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元年(1056年),21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苏轼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其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苏轼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任职3年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大概10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件祸事。有人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湖州上任还不到3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幸亏北宋在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出狱后,神宗皇帝于腊月廿九降旨,贬苏轼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在欢度春节,苏轼却带着儿子、夫人王闰之、丫鬟朝云,离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从陆路长途跋涉去黄州。当时,弟弟苏辙(字子由)在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任职。由于他们感情深厚,关系密切,经常书信往来,写诗作赋,他决定先到苏辙家,将夫人、丫鬟暂留弟弟处。他与儿子苏迈先到黄州看一看。
苏轼去黄州的途中,从京城向南,过淮阳,路经当时属于蔡州的上蔡、汝南、正阳等地。正月十八,当他走到上蔡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道路受阻,只好在官府提供的驿站里暂住,待天气转晴之后再继续南行。苏轼于农历二月初一到达谪居地黄州。他走一路写一路,一路写来,留下一路诗词佳作。这时,苏轼的心情极为复杂,想起自己狱中的生活,感到惭愧和悲伤,但毕竟脱离了牢笼,就像路边的菊花一样又有了生机。同时,他也产生了归隐之情。于是,在上蔡他写下了《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五言古诗,抒发他心中的复杂情感。
其一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
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
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
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
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
至今行吟处,尚余履舃痕。
一朝出从仕,永愧李仲元。
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
山城买废圃,槁叶手自掀。
长使齐安人,指说故侯园。
其二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舟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
平生学踵息,坐觉两镫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棰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寻,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由此可见,苏轼脱离牢笼之后,在蔡州遇雪的心情是何等畅快,不惜耗费精力,作了两首长诗,吟诗抒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蔡州的偏爱。□柳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