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2013/6/26 9:11:5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这次中央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中,有三种剧种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的戏,现在我想谈谈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川剧的《柳荫记》,附带也谈谈有关梁、祝传说的一些其它材料。
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曾于一九五一年由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在北京演出,使广大观众和文艺界都感到很兴奋,认为是戏曲改革工作的一个很大的收获。这次参加会演,又经过了若干修改,比以前更紧凑。这个剧本,里面包括"别亲"、"草桥结拜"、"托媒"、"十八相送"、"思祝、下山"、"回忆"、"劝婚、访祝"、"楼台会"、"送兄"、"闻耗"、"吊孝哭灵"、"逼嫁"、"祷墓、化蝶"等十三场。比过去演出时,减去了"山伯临终"一场,增加了"逼嫁"一场。
川剧的《柳荫记》,是西南观摩演出代表团在北京参加会演的节目之一,剧本上注有"又新编导小组修改"字样,可知也是修改本。这个剧本,里面包括"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说媒许亲"、"英台思兄"、"祝庄访友"、"四九求方"、"马家逼婚"、"祭坟化鸟"等十场。
这两个剧本,从内容上说,越剧较川剧多了"托媒"、"思祝、下山"、"回忆"、"劝婚、访祝"、"送兄"、"吊孝哭灵"等场的情节;而川剧则较越剧多了"说媒许亲"、"英台骂媒"(这一场后来演出时已删去)、"四九求方"等场的情节。
在人物方面,越剧有师母、马文才;而川剧有英台母亲祝高氏、媒婆邱嫂。这是说在越剧里英台似已丧母,而在川剧里祝母健存。川剧里媒婆邱嫂的作用很突出,越剧虽有"托媒"一场,但性质和作用都不一样;川剧马文才不出场,越剧在"祷墓"、"化蝶"一场有马文才随吹鼓手与仪仗骑马迎亲而过。
越剧祝英台是上虞祝家村人,梁山伯是会稽人;川剧祝英台是苏州白沙岗祝家庄人,梁山伯是苏州卧龙岗人,二人同县。
越剧梁、祝读书处是在杭城,川剧是在尼山;越剧祝年十八岁,梁年十九岁;川剧祝年十六岁,梁年十七岁。
越剧梁、祝死后化蝶,在舞蹈中结束;川剧则化为"梁祝鸟",用媒婆轿夫等翘首看鸟来表明。
这两个剧本,不仅在内容情节及许多细节上有差别,即在处理相同的情节的手法上也有许多差别。
越剧"别亲"一场,有英台化装卜卦先生试验父亲眼力一节,川剧里没有。
越剧里暗示祝的女性是梁山伯是发现祝的耳环痕;川剧里则是以梁、祝二人对女人的观点上的分歧来说明。
越剧"访祝"一场,梁山伯先见到祝父公远;川剧则略去公远,梁、祝直接相见。
这两个剧本存在着这样大和这样多的差别,当然是由于它们各有所本。我在这里不准备提出什么使它们趋于一致的方案,我以为各种剧种可以按照当地流行的传说来编写或修改剧本,情节和处理的手法也可以不同;但有若干必须求得一致的地方,还是应该求得一致。
现在我想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谈谈这两个剧本。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是中国人民在文学上的伟大创造。这个传说,像"牛郎织女"、"白蛇传"一样,是中国人民用以抒发自己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抗,痛苦和希望的创作。这些传说之所以能长远而又广泛地流行,就是因为他们使人民能得到教育,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场的唱词,保留了民间文学的纯朴的风格,以对话的方式,描写了祝英台借用许多比喻来暗示自己对梁山伯的爱情和以终身相许的愿望。这些比喻是紧紧地跟随着两个走路的人眼睛所看见的江南景物的变化而推移。只是由于梁山伯不知道对方是一个女人,始终不理解这些比喻所含有的内心感情,因而也辜负了这个热情的少女的一片好心。这些比喻之所以合理,一方面固然用以表现祝英台的文学才华,同时也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多少受礼教束缚的影响的女孩子的自尊心不可能采取比较明晰和直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隐秘的感情而产生的。而这些比喻之不被理解,使剧情得以在矛盾中发展,是构成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悲剧的因素之一。从另一方面说,却也无限地丰富了这个文学作品的艺术的效果。
英台:(唱)过了一山又一山,
山伯:(唱)行行到了凤凰山,
英台:(唱)凤凰山上般般有,
山伯:(唱)缺少鲜花好牡丹。
英台:(唱)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攀也不难。
山伯:(唱)你家牡丹虽然好,路远迢迢怎来攀?……
英台:(唱)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愿不愿配鸳鸯?
山伯:(唱)配鸳鸯,配鸳鸯,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山伯:(唱)河上架起一石桥,两边栏杆一样高,
英台:(唱)弟兄双双上桥看,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山伯:(唱)牛郎织女渡鹊桥,仙人不如凡人好,
英台:(唱)织女渡河会牛郎,且把石桥当鹊桥。……
合唱:过了一河又一庄,庄内黄狗汪汪汪,
英台:(唱)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
山伯:(唱)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
英台:(唱)前面还有一口井,不知井水多少深?
山伯:(唱)井水深浅不关情,还是赶路最要紧。
英台:(唱)你看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山伯:(唱)愚兄堂堂男子汉,你不该将我比女人!
英台:(唱)过一井来又一堂,
山伯:(唱)前面就是土地堂。
英台:(唱)土地堂、土地堂,庙内空空无和尚。
山伯:(唱)见你这般盼妻房,偏罚你削发做和尚。
英台:(唱)要做和尚梁兄做,我做尼姑落庵堂。……
英台:(唱)离了古庙把路奔,抬头望见黄泥墩。
银心:(唱)黄泥墩、黄泥墩,
四九:(唱)黄泥墩里葬死人,
银心:(唱)你比死人多口气,
英台:(唱)死人比梁兄强十分,
山伯:(唱)那个东西不好比,如何将我比死人。……
山伯:(唱)送君千里终须别,
英台:(唱)不禁两眼泪纷纷;梁兄送我情谊重,
山伯:(唱)十八里送行到长亭。……
何等丰富的想像!何等丰富的比喻!我们一边读,一边就在眼前呈显了江南的风光。自然环境和人的感情结合得这样紧。这里也写出了热情的祝英台的聪慧和机智。这是民间的诗的创造。这些比喻,说明人民喜爱以形象的方法去解释事物的关系,用形象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结果,诗的文学,就和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这一场里,也用了一些过份明显的比喻(这些比喻我这里没有引用),这些比喻,常常使梁祝产生了一些争辩,因而也就冲谈了这场所应该强调的离情别绪;另一方面却把祝英台的性格写得十分佻亻达了。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楼台会"是这个悲剧的最高峰。梁与祝见面后,梁正高兴祝是女性而又是她亲口所许配给他的未婚妻的时候,又得知祝已另外被许配给马家了。这在梁山伯来说,是从一个欢乐的空中突然摔下来,掉在痛苦的深渊里。他在气愤之余,竟然说:
马家亲事不肯退,我先有话来交代:马家不抬我不抬,马家要抬我要抬,两顶花轿一齐来,祝家厅上摆起来,还是嫁给马文才,还是嫁给梁山伯?家中只有一英台,看你父亲怎安排?
接着,这两个痛苦的人争吵起来了。结果是梁山伯深深地误解了祝英台,认为她负心,并且提出"三张状纸进衙内",一告祝公远"欺贫爱富图赖婚姻",二告马文才"仗势欺人""夺人爱妻",三告祝英台"无情无义""犯下赖婚罪"!虽然经过祝英台的婉言慰劝,梁山伯屈于马家权势而作罢,但这些近乎要挟的言语,就不免有失梁山伯原来所具有温柔敦厚的性格了。剧作者这样处理的目的,不外是想加强梁的反抗精神,使之更具革命性。但是一个人物的反抗精神,一定要根据他的性格来决定的,不能像在一碗菜里加进一些胡椒那么轻便的。我以为,梁山伯在这里只会有更多的隐忍,这样才会使祝英台更多痛苦,也才会使自己因绝望而吐血。也只有这样才会更加强了悲剧的成份。而且也只有这样,下面的那些两个互诉衷肠的、渗透了眼泪的话会显得更自然:
山伯:贤妹,愚兄决不怨你。你可知,我为你,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呵!
(唱)贤妹妹来我想你,神思昏沉饮食废。
英台:(唱)梁哥哥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山伯:(唱)贤妹妹来我想你,提起笔来把字忘记。
英台:(唱)梁哥哥来我想你,拿起针来把线忘记。
山伯:(唱)贤妹妹来我想你,衣冠不整无心理。
英台:(唱)梁哥哥来我想你,蓬头乱发不梳洗。
山伯:(唱)贤妹妹来我想你,身外之物都抛弃。
英台:(唱)梁哥哥来我想你,荣华富贵不足奇。
山伯:(唱)贤妹妹来我想你,那日不想到夜里。
英台:(唱)梁哥哥来我想你,那夜不想到鸡啼。……
这些诗,很像陕北一带流行的"信天游"。通过这些排比巧妙、对仗工整的语言,两个人的感情在并行线上推移,一峰更比一峰高,一个说"那日不想到夜里",另一个说"那夜不想到鸡啼",而以"今世料难成连理"为结束。
下面是祝英台向梁山伯所能说的最后的话了:
英台:(唱)送兄送到藕池东,荷花落瓣满池红,
荷花老来结莲子,梁兄访我一场空。
送兄送到小楼南,你今日回去我心不安,
我和你人世无缘成佳偶,天上和你再团圆。
送兄送到曲栏西,你来时欢喜去悲凄,
今日你我分离后,人分离来心不离。
送兄送到画堂北,劝兄回家不要哭,
英台不是无情人,一片真心如碧玉。……
梁山伯回家后,即一病不起,最后,含着眼泪向人间告别。"哭灵吊孝"就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剧本的又一个出色的文学组成部分:
英台:(声)梁兄,(急上)啊,梁兄啊……
(唱)一见梁兄魂魄消,不由我英台哭号啕,
楼台一别成永诀,人间无缘同到老。
梁兄啊!我以为天从人愿成佳偶,
那知道姻缘簿上名不标。
实望指你挽月老媒来做,谁知晓喜鹊未叫乌鸦叫。
我还当笙箫管笛来迎娶,谁知晓未到银河就断鹊桥。
实指望,大红花轿到你家,谁知晓,白衣素服来吊孝。
啊!梁兄啊!
我看你一眼闭来一眼开,问你梁兄丢不下谁?
你一眼闭来一眼开,莫不是难抛双亲两年迈?
一眼闭来一眼开,莫不是抛不下亲邻师长同学辈?
一眼闭来一眼开,莫不是舍不得满腹珠玑锦绣才?
一眼闭来一眼开,是不是无人披麻把孝戴?
一眼闭来一眼开,莫不是难舍小妹祝英台?
说到梁兄心上话,他闭上两眼不再开,
啊!梁兄啊!我叫梁兄兄不应,英台好比箭穿心!
你多愁多恨成千古,我形单影只何以生!?
这段唱词多么强烈!交错着过去的希望和现在的失望,写尽了祝的缠绵、哀痛和悲凉。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上虞新闻网 2012-07-20 作者: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