马。

  在朝的文武百官,有的怕说实话得罪赵高,只好沉默不语;有的为了讨好赵高,跟着说假话,指出这就是马;而有些正直的官员则实事求是,直言其为鹿。事后,赵高觉得直言为鹿的肯定都是不依附自己的人,便将他们革职或陷害致死。而那些当众表示沉默的人,特别是对那些存心说假话而巧于阿谀奉承的官员,则成为了赵高笼络的对象。

  赵高摸清了文武百官的底细,不久使指派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率领一千多名士兵,乔装谎称是盗匪,闯入了皇宫,迫使秦二世自杀。

  胡亥死后,赵高拿起玉玺,来到皇宫大殿,想要自立为帝,但是群臣一听都不同意。他没有办法,只好拥立胡亥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王。

  早在当公子的时候,子婴就已经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恶性丑态。现在被赵高推上皇帝宝座,知道自己不过是他的一个傀儡而已。子婴不想要再重蹈胡亥的覆辙,便和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密谋,想要斩除赵高这个祸害。

  赵高原本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登基称帝。等期限到了,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但是,子婴推脱说身体有病,不愿前往。赵高没有办法,只得亲自去请子婴。赵高刚到宫内,就被兵士团团围住,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就结果了赵高的性命。

  接着,子婴召群臣进宫,在朝堂上历数了赵高的种种罪孽,并夷其三族。一代权阉至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2.杰出的书法大家

  赵高虽然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实际上他在秦朝还是一个杰出的书法大家,《爱历篇》六章便是他的杰作。东汉许慎曾说:“赵高作《爱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在其《古今文字志目》中罗列了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其中就包括赵高。南朝的宋羊欣也说赵高“善大篆”。唐代张怀罐在《书断》上记载到:“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女书。”

  赵高的父亲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精通法律,对书法也十分在行,在隐官任职期间认识了赵高的母亲,他们组建了家庭,后来生下了赵高兄弟。秦朝是一个注重世业的国家,子承父业、以吏为师成了秦国的国策。

  赵高的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赵高兄弟从小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读写,研习律令,这为他们打下了十分扎实的理论基础。

  赵高成年之后能够走上文学的道路,成为较为优秀的书法家与法学家,应该说与其父亲的职业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李斯的功过

  在李斯的一生中,有辅佐秦王统一全国的功勋,也有参与沙丘之谋的败笔;有运筹帷幄的良谋,也有嫉贤妒能的诡计。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法家人物,其是非功过自有后人去评说。

  1.毁誉参半

  从秦王嬴政掌权到统一天下及以后的事业中,李斯一直在嬴政身边辅助他处理各种难题,最终官至丞相。他除了在政治上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外,在中国文化史上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那就是统一了文字。

  李斯把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画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将原来各不相同的各国文字统一起来,形成了后来人们常说的秦小篆。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字改革,对发展名族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李斯在统一货币、度量衡以及车轨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同时,他还向秦始皇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在地方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加到41郡),郡下设置县、乡,归朝廷直接管辖,官吏由朝廷任免。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大事。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它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这一制度在秦朝以后的封建社会里才能够一直沿用近两千年。

  李斯虽然在秦统一全国的事业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他一生中还是留下了很多为人所不齿的污点。

  在个人官位上升和权力增大的同时,李斯对于个人得失斤斤计较,甚至妒才忌能。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与李斯是同窗,到了秦国之后,李斯害怕韩非受到秦王的重用,所以在秦始皇面前搬弄是非,说韩非的坏话,最终害死了韩非。

  公元前213年,李斯又上疏秦始皇,建议下令焚书,这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来说简直是一次浩劫。

  与此同时,他为了达到个人的政治利益,拥立昏君胡亥继位,助纣为虐。这些都为世人所诟病。

  2.整理小篆

  秦国统一六国之前,各个诸侯国长期处于割据分裂的局面,因而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一直希望用标准的字体来代替以前应用的异体字,他知道李斯擅长书法,于是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李斯。

  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了一套笔画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这就是秦篆,又称为小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高兴,就将它定为标准的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小篆。

  小篆给人的感觉是刚柔并济、圆浑挺健。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但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还不太熟悉,难以写得惟妙惟肖。于是,李斯与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下了《仓颉篇》、《爰历篇》以及《博学篇》等范本,以供人们临摹。

  秦始皇驾崩的前一年,曾不避路途遥远,东下会稽(今绍兴),祭奠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称为秦望山),俯瞰波涛汹涌的东海,后命令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

  李斯于是奉命连夜书写铭文,次日又采集岭石鑴刻,然后将其立在会稽鹅鼻山的山顶(后称为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稽刻石”。

  据说,李斯书写的较为出名的刻石还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以及《峄山刻石》等。作者:孔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权臣斗》(2013-12-27)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李斯沙丘变节的真正原因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