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驻马店 >> 新闻资讯 >> 浏览驻马店

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奇葩:确山铁花 从深山走向大众的文化奇葩

2012/4/18 10:27:39 点击数: 【字体:

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奇葩:确山铁花 从深山走向大众的文化奇葩
 
  
    烘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来。忽然倾洞不可收,万壑千岩洒红雪。世间怪事真如此,百炼柔钢齐绕指。请看入眼幻缤纷,笑他剪彩堆红紫。
  
    ——宋·张晋《铁花行》
  
    资料:
  
    确山铁花概念
  
    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是流传于确山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焰火,濒临灭绝。1988年,时任确山县文化馆馆长的杨建军把确山铁花从大乐山引出来,并举办了确山县“打铁花焰火晚会”。面对它的恢弘气势和万花吐艳的壮丽场景,观众叹为观止,称它是“中原文化奇葩、民间焰火之最”。
  
    确山铁花荣誉
  
    1993年,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确山铁花被收入《河南文化艺术年鉴》。
  
    2004年,确山铁花被列入“河南省首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名录”。
  
    2007年,确山铁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确山铁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奇葩
  
    在确山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北宋年间,大乐山有一个道观香火鼎盛。道观里的道长拿出香客们捐的铜钱,想铸一口大钟。那时,道教炼丹术和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的生产与商贸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加上他们敬奉的是同一个祖师——太上老君,工匠们与道士们称兄道弟。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义务为道长铸钟。由于冶炼技术不先进,工匠们只能一点一点把铜融化,然后把融化好的铜汁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
  
    这是一项大工程,选址很关键。场地要大,障碍物要少。在一片有许多柳树的空地上,工匠们开始工作了。
  
    突然,树上的乌鸦看到火焰和人惊叫着,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看到乌鸦,工匠们犹豫了。那时人们很迷信,认为乌鸦是不详之物,这是否暗示着铸钟会失败?“还是别干了,铸炼本来就是个危险的活儿,何况是铸这么大一口钟?”“我看也是,乌鸦代表灾难,再铸下去估计会出人命。”工匠们一商量,决定停止铸钟。
  
    “这有什么好怕的,看我怎么把它们撵走。”这时,一位老者从人群中走出,从柳树上折下两根手腕粗的柳树枝,做成棒,把其中一根棒的一头掏出一个圆坑。“来,给我盛点铜汁。”老者说。随后,老者来到柳树下,用没有掏圆坑的棒猛击盛有铜汁的棒。顿时,火花四溅,冲向树梢,乌鸦全部飞走了。“哇,真漂亮,太厉害了。”“看,乌鸦不见了。他是怎么弄的啊?”等大家回过神来,寻找老者时,才发现老者已不见踪影。
  
    “原来是太上老君为我们清除障碍来了。”“就是,快铸钟吧,有太上老君坐阵,肯定不会出事。”工匠们信心大增,铸钟成功。从此以后,只要有工业庆典,人们就按照太上老君的方法击铜汁。由于铜的成本太高,慢慢地,铜汁被铁汁取代,这项活动被称为“打铁花”。
  
    “打铁花”的操作过程是:在广场中间,搭起一个丈余高的四角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上堆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上正中间竖起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着长挂鞭炮、各种烟花等,称为“设彩”。打铁花时,把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即一把一尺多长的柳树棒,棒的一头侧面掏有圆坑,用以盛铁汁)。打花者一手握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上棒),一手握着未盛铁汁的花棒(下棒),赤裸着上身,头上反扣着葫芦瓢,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盛有铁汁的上棒,使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遇到棚顶的柳枝迸散开来,火树银花,绚丽多姿。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等,五彩缤纷,蔚为壮观。如有技高一筹的打花者,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长鞭等,称为“中彩”。中彩者当众报出单位、姓名,披红挂花,得到奖励。
  
    每当打铁花时,附近龙灯会就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进进出出,展示绝技,称为“龙穿花”。每年“穿花”穿得最好的龙灯队,会受到同行和观众好评,得到打铁花组织者的奖励。
  
    杨建军让确山铁花从深山走向大众
  
    解放后,在确山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只举办过两次:1956年一次,1962年一次。1981年,童年时曾目睹打铁花那辉煌灿烂、极富震撼力场景的确山县文化馆副馆长的杨建军产生了要把这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民间活动重新挖掘出来的念头。20多年来,他一直矢志不移地倾力于这项独特的民间艺术,使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确山铁花逐渐放出缤纷异彩。
  
    “小时候看打铁花,对我震撼非常大,我一定要把它挖掘整理出来,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灭绝。”杨建军说。
  
    为了收集整理确山铁花的历史,城里的老艺人、“故事篓子”等都成了杨建军的朋友。只要听到与打铁花有关的细枝末节,他都会认真记录下来,再一一考证。后来,他从70多岁的乐山道士李清真那里,打听到了确山最后一个铁花会会长李万发,便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访。由于杨建军的执著,李万发打破了传男不传女、只传一人的惯例,把这项古老的技艺传给了他。
  
    学到打铁花绝技的杨建军正准备大展拳脚时,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
  
    杨建军不顾妻子的反对,一门心思扑在打铁花资料的整理和技艺的练习上。1988年,听说县里要举办春节文化活动,时任县文化馆馆长的杨建军便极力向县领导推荐打铁花。后来,在师傅的帮助下,中断了26年的打铁花表演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最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向反对他的妻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让打铁花成为走向全国的文化产业
  
    得到家人支持的杨建军从此对打铁花更加痴迷,他开动脑筋,从花棚形状到色彩等,没有一处不琢磨。
  
    确山铁花除了有十分突出的文化特征外,还具备了不少经济特征和文化产业的要素。如果运用市场机制激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充分开发利用,它完全可能成为一项颇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铁花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认为,作为民间艺术,打铁花必须与现代接轨,走向市场。它需要美感和安全性。所以,我用钢管搭建铁花的棚,改变了铁花棚的造型,把一点火就乱蹿的起火改成了浏阳小炮和中低空烟花。恢复了原来的传统方式,并增加了文化内涵和美感。”杨建军说。
  
    表演打铁花从找场地到搭花棚,从融铁汁到买烟花都要花钱。每次表演,杨建军都要购买3000元~5000元的鞭炮和烟花。2008年2月,确山铁花受邀进京表演。农历正月初六至正月十六,这一濒临灭绝并荣登“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表演在北京大兴北普陀影视城举办的庙会上迸发出魅力火花,确山铁花的表演空前成功。回到确山,县政府为了对杨建军的打铁花表演队进行鼓励,奖励他们5000元。
  
    有一次,香港的一个媒体找到杨建军,想拍摄一个打铁花的视频。杨建军找好了场地,搭起了花棚,购买了鞭炮和烟花,由于种种原因,表演被叫停,他因此损失了上万元。
  
    在带领确山铁花走上产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杨建军流尽了汗水。尽管如此,一旦接到邀请,杨建军仍会不计报酬地前往演出,他宁愿拿出自己的钱贴补表演者。
  
    确山铁花之前仅存于确山县。建国前由于战乱,这一民间绝技几乎灭绝。如何对确山铁花在进行抢救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使之充分发挥优秀文化载体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杨建军认为,要想使这一民族民间瑰宝得到有效保护,使绝技后继有人,发扬光大。需要建立以下机制:1.建立保护机制,采取保护措施,使确山铁花后继有人。2.建立宣传机制,面向全国推介,为确山铁花造势。3.建立市场机制,采取市场经济的手段,将确山铁花推向全国文化市场。
  
    近几年,在杨建军的努力下,确山铁花表演队接到的演出邀请逐渐增多。目前,湖南一个电视台对确山铁花表演队发出了邀请,杨建军正就表演细节与对方洽谈。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杨建军对确山铁花的前景充满希望。杨建军说:“希望确山铁花这一古老的民间绝技,作为一项文化产业,能够尽快成熟起来,最终走向全国文化市场,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当然,这样也更有利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原标题:驻马店:确山铁花 从深山走向大众的文化奇葩)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