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梦曾初为藩司小吏,经考评业绩突出,任河南北部名镇浚县县丞,不到两个月,在浚县甚有声望,后补山西榆社县令。榆社乃山西偏僻之县,地薄民贫,赋役多不能收缴。当时榆社县令缺,宪司认为梦曾有才干,把田赋、问案等政务全部交给他办理。梦冀曾说:“在这可施展我的学知。”梦曾勤政爱民,千方百计解除百姓疾苦。当时榆社百姓没衣穿,冀梦曾让他们多种棉花;没有纺织机具,冀梦曾为他们制出纺车的样式;老百姓多不会纺绩织布,冀梦曾在探访乡里中发现纺线织布者请他做师傅,至各乡村传授技术。冀梦曾又号令在山坡、路旁种植榆树和柳树,饥荒岁月,老右姓可以吃榆柳之叶度荒,树木成材,用来制作器具。冀梦曾深入田间地头,督促耕种,在乡里设立社学,督促百姓读书。冀梦曾常常在夜晚出访,发现勤于纺织、读书用功的人给予褒奖。有一夜晚,他发现一茅草屋中灯光外泄,一老妪在灯下纺线,她儿子在旁边读书。第二天,冀梦曾对这家救济,并让老妪之子同他的儿子在一块读书。经过几年的治理,榆社仓廪充实,乡闾多诵读之声。榆社境内没有拖欠赋税之民,没有游手好闲懒惰之人,没有无衣可穿之家,无饥饿之人。梦曾政绩斐然,被誉为“山西三杰”之一。台宪器重他的才干,先后发了十七道公文推荐提拔他。但由于吏部数年没有提拔人,冀梦曾在榆社一干就是数年,毫无怨言。
后冀梦曾任阶州同知。阶州地处穷山恶水的山区,是山西最穷的地方,土地贫瘠,百姓穷困,教育落后,向来没有文庙,也没有教谕和两斋,老百姓读书识字者很少。梦曾叹息说:“我一向认为榆社偏僻贫穷,想不到阶州比榆社更甚之。”于是他在阶州建常平仓四座,捐献自己的俸薪购谷300石,台司知道这件事后,也纷纷解囊相助。冀梦曾又制订详细的粮食出入管理办法,遇到荒年,老百姓得到救济。他重视儒学,修建学宫,设立教谕及训导;选拔民间优秀子弟,教他们读书,有贫穷子弟不能读书者,则替他们请老师。经过几年的治理,百姓富足、知礼,阶州成为“文雅之乡”。冀梦曾自语说:“掾吏而至此,可以旭矣。”不久,以病告归,阶州百姓卧道攀车,痛哭流涕,不是作样子,而是真心实意地劝留他,并立生祠祭祀。至清初,榆社、附州两地百姓尚供奉梦曾灵位,四时祭祀。
冀梦曾品德高尚,对长辈极尽孝道。他少年失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暑天,为母亲挑选阴凉的住室;冬天,则替母亲暖被。他母亲好饮酒,每顿饭必备酒,他总是在饭前把酒温好。他对待异母兄弟如同胞兄弟,选择良师教他功课,学习懈怠之时,就督促他;懒惰之时,就用先父遗嘱功诫。及他长大成人,就挑选土地肥沃的田产分给他。有人劝冀梦曾多为子女想想,冀梦曾总是婉言谢绝说:“我家乡有先贤的成法。”冀梦曾在乡里总是劝人为善,乡邻有婚丧嫁娶之事,他都出资相助。族人偶犯小错,惟恐梦曾知道。当时,百姓都说:“冀家品行如此高尚,他的后代一定会人丁兴旺,事业有成。”
至万历三十二年(1604),其子冀懋中进士及第,冀梦曾也累官至中宪大夫、知府,被乡人列为乡贤祭祀。作者:聂臣【原标题:被山西人祭祀的父母官—冀梦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