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驻马店

嫘祖文化根在西平

2013/9/13 15:12:09 点击数: 【字体:


    在伏牛山东簏余脉与黄淮平原的过渡带,距西平县城西25公里处,有一个叫师灵岗的地方,西草河自西北舞阳境蜿蜒而来,丘岭起伏处,村落簇簇,草长莺飞,民风古朴。这里便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桥新石器文化遗址,蚕神嫘祖的故里,嫘祖文化的发源地——古西陵国的所在地。

    史料记载,嫘祖是远古时期一个叫西陵国的氏族部落首领的女儿。在学术界关于西陵氏部族的地址和嫘祖故里的认定有10多种观点;同时,在河南、湖北、四川、山东、浙江等地,由于古代文献上或多或少地有过为“西陵”或者与嫘祖传说相关的记载,近年来都纷纷自称为嫘祖故里,其中尤以四川盐亭、湖北宜昌嫘祖故里说曾产生较大影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蔡县原文管所所长尚景熙和西平县原政协副主席高沛先生,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中“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的记载和郦道元《水经注》中西平“古为西陵,西陵平夷,故为西平”及《西平县志》的记载,提出西平是古西陵国的所在地,是嫘祖故里的概念。2004年10月,在驻马店市“天中文化研讨会”上,谢文华宣读的《西平——嫘祖故里考辨》首次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提出并论证了嫘祖和韩非故里在西平。

    2006年西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在高沛会长的领导下,通过广泛收集资料,进一步获取了古西陵国在西平的相关珍贵史料和图片,为嫘祖故里在西平提供了更有力的佐证。他们还到陕西黄陵、四川盐亭等地考察;往返于郑州、开封等地,向河南省博物院、河南大学、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请教;并联合西平县文化局和西平县文联,组织历史、民俗、文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多次深入师灵、吕店、出山等乡镇采风寻宝,采集到了大量反映嫘祖文化的民间传说故事、曲艺、小戏、民歌、谚语等;在吕店乡董桥村发掘整理出了原始的《嫘祖祭典》。

    为使嫘祖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嫘祖故里在西平的论证得到考古学的支持,西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和西平县文化局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根据清人杨守敬、熊会贞绘制的《水经注图》和地方志记载,对省保单位董桥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测量、钻探,不仅发现了大量的秦砖汉瓦,还发现了一些远古陶片、石器和红烧土。他们立即将这一重大发现报告省、市文物管理部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蔡全法研究员亲自带领工作队,从遗址上拣选了186件文物标本,经过认真研究,写出了调查报告,证实董桥遗址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期遗址。

    2006年10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西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讨会”在西平召开。会议经过实地考察和论证,一致认定西平作为古西陵国的所在地、嫘祖故里和嫘祖文化的发源地,遗址遗存确定准确,历史记载真实,民风民俗延续久远,传承至今不变,民间文化底蕴浑厚,影响广泛,嫘祖故里在西平。

    2007年 7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的“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专家组正式认定命名西平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并于当年10月隆重举行“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

    作为中华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嫘祖在宇宙洪荒的远古时代,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结束了远古人赤身裸体、无衣可穿的蒙昧时代,开创了人类从远古洪荒到服饰文明的新纪元。

    大量的史料和民俗学、社会学及考古发现证明,西平是中国蚕桑丝绸文化的源头。嫘祖作为华夏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妃,她劝稼桑教民养蚕,首先使植桑养蚕这一技术在中原地区推广传播。随着黄帝族势范围的发展扩大,逐渐传播推广到黄河两岸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等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完善,演变成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是嫘祖和黄帝一道开创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因而嫘祖文化及嫘祖故里西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的记载,从母系角度看,在中华民族100多个大姓中,中华民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姓氏是黄帝和嫘祖结合衍生的后代,嫘祖在族缘和血缘上亦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伟大母亲。

    故《中国·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讨会会议纪要》指出:“丝绸是除了四大发明和瓷器之外,另一种可以代表中国的物质文化符号。蚕桑丝织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我国众多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了丝织品遗物,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字,金文中有‘嫘祖’之名,可知我国蚕桑丝织业源远流长。文献关于嫘祖发明蚕桑丝织的记载值得信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黄帝正妃嫘祖功莫大焉。嫘祖还喜欢远游,被后世祀为‘先蚕’‘行神’(旅游之神),嫘祖可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女祖’。”

    西平植桑养蚕历史久远。《大清一统志》记载:清代土特产“缣”出在汝南府西平。民间传说在农历三月初六嫘祖生日,每年这一天,十里八乡的群众便集聚到董桥村东1里处的顾庄举行嫘祖祭奠活动,唱大戏、做寿面,为嫘祖过生日。

    在西平民间还流传着大量嫘祖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故事,比较典型的传说是嫘祖是九天仙女下凡,她降生时虽说是阳春三月初六,但狂风暴雨却下了三天三夜,大水淹没了庄田和村庄。西陵氏族首领听信巫师之言,把嫘祖扔进了山沟,神鸟野兽救了嫘祖。长大后,嫘祖艳若天仙、心灵手巧。一天,嫘祖到蜘蛛山去采野茧,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在神鸟的帮助下,经过千辛万苦,发明了养蚕技术。黄帝听说到嫘祖的贤能大德后,便迎娶她作为自己的妻子,并封她为正妃娘娘。

    特别是起源于嫘祖降生地的西平县吕店乡董桥村《嫘祖祭典》,其影响遍及西平县城乡,是西平县民间祭祀嫘祖的典章。传说,嫘祖的生日是农历三月初六,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新茧上市的日子,西平县民间祭祀先蚕嫘祖分别在这两天举行,尤其是三月初六祭祀嫘祖冥诞的嫘祖祭典仪式,千百年来久盛不衰。

    嫘祖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将有力促进中华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008年以来,在成功申报《嫘祖祭典》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嫘祖生日这一天,西平县都要举行隆重的嫘祖拜祖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炎黄子孙到西平寻根祭祖。

    作为蚕神嫘祖的故里,其条件的唯一性为将传说中农历三月初六嫘祖的生日定为“中华母亲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西平县把以嫘祖为形象载体的“中华母亲节”审报活动列入议事日程,对“中华母亲节”这一项目进行了文化创意,并在由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河南文化产业网、东方今报等单位和媒体举办的河南省最具投资价值的文化产业创意评奖活动中获得最佳创意奖,位列第一名。(谢文华)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2012-05-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