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周口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周口

增灶断追----虞诩 (东汉)

2014/12/15 11:02:20 点击数: 【字体:

增灶断追----虞诩 (东汉)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

    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月上报案卷,他往往哭泣流泪。他曾对人说:“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邪”(《后汉书·虞诩列传》)?于是便让虞诩以“升卿”为字。

    虞诩十二岁便能通习尚书。他早年丧父,孝养祖母。县里推荐他为顺孙。陈国国相见到他后,也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想任他为官。虞诩推辞说:“祖母九十,非诩不养”(《后汉书·虞诩列传》),国相这才作罢。后虞诩祖母去世,虞诩服孝期满,被征召到太尉李脩府中任郎中。

    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羌人起兵,攻掠并凉,大将军邓骘认为军费太多,无法兼顾,想丢弃凉州,集中力量保守北边。于是便召集公卿商议。邓骘说:“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后汉书·虞诩列传》)。与会的人也同意他的看法。

    虞诩闻后,对李脩说:“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字,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喭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弃之非计。”

    李脩认为他言之有理,说:“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

    虞诩说:“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荅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后汉书·虞诩列传》)。

    李脩依议,召集四府会商后,布置安排,任命西州豪强为掾吏,任命长吏子弟为郎,以示安抚。

    但虞诩的这一建议却得罪了邓骘兄弟,邓骘兄弟想要中伤虞诩。正好朝歌(今淇县)宁戚等数千人杀死官长,屯聚连年,州郡无法平定。于是,邓骘兄弟便推荐奏准虞诩任朝歌长。虞诩故旧纷纷赶来慰问,他们都说:“得朝歌何衰!”虞诩笑着回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后汉书·虞诩列传》)?

    虞诩一到任,就去拜谒河内太守马棱。马棱同情他:“君儒者,当谋谟庙堂,反在朝歌邪?”虞诩回答“初除之日,士大夫皆见吊勉。以诩诪之,知其无能为也。朝歌者,韩、魏之郊,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百里(古代国家粮仓之一,在今河南郑州北广武山),而青、冀之人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觽,劫库兵,守城嚱,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今其觽新盛,难与争锋。兵不猒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后汉书·虞诩列传》)。

    等上任之后,虞诩便设立三个等级招募壮士:能够征战劫夺的为第一等,干过伤人偷窃行为的为第二等,游手好闲、不事家业的为第三等。他命令手-下吏员举荐这样的人,不得隐匿。才几天,就招了百余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宣布赦免他们过去的罪过,派他们混入叛乱者的队伍中,蛊惑引诱叛乱者来抢掠劫夺,而虞诩则预先设下埋伏等待击杀,利用这种办法,杀死了几百名叛乱者。

    虞诩还派会缝纫的贫苦百姓去叛乱者队伍中做佣工,在给他们缝制衣服时,悄悄在衣襟上缝上彩线作暗记,这样一来,叛乱者一进入街市,差役们就可以根据暗记逮捕他们。叛乱者不明底里,以为虞诩有神明相助,纷纷败散,朝歌县境清平。虞诩也改任怀县令。

    东汉元初二年(115年),西羌攻武都(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这时正是邓太后临朝,代十三岁的汉安帝处理国家大事。眼看羌族军队要攻陷武都,而且仍有南下之势,邓太后闻虞诩有将略,令其为武都太守。并在嘉德殿接见了他,给予很厚的赏赐。

    虞诩率三千兵马往武都。羌军早就知道虞诩很厉害,听说汉朝派他前来征讨,感到很紧张,羌人首领便率领几千人马,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道上崤山山谷(大散关)凭险设防,想在这里堵住虞诩军队的进攻。虞诩立即命令随行人马停止前进,并且宣称已上奏朝廷请兵增援,要等援军到来再一起进发。羌人闻知这一消息,为其所惑,就分头到邻近的县城去抢掠。留在崤谷的少数羌军,也觉得虞诩一时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虞诩趁机日夜兼行,日夜兼行百余里。并且命令将士们每人挖两个灶坑。以后每人每天再增挖两个。羌人见灶坑天天增加,以为汉军有了援军,便不敢逼近他们。

    有人不解其意,问虞诩:“孙膑减醦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虞诩回答:“虏觽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醦日增,必谓郡兵来迎。觽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埶有不同故也”(《后汉书·虞诩列传》)。周围入听了虞诩这番话,连连点头称是,佩服虞诩用兵有方。

    虞诩到武都郡,兵不满三千,被羌众数万围于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南)数十日。虞诩命令将士顽强固守,一直坚持了十天,打退了羌军的多次进攻,大大挫伤了羌军的锐气。

    到了第十天,羌军又开始进攻了。虞诩站在城墙上晾望,发现羌军士兵畏缩不前,好像是怕被虞军的强弓利箭射着。于是虞诩命令将士不要发射强弩,只用小弩射击。羌人见汉军箭力很弱,射不到自己,以为没有危险,便集中兵力加紧攻城。当羌兵冲到城下时,虞诩命令二十副强弩同时射一个羌人,发无不中。羌人大震,连忙退却。虞诩见敌退兵,纵兵追击,多所杀伤。

    此仗,羌军虽然败北,死饬不少人马,但发现虞军反攻时只出动两千多人,故以为虞诩兵力不多,准备再次进攻赤亭。

    虞诩总结上次战斗的情况,也感到暴露了实力,估计羌军可能会再来进攻。为了迷惑羌军,他决定再次给羌军一种假象,造成敌人的错觉。次日,在羌军败退回营后,虞诩让所有的官兵排长队,耀武扬威地从东边城门出去,转一圈,再从北边城门进城。进城后更换衣服,又从这个城门出发,那个城门进来,并不断更换衣服以迷惑羌人。每天都这样反复出入多次。羌人见汉军服饰不同,源源不绝地出入城门,猜不透有多少人马,愈发惊惧,军心动摇。虞诩估计羌人要退兵,就在敌人撤退的必经道上,以500余人设伏于城外河流浅水处。羌人果然逃走,汉军伏兵突起,截击掩杀,大获全胜。羌人溃败,逃窜到益州去了。虞诩察看地形,构建营垒180多所,把流亡到外地的民众招回,救助贫民。武都郡逐渐安定下来。


    虞诩到武都郡之前,该地运输道路艰险,舟车不通,用驴负马驮,租赁人畜的费用五倍于所运物资。鉴于此种情况,虞诩亲自带领将士视察武都山谷河流,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砍伐树木,凿烧石头,开通了一条从沮水到下辩几十里长的船路。然后,用原来租赁人畜的钱雇佣船运人员。于是,水运通达便利,一年省费用四千多万。

    虞诩刚到武都郡时,郡中才满一万户。但由于他采取了一系列安集荒余、招还溃散的措施,不到二三年时间,就猛增到四万多户。一时武都郡盐米丰贱,十倍于前。后来,因为虞诩犯了小过失,被免了职。

    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虞诩接替陈禅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位高权重,职责之一是督察百官。虞诩上任几个月,连续奏免太傅冯石,太尉刘熹,劾奏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百官悚动,纷纷侧目,认为他过于苛刻。三公上表,劾奏虞诩盛夏时节,不顺天地长物之性,拘捕关押大量无辜之人,为害官吏百姓。虞诩上表白辩,他说:“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罚者人之衔辔。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臣将从史鱼死,即以尸谏耳”(《后汉书·虞诩列传》)。顺帝知他忠贞,没有加罪于他,为这件事,后来又免去了司空陶敦的职务。

    时中常侍张防弄权玩法,经常受人请托,收受贿赂,而屡寑不报。虞诩查办其案件,但屡次上书,都被上司押下,不予批复。虞诩不胜愤怒,命人把自己捆起来,自投廷尉狱中。并且上书说:“昔孝安皇帝任用樊丰,遂交乱嫡统,几亡社稷。今者张防复弄威柄,国家之祸将重至矣。臣不忍与防同朝,谨自系以闻,无令臣袭杨震之迹”(《后汉书·虞诩列传》)。虞诩表章奏上后,张防在皇帝面前流着眼泪解释诉说,虞诩因此被免官为徒,输作左校。

    张防不肯罢休,要加害虞诩,二天之内,派人连审虞诩四次,必欲将他害死而后快。狱吏劝虞诩自杀,以免凌虐。虞诩不肯,他说:“宁伏欧刀以示远近”(《后汉书·虞诩列传》)。

    浮阳侯孙程、祝阿侯张贤是宦官,当年顺帝为太子时,被废掉,是他们二人扶立为君的。如今,二人知虞诩忠诚获罪,便相继上奏,面见皇帝,孙程说:“陛下始与臣等造事之时,常疾奸臣,知其倾国。今者即位而复自为,何以非先帝乎?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而更被拘系;常侍张防臧罪明正,反构忠良。今客星守羽林,其占宫中有奸臣。宜急收防送狱,以塞天变。下诏出诩,还假印绶”(《后汉书·虞诩列传》)。当时,张防正站在皇帝身后,孙程厉声叱责:“奸臣张防,何不下殿!”张防不得已,趋走东厢,孙程又说:“陛陛下急收防,无令从阿母求请”(《后汉书·虞诩列传》)。

    顺帝征询尚书对此事的看法。尚书贾朗一向和张防友善,力证虞诩有罪。顺帝犹豫不决,对孙程说:“且出,吾方思之”(《后汉书·虞诩列传》)。虞诩的儿子虞顗和门生一百多人,在路上拦住幡侯中常侍高梵的车子,叩头流血,诉陈冤情。高梵入朝奏明,于是,张防被流放边塞,贾朗等六个人有的死了,有的被贬黜。当天,赦免虞诩出狱。孙程又上书陈说虞诩有大功于国,语甚切激。顺帝感悟,便任命他为议郎。数日后,升任尚书仆射。

    当时郡县长吏和二千石官员允许犯罪的百姓交钱赎罪,号为“义钱”。名义上是替穷人储备,实际上郡守县令等是用这方法来聚敛民财,以饱私囊。虞诩上书说:“托为贫人储,而守令因以聚敛。”诩上疏曰:“元年以来,贫百姓章言长吏受取百万以上者,匈匈不绝,鼟罚吏人至数千万,而三公、刺史少所举奏。寻永平、章和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今宜遵前典,蠲除权制。”(《后汉书·虞诩列传》)。皇帝把虞诩的奏章下达州郡,并为诏切责长吏。谪罚输赎的措施从此废止。

    起初宁阳主薄到朝廷,控诉县令枉法。可六七年过去了,朝廷始终未予理睬。主薄愤而上书:“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臣章百上,终不见省,臣岂可北诣单于以告怨乎?”顺帝见此奏章,大怒,拿给尚书看。尚书弹劾主薄,说他大逆不道。虞诩驳斥说:“帝主簿所讼,乃君父之怨;百上不达,是有司之过。愚惷之人,不足多诛。”(《后汉书·虞诩列传》)。顺帝听了虞诩的话,只是责打了主薄,未加深责。

    虞诩趁此机会,对尚书说:“小人有怨,不远千里,断发刻肌,诣阙告诉,而不为理,岂臣下之义?君与浊长吏何亲,而与怨人何仇乎?”听到的人,都感到惭愧。虞诩又上书说:“台郎显职,仕之通阶。今或一郡七八,或一州无人。宜令均平,以厌天下之望”(《后汉书·虞诩列传》)。此外,虞诩还有一些别的奏章建议,常常被采纳。

    虞诩喜欢举劾官吏,讥刺朝政,一点都不回护宽容,屡次忤怒权要贵戚。因此,他一生九次被谴责审治,三次遭到刑罚,然而刚正之性,至老不屈。

    永和初年,虞诩升任尚书令。后因公事离职。朝廷知他忠直骨鲠,再次召任,可不巧他去世了。临终,他对儿子虞恭说:“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后汉书·虞诩列传》)。虞恭也有俊才,后官至上党太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国防部网站(2013-12-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